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照中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安排
- 来源:照相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叙事,互联网,微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4 09:59
入门与突围(2)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当今照片已经成为我们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我们每天从微信、微博……上获来的讯息都离不开照片。这些媒介展示一个活动、讲述一个故事、阐述一个观点等时往往会用几张照片或者一组照片来达成。
过去,在我们的摄影创作中,照片的视觉表现通常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拍摄时,照片的构图、用光、影调等细节往往都会思考了再思考、斟酌了再斟酌。我们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很少会围绕一个专题去拍摄系列组照,即使去拍了,要么没有十分用心去考虑组照中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要么不知道怎么来安排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当下,既然照片被赋予了媒介功能,那么组照中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要处理好组照中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照片的叙事主线和景别安排
一组好的照片,每张都要有优质的影像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能给读者提供信息。因此,组照的叙事主线和每张照片的景别安排就很重要,既要有反映整个场面的大全景,也要有刻画细节的特写,才能使照片之间互相帮衬和呼应,让读者有阅读节奏的变化,然后按照一定的主线把这些零碎的照片串起来,让读者获得相关的信息。我们在拍摄庆典、婚宴等组照时,如果没有做叙事关系的考虑和景别的变化,就容易进入这样的境况。
每一位摄影师都有一套自己用图片讲述故事的方式,但我认为无论用什么方式,组照应该有“哪里?何时?发生了什么?拍摄者的观点?”这几个方面的表达。叙事主线可以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等分布来展开,然后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来拍摄不同的景别。组照叙事分三个部分:一是故事的开头—全景;二是故事发生的过程—中景;三是结尾—观点的表达。
二、照片的虚实运用和节奏
通过照相机镜头的光圈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虚实变化,这是摄影的魅力所在。虚实的运用不仅仅是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叙事关系的需要,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陪衬?都要依靠虚实变化来达成。另一方面,虚实的运用可以使组照的叙事节奏有轻重缓急的变化,激起受众的兴奋。虚实的运用不仅使照片有了视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照片时有那种剧情的起伏,融入到那种精神文化的氛围。
三、照片的数量和叙事范围
拍摄组照和写文章有很多雷同之处:要有构思,要有重点等。有时候我们受方方面面的限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组照拍摄中叙事涉及面应该抓住重点,以某个点为突破口拍深拍透。至于照片数量和写文章一样,根据需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常情况下一般以4~8张为宜,数量太少了会显得单薄,太多了会繁杂产生视觉疲劳。例如“求职”这个专题,按群体叙事主线展开,可以是海归、医生、农民工……等等;按时间叙事主线,展开可以是60年代、80年代等等。拍摄前如果不理好叙事范围,那么这组照片是个庞大的专题。
除了以上这些,组照中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还有很多要考虑的内容。限于篇幅,我们将在后续的连载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图文/曾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