锵锵三人行

  不能承受的“高端”之重

  本刊记者_黄天玉

  日前,一家香港媒体组织了一项调查,他们邀请200多位高端消费者说出5个最有名的奢侈品牌。结果有95%的人没有提到任何中国品牌,只有不到1%的受访者提到中国最知名的奢侈品牌——茅台,几乎没有一家本土时尚、服装品牌被提及。

  目标客群的覆盖面小一直是困扰中国本土高端品牌的问题。尽管如此,本土品牌向往高端依旧乐此不疲,就连还未摆脱“ 丝”标签的淘品牌也纷纷推出了高端子品牌。

  本土品牌做高端看准的是中国“土豪”,瞄准的是国际奢侈品品牌在华受到冷遇的空子。十几年前,被称为“中国唯一一家奢侈品牌”的上海滩(Shanghai Tang)被历峰集团收购,但在两年前品牌就开始被曝出扩张乏力、遭遇关店危机。原因在于,其忽略国内市场、偏激的扩张产品线导致偏离品牌定位,让这个年轻的奢侈品品牌离顾客越来越远。

  一个企业在做高端之前,如果只是想着把衣服卖给“有钱人”,而忽视了“有钱人”凭什么要买你的衣服,估计离赔钱不远了。

  实际上,土豪们买奢侈品也得过“心坎儿”,比买单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身份认同和情感趋同,仅仅标榜“高端”二字是完全没有说服力的。要知道,用装满后备厢的现金来买房的“煤老板”不过是对一种畸形消费的夸张描述。今天的中国“土豪”们钱很多,但人不傻。

  消除鸭绒“肤色”歧视

  本刊记者_胡晶

  请你在心里问自己一个问题:白鸭绒和灰鸭绒哪个好?相信绝大多数的人答案都会是: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白鸭绒比灰的好。消费者购买羽绒服时存在几个最常见的误区,而这个问题正是其中一个难以根除的心理偏见。

  羽绒行业专家解释,白鸭绒和灰鸭绒的功能性是一样的,二者唯一的区别只在于颜色。很多人在情感上认为洁白颜色更纯净,因而产生品质更好的错觉。事实上,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检测机构发布过很多关于两种材质的对比检测分析,结果全都显示相同克数、相同档次的白鸭绒和灰鸭绒,保暖性能、抗菌性能、蓬松度、舒适性、清洁度等十多项指标全都处于近似值,只要工艺上制作得当,二者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颜色不同带来的不是品质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使用方面的区别。

  通常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羽绒服和羽绒被,凡是深色面料的大都以灰鸭绒填充,浅色面料的则多用白鸭绒填充,这一点也仅仅是为了配色美观,在同等含绒量和充绒量的前提下,二者的蓬松度和舒适性是完全相同的。

  近些年来本土大多数羽绒服面料、内胆面料的企业都推出了密度更好、层数多而不显厚重的内胆布,对羽绒服面料的透光性也进行了革新,基本上可以避免透色、钻绒等问题,白鸭绒和灰鸭绒已经实现同等使用。

  关于鸭绒的“白灰之争”,很多专业人士倍感无奈地表示,希望消费者不要再对鸭绒存在这种“肤色”歧视。鸭绒是鸭子用来保暖的羽毛,你能说白鸭子比黑鸭子更耐寒吗?

  给品牌来点艺术腔调

  本刊记者_王赛

  近日,“Dior剧院”全国展在北京SKP新光天地盛大开展,再现了1945年轰动巴黎的迷你剧院。而在上海,DAZZLE X岳敏君“Inception to Art & Fashion”展览入驻上海嘉里中心北座一楼中庭,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时尚与艺术的幻境之旅。

  如今,时装品牌玩转艺术展早已不是新闻。如果说产品是打造品牌的基础,结合文化艺术的包装则让品牌价值得到升华。做到极致的服装企业一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核,其中更不乏一些品牌以突出艺术气息和设计情怀的方式,扩大了消费者认知而一举成名。提及品牌与文化的关系,“例外”的创始人之一毛继鸿表示,服装品牌应放开思路,与文化艺术大胆跨界结合,因为产品和文化艺术不是截然分开的,适当嫁接会使服装产品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成就,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心理。

  品牌如何与文化艺术结合?美玉须用心雕琢,而品牌与艺术的自然天成才是极致,江南布衣品牌深谙此道。在品牌成立20周年之际,江南布衣就曾举办一场独特的主题活动,结合影像展现了瓷、纸、乐、漆、布五种艺术,并邀请了不同艺术领域的文化人士参与了品牌发布会。区别于其他品牌发布,这场文化气息浓郁的发布会既展现了产品,也刻画品牌的艺术内涵,更显高档。

  品牌与艺术的巧妙嫁接,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因为相比较一场流程化的产品推介会,轻松自由且有艺术范儿的品牌展览更能赢得人们的青睐。提炼和彰显品牌的艺术气质不失为塑造品牌的另一种手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