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PELLIX QL单反相机
- 来源:照相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佳能,单反相机,二手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4 12:49
笔者生性寡淡,却从2002年开始起了变化。不知搭上哪根筋,对经典老相机有了兴趣。浅尝辄止也罢了,谁知鬼使神差,一跤跌进了这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自此,生命似乎添上了些许光色,瞅着日渐增多的旧物好生欢喜。揣着相机,痴痴迷迷的,还生出些豪情来,只是婆娘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佳能PELLIX QL单反相机是笔者的“梦中情人”。虽说在二手市场里时有露脸,可无论品相还是功能都不入“法眼”。寻寻觅觅十多年,一直未能如愿。日本的数码相机美观、方便、好用,不管是佳能公司还是尼康公司,生产流水线日夜运转,一麻袋一麻袋的塑料粒子神奇地变成了照相机和镜头。电子产品的技术含量之高,使您不得不买账。日本的“播种机”在全球角角落落撒下数码的种子。手机成了照相机,老爷爷老奶奶也想加入摄影家协会了。
市场铁面无私,经济自有它的定律。数码相机当道了,使用不便、性能单调的老相机还有活路吗?人们不约而同跟着潮流走,将当年省吃俭用买来的老相机割肉抛出。不用的东西等同于废品,昔日的宝贝疙瘩成了无人敢要的弃儿,宠儿成了苦菜花。全民数码的新纪元开始了。
根据对立与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二手相机市场竟然热闹起来了。笔者自小对新生事物迟钝木讷,迷上老相机后,再也爬不出这个“洞穴”,二手相机铺成了胜地。笔者专挑成色“生辣”的德国经典机子,经济杠杆也无情!当年贵族赏玩的高级相机,如今身价暴跌,平头百姓有问津的资格了。笔者在淘入德货的同时,也买进少量好玩的日货,当然品相是第一要素。
“日本罗”是老相机玩家们对罗兄的尊称,此人阔脸大眼浓眉,其正业是“中日贸易”。日本原是数码相机领头羊,现在成了罗兄的第二故乡。新兴的电子产品以雷霆万钧之力,千军万马之势充斥世界,数以万计的传统相机就像垃圾一样被无情地扫出主流市场。“日本罗”敏感的生意神经一下子被激活了,财神爷在向他抛媚眼呢!每次东渡回沪,他便带回一些低价收进的老相机,当然以日本机子为主。日本不愧为相机王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老相机做工精到,收藏观赏使用三相宜。虽说它们是小众情人,但罗兄的货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成色好姑且不谈,价格明显低于同行商家。尝到了甜头,罗兄索性开了家老相机专卖店,他管进货,兄姐打理店铺。新店开张那天,人头攒动,笔者随即拿下奥林巴斯PEN-F和PEN-FT两台单反相机,配有G.ZUIKO 40mm F1.4标头和原装金属镜盖。不用说,笔者成了该店的熟客。
好花不常开。生意好了,精品库存却少了。老相机玩家美食吃多了,舌尖变刁了。老相机市场在数码相机的致命冲击下日渐式微,看来老相机爱好者的群落注定遭遇落单的命运,小众情人哪里是大众情人的对手。
去年吧,笔者正坐在罗兄店里闲聊,无意中,瞥见橱窗角落里竟有一台很新的PELLIX QL机身。凑近一看,机身背面取景框右边镀铬面上,有两行醒目的黑体字:CANON CAMERA,INC.NO.108380 MADE IN JAPAN。把机子端在手中,横挑鼻竖挑眼,成色绝好,只是取景屏左上角有海绵老化脱胶所致痕迹,这是20世纪60年代日产单反相机的通病,可将它作为工艺设计上永远无法超越德国相机的案例。笔者掏出银子,拿下了这台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完美的PELLIX QL。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佳能PELLIX QL的外观同其他普通单反相机没啥两样,但内部结构却迥然不同。普通机子内的45°玻璃反光镜在按下快门释放钮的同时,将执行一个起落动作,以使透过镜头的光线直达胶片。反光镜起落时产生振动,成为所有单反相机难以克服的弊端。
PELLIX QL单反相机内的反光镜,看上去与普通相机内的镜面相同,但它不是玻璃,而是一片厚度为0.02mm的镀银分光膜片。分光膜的角度与普通相机里的玻璃镜面相同,呈45°,但它在快门工作时是固定不动的。打开相机后盖,按下B门,开启帘幕,矩形胶片框内溢满亮光,却看不见固定的膜片,因为膜片是全透明的。拍摄时,70%光线穿过镜头再穿过分光膜,抵达胶片。与此同时,还有30%光线借助五棱镜被镀银膜片反射到取景屏上,通过取景器可以看见屏上映像。膜片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普通反光镜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这种设计看似合理,却带来了新问题。在实际拍摄时,正由于“分光”反而减弱了胶片的感光量和取景器内映像的亮度。于是佳能公司为PELLIX QL单反机配置了FL55mm F1.2标头,以增大镜头光圈全开时的通光量,增加取景屏亮度。在相机设计中,分光膜并非初次使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它已被应用于页片式相机的分色负片,用于35mm相机,PELLIX QL单反相机尚属首例。
佳能公司于1965~1966年推出PELLIX单反机,1966~1967年生产出机身饰皮上有QL标记的PELLIX QL相机。QL是英文QUICK LOADING的缩写,意为快速装片。胶片快装机构是佳能公司的一大发明,后来沿用在一系列佳能相机上。其实,PELLIX是个组合词,是“分光”与“反光”的合成。
PELLIX QL相机宽150mm,高90mm,厚33.5mm,机身重750克。快门速度为1~1/1000s,设B门。配置了自拍、同步闪光插口、指针式内置测光表、横走式钛帘和带中心微棱圈的磨砂玻璃取景屏。
机身底板左端装有开合后盖的嵌入式旋钮,旋钮上装有弧形铰链式钮柄。使用时可将钮柄从凹槽内翻上来,将钮柄向左旋转,后盖自动开启。关上后盖,将钮柄向右旋转即锁定后盖。钮柄复位后,该旋钮与底板保持在同一平面上。这种巧妙的后盖开合机构,可视为20世纪60年代日本相机在工艺设计上的优秀范例。
从机身后面看,左侧上端装有测光表电池盒。拧下盒盖,可装入1.5V蘑菇形电池。机顶左端的倒片钮底下,装有检测电量和操控取景器内遮光片的薄型圆盘,圆盘侧面有一黑点标记。旋转该圆盘,将黑点对准标记C,可检验测光表指针的工作性能或电池电量,将黑点对准标记□,指针即复位,将黑点对准标记■,遮光片生效,取景器内呈现一片漆黑。圆盘圆周面上饰有距离均等的弧形凹槽,显示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装饰性,这种考究的装饰工艺,在快门速度转盘上再次呈现,显然,设计师考虑到了配件装饰风格的一致性。原配机身盖为插入式塑料件,喷砂面上凸起光面的Canon字样,韵味十足。
笔者为PELLIX QL配置了后端带锁紧环的FL 55mm F1.2原装镜头,琥珀色镀膜,并附有原装本牌天光镜。天光镜金属环为镀铬件,圆周面上饰有漂亮的直丝滚花。“Canon 58mm skylight 1x,Japan”黑体字显得精巧醒目,光学玻璃镀膜,做工考究。笔者曾用该相机拍了10卷ASA200柯达彩色负片,手感奇佳,得片率之高出乎预料。取景屏亮度有些暗,却不影响对焦。
1989年,佳能公司出品另一台使用分光膜的EOS RT单反相机,但在做工、用料和工艺设计上,无法与当年的全金属机械相机PELLIX QL同日而语。
图文/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