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式”发展警示录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李宁式,耐克,阿迪达斯
  • 发布时间:2015-02-13 13:10

  众所周知,国产品牌李宁近年连续遭遇巨额亏损,对那些试图从廉价转向高端、从模仿抄袭转向创新的“李宁式”企业提出了警示。2015年1月初,李宁公司的业绩预报显示,该公司2014财年业绩预亏或达8.2亿元,按年同比亏损额度仅次于2012财年的19.8亿元。2014财年,也是李宁公司连续第三个出现亏损的财年。

  李宁的困局究竟缘起何方?

  战略失策。在消费市场初启的背景下,李宁公司遵循低成本竞争策略,以耐克、阿迪达斯为师,低调潜行,采用跟随战略顺利坐上中国体育品牌的头把交椅。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李宁公司试图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提高定价,让年龄稍大且看重性价比的老顾客转向了其他廉价的国产品牌。随后,李宁做出战略调整,重新锁定“90后李宁”消费群体,但其产品并没有在设计、研发、渠道、品牌、营销等方面形成足够强大的竞争优势。

  定位模糊。多年前,我曾问过李宁:“你们的品牌定位究竟是时尚还是体育?”李宁巧妙地回答“体育就是最大的时尚”。但其并未解决定位模糊的问题,一直在时尚和专业之间游荡。“耐克、阿迪达斯的定位是体育,彪马的定位是时尚。”模糊的定位让李宁始终在技术方面落后,在时尚方面不足。

  偶像失宠。70后都是听着李宁的名字长大的一代,但对于80、90后的消费者来说,曾夺得四块奥运金牌的李宁本身的光环已经不再。在品牌建设上,应该注意让品牌内涵丰富起来,注重品牌精神的传承,而非对创始人的崇拜。

  渠道陈旧。李宁公司采取“直营门店+加盟门店”的市场布局方式,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借助经销商的力量迅速抢占市场,挟制竞争对手,劣势在于直接面对的客户是各级供应商而非终端消费者,因而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力,造成市场反应速度过慢,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认知脱节。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各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以致盲目的扩张势力范围,适得其反。由此看来,中国名牌企业如何才能不重蹈李宁的覆辙呢?

  首先,让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互联网时代信息趋向透明化,消费者希望与企业互动。其次,娱乐化的品牌沟通方式。传统的品牌严肃的沟通模式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网络上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新奇特,同时有着娱乐化心态。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以及消费者被广告包围和视觉疲劳的今天,只有那些非常轻松和带有娱乐精神的沟通,才可以帮助品牌影响力的扩散,并形成消费者之间自动自发的传播和扩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