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圆:让校园文化赞美生命
- 来源:TA生活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校园,审美,舒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7 13:48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校园是师生长期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置身于优美的校园,自然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儒雅气质。
我们经常能听到“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之类的话,这充分说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核心办学理念。要做一名合格的校长,首先要把创新特色教育理念同理清学校发展思路结合起来。
崇仁尚智 现代文明教育下的桃花源
武汉市第十一崇仁初级中学武万忠校长曾在为《中国教育报》的撰文中提出一个观点:学校的特质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校园文化缺失的学校是不完整的学校,不完整的学校是难以走向高端的。办学理念迷失的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低层次的教育是难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十一崇仁初中于2013年6月13日正式开设“崇仁尚智”文化讲堂,目的就是研究、论证、丰富、创新学校的办学思想,从而构建学校的主体精神,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用以指导教育实践,谋划学校的优质发展。此前,有的学校提出过“崇仁”的办学理念,也有学校提出过“尚智”的办学思想,2013年以来,十一崇仁初中将“崇仁尚智”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并提炼完整的办学思想,据查悉,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畅销本土多年的财经小说《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曾走上讲堂,面对数百名中学生简明扼要地剖析讲解了“崇仁尚智”的教育主张。成君忆提出,要真正理解崇仁尚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看来,真正的智慧就是懂得仁爱。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千个学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孔子。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孔子和仁智的不同理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向孩子们灌输那些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而是帮助他们了解真相。如果不了解真相,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是自作聪明和妄想。成老师在讲堂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三句话。第一句话:单纯意味着完整,复杂意味着破碎。第二句话:在破碎的心灵里没有真相。第三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洗脑,不是催眠,而是帮助学生们找到真相,学生们自己会在真相中找到仁和智的真义。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学校,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伟大的文明进步,只有教育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高度融合起来,用文化理念对教育资源实施战略性和整体性的计划与安排,实现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协调,办学才能扩大竞争力,提升教育附加值,增强全体师生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融入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博学尚行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这是位于汉口西部公办初中校园的公共图书角,这里很简陋,但图书供阅的方式却很灵活以及颇具特色。通过下面的介绍,大家知道这图书漂流角有着让人敬仰的地方。
初看这图书漂流角,真的很另类,清凉的地面,零散的灯光,除了几个造形别致,做工还算精致的木质书架,还有一张个性的大方课桌。光看这些,也许很不起眼,但是通过专用户外木特别订制的两条公园长凳置入其中,结合四初尚行教育办学特色,以“博学尚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变“校园强制管理”为“学生自主运营”,却释放出莘莘学子求学翅膀赖以飞翔的新鲜空气,浓浓的博学情,透着沁人的尚行义。博学尚行图书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传播。这就是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为创建特色校的首创工程博学尚行图书漂流角,以小成本打造的灵动阅览空间。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博学尚行图书漂流平台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每天下课间,全体师生置身于这自由通行的开放式漂流角,共享、随性的阅读方式,给予大家感官俱佳的情感体验。如此播撒书香,传播文化,宛若美丽校园中的“漂流瓶”,为静雅的校园增添了一丝活力。 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由心而发的渴求、感悟,是质朴的,是纯粹的,更是快乐的。
在《孟子》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孟子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梁惠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若与众。”这段话启示我们,自己独立快乐不如与大家一起快乐,快乐只有彼此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学乐校园 文化铁板上的风华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小学学校校徽以办学理念“学”、“乐”二字为设计基本元素。采用篆体字组合形象,阐明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共读国学经典中成长”。校徽中的“麦穗”图形代表成熟、丰收,喻示学校师生在学乐文化经典浸润下,生命更加丰厚,内心充满正能量!
以米色为主调色彩,橙色和灰色作为辅助色,展示了常小人温润、和美、知性、敦厚、博学的情感,也明示了常小校园的建筑装饰主体色系。
校徽整体呈东方神韵也融入现代意识,以圆满包容万象收合,彰显常小经典品质和形象。
乐学与学乐是快乐的词语,听起来是悠闲、舒畅,带着幸福的触感。乐学应该是一种绿色学习生活,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审美则为学有所乐,是一种淡定,也是飘逸,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学乐的境界,更是一种快乐的审美人生。
学乐人文教育管理目标迫切需要我们的学乐型教师善于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那么我们的学乐型教师一定要学会借助美好的东西,帮助学生调节心灵,升华心境,给学生的思想或心灵以洗礼,让学生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现在的常小学乐校园整体规划正是应常小学乐文化教育发展需要,遵循生命的节奏,适时而出。她正以成熟的姿态向前迈进,她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携手,一起建造充满人文诗意的精神家园。
无庸置疑,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创造性、颠覆性。艺术可以模仿,但要超越,要完全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还一定要产生共鸣,打动人的心灵。要让不同行业、不同学校、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的受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说好。这不是投机取巧可以得来的,这必须有个很苦闷的阶段,就是基本功的打造。要扎扎实实地吃苦,才能让文化底蕴更丰厚,在技术层面上完善。用什么技术、什么材料、什么元素表达,做到50年校园品牌文化不褪色,既环保清新、又绿色健康。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更是我们理想的愿景:让校园文化赞美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