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份情怀的众筹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众筹,三盅,情怀
  • 发布时间:2015-03-05 12:03

  关键词:众筹

  名词解释: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现代众筹指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三盅说,“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擿一朵野花自珍。”现在看来这句话才真的一语道破了众筹为什么总是扯上情怀的原因。

  总觉得情怀应该搭配着一种浪漫的基调才能散发出它独特的气息,如一个个鲜活的追梦人演绎一场场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伴随着追逐的希望,也夹杂着无奈的阵痛;如儿时的记忆里背着家人拆开收音机,然后取出里面的磁铁,拿去开心的玩,却不知道毁了一架收音机,长大后却对这件曾经的小事“耿耿于怀”……

  这些掩藏在每个人平凡生活中的情怀,让我们为之倾心。但是,当这两个字突然铺天盖地的布满各种大大小小的屏幕,与商业、科技、金融等等一些名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情怀就不再那么感性了。一些人开始执着于自己记忆中的事物,希望还原那些经典的回忆,并且在此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这就是在感性的基础上多了一点点理性的“情怀”。

  而情怀一词变得如此火热,还要归功于老罗“卖的不是手机是情怀”,当情怀进入市场,拿来附着到一些产品上用来出售,利用消费者的热爱来赚钱,情怀二字就要另当别论了,这里不想探讨所谓价值观的问题,写多了可能就成了鸡汤。不过,谈到情怀的附着,众筹应该是最富有“情怀”的一片海洋。

  比如那些标语,“阳光照耀在咖啡馆的墙上,留下期待的斑驳的印记”、“设备老了,环境旧了,人有更迭,但我们的初心尚在,我们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整装待发,用新的环境与模式带给你崭新的文艺的家”……等等这一系列的情怀,变成了几十个朋友,每人出几千块钱,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的梦想之旅,但是就像众筹咖啡馆,最初看起来的确很美,但情怀附着到商业上并没有办法解决实际的市场难题,不然红极一时的许多人咖啡馆、美女众筹咖啡馆Her Coffee又怎么会纷纷倒闭?

  关于众筹失败的原因,这里不再多赘述,只是对于其中一个现象非常感兴趣,不论成功或是失败的众筹案例,众筹筹钱就好,为什么总是要扯上“不沾边”的情怀?

  扯情怀是为了给产品贴上附加值

  相比扯开嗓子卖手机,在产品还未成形前的众筹,实际上可以看做产品营销的一个前期预热。事实上,众筹本来应该是一个撮合出资者和创业者的角色,但现在却变成了不少贴上“情怀”标签的营销形式,将众筹作为一种营销,与其说是凑份子,不如说成凑热闹才更贴切。比如西少爷的肉夹馍,如何让自己的肉夹馍区别于其他的临街小铺?

  一款产品,让消费者认为自己的付出是物超所值的才是最重要的,小米的方式是工艺,魅族的方式是逼格,锤子讲情怀,以前拼硬件是为了便于对比,而现在消费者想要的已经不是2000万像素,而是谁的手机拍出的照片更好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要依赖产品的品质,还需要调动消费者的情绪。因此,五花八门的众筹项目贴上情怀的标签,实际上是为了给产品贴上附加值,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锤子手机的情怀买单?

  扯情怀实际上是在做精准营销

  最近炒得火热的西少爷众筹引发的情怀事件,对于业内讨论较多的或许是众筹的模式到底该不该做,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一下子看到了这么有争议的肉夹馍品牌,实际上是实现了精准营销的。而上线29天的时间,众筹金额突破1000万元的三个爸爸成功了,但这种成功也绝非偶然。

  三个爸爸CEO戴赛鹰说:“我们希望,即便父母不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也能给他们提供无时无刻的关爱,我们是一群为孩子健康而偏执发狂的爸爸。

  今天我们为孩子打造一款秒杀万元机的儿童专用空气净化器!”因此,三个爸爸再只是一台空气净化器,它在为自由呼吸努力的同时,还确立了一种使命、一份责任以及一份情怀。

  这就是三个爸爸区分与传统净化器冷冰冰的使用体验的差异,扯情怀,从父母对孩子的爱入手,而众筹不仅仅是在筹钱,也是在实现其精准营销,吸引那些“爸爸和准爸爸们”,用户人群则是沉浸在“爱心”中的儿童和孕妇。

  这样一来,家庭成员都成为了三个爸爸的粉丝群体,自然的形成了精准营销。

  扯情怀成为了一种“精神消费”

  众筹模式起源于Kickstarter和Indie Gogo等网站的带领,这些众筹网站的定位是:为设计师和其他创新者建立与资金提供者的联系,帮助他们实现创新梦想。

  而现在,众筹成为了一件贩卖梦想的生意,扯情怀,只不过是让“梦想”更符合商业气质。没有用户会傻乎乎的投钱给你,但自己又找不到所谓“投资梦想”的大门,这时候,扯情怀其实就变成了一种精神消费。

  比如众筹咖啡馆,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是为大家提供个交流的地方,小金额投钱进去也没什么风险,而失败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没空管理、靠感情分拨,大家像是小孩儿过家家一样等等。这个披着情怀外衣的众筹,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去卖东西,而成为了很多用户的精神消费,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卖的便宜才会有人买,要卖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扯情怀是在为众筹正名

  其实,众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扯上情怀也无所谓,但是前提是,你的情怀要有法律的保障。从最近众筹分裂的西少爷事件不难看出,几个创始人澄清的事实中,都在反复的提及“情怀”二字,不论是对曾经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或是几个创业伙伴之间的兄弟情谊。

  西少爷事件的确是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投钱的人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不匹配,但一开始,却由情怀牵线,让这场众筹发生的理所当然,因而引发了现在几个创业伙伴的撕逼大战。不过,西少爷事件也只是个例,无法阻挡众筹的趋势。

  有人说,众筹其实就是把街边乞讨的乞丐放在了互联网上,这里暂不议论这个说法的是与否,但是就算是乞丐,接受了正规的培训和教育,拥有了法律的保障,同样是一股强劲的浪潮,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因此,现在的扯情怀是在为众筹正名,而一旦将来有了法律的保障,这一点也应该就不再需要了。

  三盅说,“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擿一朵野花自珍。”

  现在看来这句话才真的一语道破了众筹为什么总是扯上情怀的原因。

  本文转自:百读社,原文标题《众筹为何总要扯上情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