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成都闲逛的鱼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6-02 13:39
在锦里,做一尾闲逛的鱼
对于成都锦里, 我一点都不陌生。
短短一年半时间,我去过三次,而且千山万水地飞过去,仅仅因为老成都生活安逸,美食诱人。这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即使走了还想再来的城市,尤其是锦里。
锦里和武侯祠一墙之隔, 是不收门票的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民俗街,是西蜀历史上最为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相传早在秦汉时期便已闻名全国,而今更是以浓郁的川西民风、地道的乡里民俗和浓缩的老成都生活名震遐迩。
在锦里,300多米长的街区在入夜红灯笼的映照下,宛如一条奔腾的彩色小河。穿梭其间,自己便成为一尾游动的红锦鲤,优哉游哉。
小街绵延过尽头隔路相望的“花间”和“四方街酒吧”,就见一处很袖珍的花园。但见花木扶疏的园里有亭,亭下有池,池中水满当当的,绿幽幽的,虽不很清澈,但仍看得见成群的锦鲤在游弋,顺着不太规则的池沿追逐着拱桥上游客抛洒的食物。那拱桥不过三步长两步宽,象征性地高高突出街面而已。锦鲤欢快地游过小桥洞,但另一侧不是池了,被鹅卵石浅浅地圈起来,弯弯窄窄的溪的模样,间或几片莲叶和一两枝藕色花,懒洋洋的,真是应了睡莲的名儿。人可以从街面踏着水里散置的石头走过去,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回廊。这也正是闲看锦里来来往往众生相的好地角。
到了这里, 小街便成了“ 丫”形,街口上是一座古戏台,每天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还会定期放露天电影,且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如吹糖画、捏泥人、剪纸、皮影戏等表演。我还曾在夜晚的灯光下,见过几位聪慧俊俏的幺妹儿盘起发髻,身着汉服教人蜀绣。即便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了多少,依然有女子跃跃欲试,举手投足极具古典风范,令我等匆匆路过的异乡人不禁止步,大叹“要得要得!”——这样的闲情逸致,大概唯安逸的成都独有。
由这里分叉, 里面的两条小街并非不相连,而是隔一小段就可以穿街过园,直接插入那另一条小道,到达热闹非凡的小吃街。此街不仅是成都人怀旧寻梦的好去处,更是外来游客的必游之地。相对于众多被精心打造的美食街商业街等人造景观,锦里的小吃街完全是平民且本土的,上百种成都及周边特色小吃,大都价廉物美,吃着实惠,味更正宗。串串香、叶儿粑、三大炮、肥肠粉,几十间食坊小店一字排开,正对武侯祠高大的红墙。那些,墙边靠着站着、墙角蹲着坐着、手拿吃食的大都是年轻MM,也就是成都话里既热辣又温柔的粉子,她们滋滋有味地大快朵颐,笑意盈然,加之拖音绵软的成都话,着实是锦里一处靓丽的风景。
春熙路
活色生香的青春秀场
春熙路作为成都最鲜亮的城市名片,已有近百年历史了,就连这个温暖和煦的路名,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前清举人从“熙来攘往,如春登台”的诗句脱化所得。由于养眼指数、美食指数和休憩指数等一路高攀,因而在媒体评选“十大最具魅力和个性的商业街”中名列第三,仅次于香港的铜锣湾和上海的南京路。
曾几何时, 一提到成都, 我的概念仅是“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几字而已。等到我了解了“乐不思蜀”“少不入川”的缘由,明白了“蜀犬吠日”的典故,尝到了“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的滋味,还一不留神地学会了几句非常有特色的成都词语:粉子、打望、巴适……渐渐地,成都在我的心里开始活泛起来。接着,繁华的闹市区改造出一条春熙路,四周购物中心时尚街区鳞次栉比,吸引了众多追逐魅力风向标的年轻人纷纷前往,得,咱也加入进去吧!你看别人是风景,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若是不信,打立交桥下的街口开始,一路走将过去。
最先跳入眼帘的, 肯定是那文化墙上“春熙路”三个竖行大字,还好,墙壁的黯淡正好反衬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成都粉子的鲜活。定睛一看,却是几个始终以行走的姿态立在那儿,真人大小的成都美女雕塑。可见在春熙路,美女无疑是主流且最具感召力的。
再就是大幅广告布满全身的小吃亭子。看那“傲味”到“久久丫”,不用说,全都是鸭脖子的美味,还添上极有创意的广告词:“喜欢就啃我吧!”呵呵,谁能挡得住这样煽情的啃呢?“侨一侨兔头”——不用瞧也会忍俊不禁地咽口水。还有黄灿灿的卤肉锅盔,一抓一大把的串串香、钵钵鸡,以及大名鼎鼎的成都名小吃诸如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都是很地道的本土美食,后街后巷里更是五花八门的小吃大全,你可以选择边逛边吃消耗能量,也可以在脚劲酥软时,走进星巴克小资一把,绝对让你大饱口福,却不必担心钱包的迅速缩水——毕竟已经吃饱了。或者,去太平洋或王府井电影城歇口气儿,在街心花池边的长条椅上打个盹儿,沉浸在那梦想里的生活。
在春熙路,爱幻想的情感有了寄托,爱美食的口腹得到满足。这才是真实的人间所呈现的活色生香。
宽窄巷子
老成都的锦绣花园
之前来成都两次都是自由行,优哉游哉逛了许多名胜古迹、时尚街区乃至茶馆酒吧街,自以为对成都的吃喝玩乐游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没想到,这一回前来接待我的成都朋友的一条信息让我脸红半天:没去宽窄巷子,等于没到成都!
原来这里还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在清朝曾为八旗子弟的军营和家眷驻地。改造后的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并行排列的老街组成,之间都是明清特色的四合院和民国时期的花园洋楼,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点,也有北方胡同文化的内涵,无疑是老成都煌煌千年少城格局的最后遗存。
成都号称美食之都, 饮食理所当然也是宽巷子的主角,这也是成都的饮食文化渗透到每一处特色街巷的出彩之笔。出于对成都美食的一万个放心,选择午餐时,我们很显然只挑环境了。但一条宽巷子逛下来,只有赞叹却不知如何选择。这些几进几天井的四合院,有的气势恢弘,厚重的门楼和陈旧的大门之后,天地山川浓缩于琴棋书画;有的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与美食包厢、院落的陈设对应起来:庭中有山,山脚有树,树边有水,水上有台,台上有一局残棋——人坐其间,被远古的智慧所包围,顿觉身心愉悦,如沐春风;还有的是小桥回廊花木葳蕤,潺潺水帘从假山上倾泻而下,穿堂过院,除了锦鲤戏水,更有古典装束的女子将被风吹落的花瓣撒入水中,真正个“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我简直挑花了眼,没想到宽巷子会有这么多园林化的餐馆,每一家又如此独特如此让人心生爱意流连忘返,直到饥肠辘辘我才惊觉自己的初衷:不是游园观花,而是找地儿吃饭。
等到饱尝美景美食之后, 我们再度悠悠看,缓缓行,半阴半晴的天气正好契合这样的闲逛。“闲”,其实也是宽巷子的特质。这从各式各样店招或私家牌匾上便知端倪。“宽坐”,窃以为是“闲坐”的成都式近义词,是泡茶读书抑或听戏摆龙门阵的好去处,谁知却是成都话“您坐!请宽坐!”,意即“舒适地坐”,坐了干甚?吃火锅。不觉拍手大笑。“宽居”,想必是客栈吧?却是谢绝探访的私宅。隔墙不得见,想象便生出翅膀,似看见雅居胜境,梅竹弄影,推窗可赏春花秋月,侧耳可闻丝竹清音,一派闲云野鹤的安逸所在。还有“宽度”“宽巷子”,已不用细察,权当是一个“宽”字派生出来的老成都的锦绣花园。透过这悠然复幽然的门第,我分明望见那大隐隐于市的风雅闲情。
窄巷子推崇的是“ 慢生活” 主题,井巷子打造的是“新生活”街区,一一走过,不觉得二者之间有多么明显的区别,只是比宽巷子更洋气罢了。因为这里以时尚年轻为主,开设的都是针对都市年轻人的咖啡馆、酒吧、夜店、婚场、饮品屋、KTV以及印巴风情小屋,且把老成都特色的吃的玩的泡的聊的拌在一起,都成了一锅煮了。
离开有些冷清的井巷子,天色渐暗。我们沿着来路往回走,渐次点亮的灯光,勾勒出宽窄巷子的轮廓,明明暗暗起起伏伏。不消多久,我们就走到巷子的尽头,于灯火阑珊处回望时光中的宽窄巷子,老成都的锦绣花园,出尘入世的内里乾坤,两个世界是如此遥远,却又如此亲近……
桂林/文、图
……
对于成都锦里, 我一点都不陌生。
短短一年半时间,我去过三次,而且千山万水地飞过去,仅仅因为老成都生活安逸,美食诱人。这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即使走了还想再来的城市,尤其是锦里。
锦里和武侯祠一墙之隔, 是不收门票的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民俗街,是西蜀历史上最为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相传早在秦汉时期便已闻名全国,而今更是以浓郁的川西民风、地道的乡里民俗和浓缩的老成都生活名震遐迩。
在锦里,300多米长的街区在入夜红灯笼的映照下,宛如一条奔腾的彩色小河。穿梭其间,自己便成为一尾游动的红锦鲤,优哉游哉。
小街绵延过尽头隔路相望的“花间”和“四方街酒吧”,就见一处很袖珍的花园。但见花木扶疏的园里有亭,亭下有池,池中水满当当的,绿幽幽的,虽不很清澈,但仍看得见成群的锦鲤在游弋,顺着不太规则的池沿追逐着拱桥上游客抛洒的食物。那拱桥不过三步长两步宽,象征性地高高突出街面而已。锦鲤欢快地游过小桥洞,但另一侧不是池了,被鹅卵石浅浅地圈起来,弯弯窄窄的溪的模样,间或几片莲叶和一两枝藕色花,懒洋洋的,真是应了睡莲的名儿。人可以从街面踏着水里散置的石头走过去,来到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回廊。这也正是闲看锦里来来往往众生相的好地角。
到了这里, 小街便成了“ 丫”形,街口上是一座古戏台,每天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还会定期放露天电影,且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如吹糖画、捏泥人、剪纸、皮影戏等表演。我还曾在夜晚的灯光下,见过几位聪慧俊俏的幺妹儿盘起发髻,身着汉服教人蜀绣。即便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了多少,依然有女子跃跃欲试,举手投足极具古典风范,令我等匆匆路过的异乡人不禁止步,大叹“要得要得!”——这样的闲情逸致,大概唯安逸的成都独有。
由这里分叉, 里面的两条小街并非不相连,而是隔一小段就可以穿街过园,直接插入那另一条小道,到达热闹非凡的小吃街。此街不仅是成都人怀旧寻梦的好去处,更是外来游客的必游之地。相对于众多被精心打造的美食街商业街等人造景观,锦里的小吃街完全是平民且本土的,上百种成都及周边特色小吃,大都价廉物美,吃着实惠,味更正宗。串串香、叶儿粑、三大炮、肥肠粉,几十间食坊小店一字排开,正对武侯祠高大的红墙。那些,墙边靠着站着、墙角蹲着坐着、手拿吃食的大都是年轻MM,也就是成都话里既热辣又温柔的粉子,她们滋滋有味地大快朵颐,笑意盈然,加之拖音绵软的成都话,着实是锦里一处靓丽的风景。
春熙路
活色生香的青春秀场
春熙路作为成都最鲜亮的城市名片,已有近百年历史了,就连这个温暖和煦的路名,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前清举人从“熙来攘往,如春登台”的诗句脱化所得。由于养眼指数、美食指数和休憩指数等一路高攀,因而在媒体评选“十大最具魅力和个性的商业街”中名列第三,仅次于香港的铜锣湾和上海的南京路。
曾几何时, 一提到成都, 我的概念仅是“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几字而已。等到我了解了“乐不思蜀”“少不入川”的缘由,明白了“蜀犬吠日”的典故,尝到了“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的滋味,还一不留神地学会了几句非常有特色的成都词语:粉子、打望、巴适……渐渐地,成都在我的心里开始活泛起来。接着,繁华的闹市区改造出一条春熙路,四周购物中心时尚街区鳞次栉比,吸引了众多追逐魅力风向标的年轻人纷纷前往,得,咱也加入进去吧!你看别人是风景,不知不觉,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
若是不信,打立交桥下的街口开始,一路走将过去。
最先跳入眼帘的, 肯定是那文化墙上“春熙路”三个竖行大字,还好,墙壁的黯淡正好反衬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成都粉子的鲜活。定睛一看,却是几个始终以行走的姿态立在那儿,真人大小的成都美女雕塑。可见在春熙路,美女无疑是主流且最具感召力的。
再就是大幅广告布满全身的小吃亭子。看那“傲味”到“久久丫”,不用说,全都是鸭脖子的美味,还添上极有创意的广告词:“喜欢就啃我吧!”呵呵,谁能挡得住这样煽情的啃呢?“侨一侨兔头”——不用瞧也会忍俊不禁地咽口水。还有黄灿灿的卤肉锅盔,一抓一大把的串串香、钵钵鸡,以及大名鼎鼎的成都名小吃诸如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韩包子,都是很地道的本土美食,后街后巷里更是五花八门的小吃大全,你可以选择边逛边吃消耗能量,也可以在脚劲酥软时,走进星巴克小资一把,绝对让你大饱口福,却不必担心钱包的迅速缩水——毕竟已经吃饱了。或者,去太平洋或王府井电影城歇口气儿,在街心花池边的长条椅上打个盹儿,沉浸在那梦想里的生活。
在春熙路,爱幻想的情感有了寄托,爱美食的口腹得到满足。这才是真实的人间所呈现的活色生香。
宽窄巷子
老成都的锦绣花园
之前来成都两次都是自由行,优哉游哉逛了许多名胜古迹、时尚街区乃至茶馆酒吧街,自以为对成都的吃喝玩乐游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没想到,这一回前来接待我的成都朋友的一条信息让我脸红半天:没去宽窄巷子,等于没到成都!
原来这里还是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在清朝曾为八旗子弟的军营和家眷驻地。改造后的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并行排列的老街组成,之间都是明清特色的四合院和民国时期的花园洋楼,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点,也有北方胡同文化的内涵,无疑是老成都煌煌千年少城格局的最后遗存。
成都号称美食之都, 饮食理所当然也是宽巷子的主角,这也是成都的饮食文化渗透到每一处特色街巷的出彩之笔。出于对成都美食的一万个放心,选择午餐时,我们很显然只挑环境了。但一条宽巷子逛下来,只有赞叹却不知如何选择。这些几进几天井的四合院,有的气势恢弘,厚重的门楼和陈旧的大门之后,天地山川浓缩于琴棋书画;有的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与美食包厢、院落的陈设对应起来:庭中有山,山脚有树,树边有水,水上有台,台上有一局残棋——人坐其间,被远古的智慧所包围,顿觉身心愉悦,如沐春风;还有的是小桥回廊花木葳蕤,潺潺水帘从假山上倾泻而下,穿堂过院,除了锦鲤戏水,更有古典装束的女子将被风吹落的花瓣撒入水中,真正个“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我简直挑花了眼,没想到宽巷子会有这么多园林化的餐馆,每一家又如此独特如此让人心生爱意流连忘返,直到饥肠辘辘我才惊觉自己的初衷:不是游园观花,而是找地儿吃饭。
等到饱尝美景美食之后, 我们再度悠悠看,缓缓行,半阴半晴的天气正好契合这样的闲逛。“闲”,其实也是宽巷子的特质。这从各式各样店招或私家牌匾上便知端倪。“宽坐”,窃以为是“闲坐”的成都式近义词,是泡茶读书抑或听戏摆龙门阵的好去处,谁知却是成都话“您坐!请宽坐!”,意即“舒适地坐”,坐了干甚?吃火锅。不觉拍手大笑。“宽居”,想必是客栈吧?却是谢绝探访的私宅。隔墙不得见,想象便生出翅膀,似看见雅居胜境,梅竹弄影,推窗可赏春花秋月,侧耳可闻丝竹清音,一派闲云野鹤的安逸所在。还有“宽度”“宽巷子”,已不用细察,权当是一个“宽”字派生出来的老成都的锦绣花园。透过这悠然复幽然的门第,我分明望见那大隐隐于市的风雅闲情。
窄巷子推崇的是“ 慢生活” 主题,井巷子打造的是“新生活”街区,一一走过,不觉得二者之间有多么明显的区别,只是比宽巷子更洋气罢了。因为这里以时尚年轻为主,开设的都是针对都市年轻人的咖啡馆、酒吧、夜店、婚场、饮品屋、KTV以及印巴风情小屋,且把老成都特色的吃的玩的泡的聊的拌在一起,都成了一锅煮了。
离开有些冷清的井巷子,天色渐暗。我们沿着来路往回走,渐次点亮的灯光,勾勒出宽窄巷子的轮廓,明明暗暗起起伏伏。不消多久,我们就走到巷子的尽头,于灯火阑珊处回望时光中的宽窄巷子,老成都的锦绣花园,出尘入世的内里乾坤,两个世界是如此遥远,却又如此亲近……
桂林/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