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的艺术决定厚的眼界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艺术,金立,MOTO,小米
  • 发布时间:2015-04-27 14:34

  ——聊聊这些接地气的“薄”手机

  薄是一门艺术,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读。就手机而言,一提到“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超薄手机,关注的焦点在于机身厚度。近年来,超薄手机的纪录屡屡被刷新,现如今,最薄的智能手机机身厚度不到5mm,惊艳夺目。其实,薄不仅仅用来诠释手机厂商对压缩机身厚度的追求,薄如蝉翼、临深履薄、厚此薄彼、厚积薄发等等对于薄的定义都可以在手机上找到。任何定义都是相对的概念,在手机领域不存在绝对的问题。当薄如蝉翼与手机联系在一起,一款款超薄手机接踵而来。当临深履薄与手机联系在一起,一款款凝聚手机厂商造诣的精品纷至沓来。当厚此薄彼与手机联系在一起,一款款低价高配手机如约而至。当厚积薄发与手机联系在一起,一款款饱含手机设计师心血的佳作重磅来袭。接下来,就让我们摒弃狭义的“薄”,用“厚”的眼界看待问题,聊一聊那些接地气的“薄”手机。让我们请出金立ELIFE S7、MOTO G、小米Note以及酷派Y75,让它们从不同角度诠释对“薄”的理解。

  在超薄手机中,有一部分机型中看不中用,虽然拥有惊艳的超薄机身,但配置规格低,性能偏低,使用体验不佳。ELIFE S7并非这样的机型,实际上配置规格不低,屏幕、摄像头、处理器等规格都达到了同价位手机的主流水准,在画质、运算性能、拍摄性能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另外,ELIFE S7在散热、拍摄、音频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这也能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有利因素。对于购机预算在2500元左右、注重超薄设计、拥有两个手机号码的消费者来说,ELIFE S7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薄如蝉翼

  金立ELIFE S7的“完美主义”

  如果评选刷新超薄手机纪录次数最多的厂商,金立可谓当仁不让。近年来,金立接二连三的推出超薄智能手机。和ELIFE S5.1、ELIFE S5.5类似,于今年3月上市的金立ELIFE S7也是一款超薄手机,机身厚度仅为5.5mm,是业界首款机身厚度为5.5mm的双卡智能手机,也是目前最薄的双卡手机。ELIFE S7不满足仅仅是“薄”而已,主要配置包括5.2英寸1920x1080像素的三星Super AMOLED屏幕、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联发科64位8核心MT6752处理器、2GB RAM、16GB ROM、2750mAh电池以及Amigo 3.0(基于Android 5.0)操作系统,在散热、影像系统、Hi-Fi音频芯片等方面有一些独到的设计,把超薄机身和卓越体验结合在一起,诠释了对手机“完美主义”的追求。

  完美NO.1:俊美外观

  对于手机来说,真的是越薄越好吗?就像屏幕是不是可视面积越大就越好一样,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ELIFES5.1把超薄手机的机身厚度拉低到5.15mm,虽然这不是当今最薄智能手机的标准,但作为后来者的ELIFE S7停止了“非常极致地对薄的追求”,回归理性。其实,按照金立的设计能力,完全可以在现阶段造出机身厚度低于5mm的超薄智能手机,但ELIFE S7并没有这么做。机身厚度为5.5mm,与ELIFE S5.5一致,体现出集舒适握度、秩序美学于一体的完美厚度。作为目前最薄的双SIM卡手机,ELIFE S7支持双卡双待,网络制式兼容TD-LTE/FDD-LTE/TD-SCDMA/WCDMA/GSM,实现了对4G/3G/2G的全覆盖。

  在外观色彩上,ELIFE S7提供三种选择,包括极地白、洛杉矶星夜黑、马尔代夫蓝。在细节上,ELIFE S7力求精益求精。它搭载驼峰微槽中框,灵感来源于驼峰,微槽中框材质为镁铝合金,完美贴合人体手指自然曲线,带来无与伦比的握持体验;同时,ELIFE S7将功能按键和外设接口巧妙收纳于微槽之中,浑然一体,宛若天成。ELIFE S7把极光轨迹线设计融入到外观当中,开创性采用“双峰平面切割技术”,在同一金属平面打磨出两条类极光金属原色平行亮线,彰显光与影的梦幻魅力。

  完美NO.2:声色俱佳

  目前,手机屏幕分辨率最高可达2K级别,像素密度最高可达500ppi以上,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屏幕像素密度超薄300ppi时,人在正常观看距离下就没有颗粒感了。时下主流的屏幕分辨率是1080P全高清,它更是如此,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符合1080P全高清标准,像素密度为423ppi,远超视网膜屏幕的标准,在正常观看距离下,没有颗粒感。EELIFE S7的屏幕可视面积为5.2英寸,在现有的巨屏手机中不算很大,但达到了大屏幕手机的标准,带来了宽广的视野。ELIFE S7的屏幕材质为Super AMOLED,这种屏幕材质是自发光设计,不存在液晶屏幕的背光层,有利于实现超薄机身。从实际显示效果来看,色彩还原准确度比较高,色彩鲜艳,屏幕亮度高,屏幕可视角度也比较大。

  完美NO.3:完美影像

  在拍摄方面,ELIFE S7采用双摄像头设计,包括一枚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和一枚后置1300万像素摄像头,内置索尼IMX214传感器,采用“Image+影像系统”,通过极致硬件和不断丰富的特效拍照功能插件,自定义你的专属相机,让拍照充满想象力。ELIFE S7具有魔术对焦功能,通过全焦段取景及图片后处理技术,在拍照完成后,自由选择照片焦点,实现先拍照后对焦,一次拍照,获得不同的对焦效果。ELIFE S7的拍摄功能主要包括正常模式、专业拍摄、自然美颜、随心拍、魔术对焦、滤镜、HDR、自动对焦、全景模式、夜景模式、地理位置标记、1080P全高清视频录制等,可玩性比较强。从拍摄样张来看,金立ELIFE S7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能够呈现良好的成像效果,达到业界中等偏上水准。

  完美NO.4:卓越性能

  在事关运算性能的硬件配置方面,ELIFE S7采用了一枚联发科64位8核心MT6752处理器,内置8个Cortex-A53架构核心,最高主频达1.7GHz,匹配2GB RAM和16GB ROM,安兔兔性能测试得分约为4.6万分,鲁大师性能测试成绩超过了4万分,在业界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图形处理器为ARM Mali-T760MP2,频率为600MHz,即可以确保1080P全高清视频流畅播放,又能确保基于Android平台的普通3D游戏流畅运行,常规的主流应用更是不在话下。

  完美NO.5:极地散热

  超薄手机受制于内部空间狭小,散热问题相对而言比较突出。但是,手机毕竟不是电脑,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风扇。为了解决长期困扰超薄手机的散热不佳的问题,ELIFE S7采用金立独家研发的极地散热系统,把导热性能极为卓越的热界面材料填充到发热元器件之间的空隙,将热量迅速导出并传递到铜箔和纳米石墨片组成的散热隔层上,从8个区域将热能传导金属框架,整个机身散热层多达13重,为整机的流畅运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得益于这一研究成果,ELIFE S7把超薄手机的散热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完美NO.6:个性化应用

  在软件配置方面,ELIFE S7搭载amigo 3.0(基于Android 5.0)操作系统,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提供多种可玩性比较强的功能。随变功能通过摄像头采集到色彩,并能生成手机主题和系统背景色,让手机屏幕随时可以换个格调。百变桌面功能相对于传统的更换主题来说更加高级,更换主题之后就如同拥有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ELIFE S7内置极致省电应用,在电量所剩不多时,有助于提高电池续航表现。

  不可否认,酷派Y75没有旗舰手机那么光鲜,几乎每一项配置都和顶级水准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时尚的造型、相对精细的做工以及丰富的拍摄功能及智能控制功能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堆砌高规格参数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关键还是用起来顺不顺手、体验如何。在同价位手机中,Y75为消费者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种着重突出实用性的设计值得肯定。

  厚积薄发

  酷派Y75的“实用主义”

  随着低价高配手机的兴起,千元级手机领域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仅国产自主品牌的千元级手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洋品牌也在逐步提高旗下千元级手机的配置规格。千元级手机的“战场”硝烟弥漫,竞争非常激烈。相对于苹果iPhone 6 Plus、三星GALAXY S6等洋品牌旗舰手机来说,千元级手机的价格门槛很低,酷派Y75便是其中一员,售价仅为1099元,几乎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轻松拥有。不过,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质,Y75提供了5.5英寸大屏幕、高通骁龙401四核处理器、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等配置,体现了酷派手机的“格调”,实用性比较强。

  实用NO.1:俊美外观

  入门级手机普遍不将就做工,但酷派Y75的工艺较为考究。机身采用NCVM等离子真空工艺处理,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散发迷人的亮泽。包边宽度仅为0.6mm,具有金属质感。Y75的屏占比高达82%,高于千元级手机的平均水准,单手操作起来不是特别费劲。Y75的屏幕上方配备听筒、光纤感应器、距离感应器、提示灯和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屏幕下方配有菜单键、Home键与返回键,采用触摸式设计,按键面积比较大,灵敏度很高。3.5mm标准耳机接口位于机身顶部,连接耳机很方便。主麦克风以及Micro USB接口位于机身底部,一体式音量控制键和电源键分别位于机身左右两侧。Y75的后盖采用包裹式设计,与边框形成了对接关系。后盖采用塑料材质,应用了磨砂工艺,不容易沾染油污。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闪光灯、酷派LOGO、扬声器以及相关标识位于同一条线上,弧形设计带来良好的握感。

  Y75支持双卡双待,网络制式涵盖TD-LTE/TD-SCDMA/GSM,比较适合中国移动用户。提供了两个手机卡插槽,可以容纳两张MicroSIM卡,其中一个插槽仅支持GSM。Y75的机身厚度为8.6mm,在当今的超薄智能手机当中并不突出,但在千元级手机中称得上是比较轻薄的一款。就整体外观设计来说,Y75没有花哨的元素,朴实无华。

  实用NO.2:宽广视野

  大屏化是手机发展的潮流,Y75没有一味的向单手操作妥协,配备了可视面积高达5.5英寸的触控屏幕,带来了极为宽广的视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平板电脑,这是小屏幕手机所达不到的。Y75的屏幕分辨率比较保守,仅为540x960像素,尚未达到720P高清标准,颗粒感还是存在的,不是很明显,与同价位的部分低价高配手机相比要逊色一些。不过,Y75的显示效果并不差,一方面,Y75采用了IPS显示屏幕,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屏幕材质,带来鲜艳夺目的色彩表现力和接近于全视角的可视角度。另一方面,Y75的屏幕采用全贴合工艺,可以提高阳光下屏幕的抗反射率,让用户在光照强烈的户外也能看清屏幕显示的内容。从实际显示效果来看,亮度充足,饱和度不错,对比度有所欠缺,但由于200ppi的像素密度远低于视网膜屏幕标准,画质不够细腻,在显示文字时有一定的锯齿感,但不太影响总体的视觉体验,可以满足对画质要求不高的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实用NO.3:定制系统

  与原生系统相比,定制系统有利有弊。原生系统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空间,安装或者卸载应用完全由用户做主。而定制系统对原生系统做了一定的修改,可能会有一些预装应用,用户没有删除这些应用的权限,但能够带来不一样的使用体验。Y75搭载基于Android 4.4.4深度优化的CoolLife定制系统,不仅比起原生系统来说更加绚丽夺目,而且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该系统取消了二级菜单,所有应用都在桌面中呈现。图标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饱和度很高,显得比较妩媚。系统内置多种桌面特效,包括随机、经典、立方体、内立方体、层叠、扇面等。另外,包括锁屏样式、布局等都可以DIY。Y75延续了酷派手机智能控制功能丰富的特点,提供智能防误触、手势唤醒、上滑解锁、下滑拍照、横滑切换歌曲、画C形图案打开拨号盘、画E形图案打开浏览器、画M形图案播放音乐、画O形图案启动QQ等功能,实用性比较强。Y75内置酷管家应用,支持清理加速、省点管理、骚扰拦截、软件管理、隐私安全、权限控制等。除了Android手机中常见的画中画视频播放功能以外,Y75还支持智能多屏功能,能够让两个应用都在前台窗口呈现,互不干扰。比如:一边看视频一边编辑短信、一边玩着游戏一遍看新闻等等。Y75内置省电管理应用,配合2500mAh电池,一般可以实现1天以上的待机时间。

  实用NO.4:趣味拍摄

  Y75配备了一枚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光圈为F/2.4,自拍效果一般。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的光圈为F/2.2,也不够出众。从摄像头规格来看,Y75达不到千元级手机领先水平。但实际拍摄体验能够带来不少乐趣。Y75的拍摄界面比较简约,有视频、拍照、预览三大选项,提供美容拍照、逆光拍照、夜间拍照、闪光灯开关、前后切换、正常拍照、超像素、脸部优选、弱光拍照、背景虚化、画中画、留声拍照、微笑拍照、轨迹拍照、背景移除、对焦测光分离、实时滤镜等,可玩性很高,部分功能在千元级手机中比较少见。从拍摄样张来看,对比度比较高,但锐度控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能满足日常的随手拍需求,毕竟不是顶级拍照手机。

  虽然新MOTO G定位不高,但并不缺乏可圈可点之处。在外观方面,外壳可以DIY,机身具有防水效果,简约时尚的风格是很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在操作系统方面,直接搭载原生Android 5.0,没有定制系统那么多让人生厌的问题。在硬件方面,看似朴实无华,但都能够应付日常所需。对于这样一款千元级国际品牌手机来说,新MOTO G的整体表现可以用优秀来形容。低调但不低质,这是新MOTO G给人留下的印象。补充一句,现在在京东已经可以买到MOTO G了。

  临深履薄

  MOTO G的“低调主义”

  临深履薄一般说的是某人做事小心谨慎。在重返中国手机市场之后,MOTO摒弃了骄傲的一面,开始向入门级产品发力,显得的确比之前占据中国手机市场金字塔顶端时更加谨慎。2015年1月26日,MOTO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MOTO回归中国内地市场。在此次发布会上,MOTO发布了三款新手机,分别是新MOTO X、新MOTO G以及Moto X Pro。相对于MOTO X和Moto X Pro来说,新MOTO G的价格门槛要低得多,起步价格仅为1299元,展现了低姿态。新MOTO G的入门级定位,让王者回归有了更接地气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聪明的市场策略,它让MOTO有了举重若轻的泰然,也表明了MOTO在用更平实的态度去理解移动互联终端市场。

  低调NO.1:多彩外观

  现如今,市售手机的外观设计大同小异,一般都是采用直板触控屏幕设计,想要让手机保持新鲜感并不容易。MOTO G支持可更换多彩外壳,在标配黑色或白色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选装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的外壳。MOTO G采用精巧的弧线设计,带来舒适的握感。虽然定位不高,但MOTO G设计坚固耐久,拥有纳米涂层,具有防水效果,即使在下小雨的情况下通话也不会造成手机损坏。MOTO G给人的感觉比较圆润,时尚感比较强。在布局方面,MOTO G在屏幕上方配备了听筒、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器和距离感应器,屏幕下方没有实体按键,三枚Android标志性的快捷键以虚拟按键的方式集成在屏幕当中,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隐藏。音量调节键、电源键位于机身右侧,便于单手操作。3.5mm标准耳机接口位于机身顶部,数据线接口位于机身底部。在机身背面,摄像头、闪光灯、下凹的品牌LOGO位于同一条线上,呈现对称式风格。MOTO G的机身厚度为11mm,裸机重量为149g,便携性对于一款5英寸屏幕手机来说一般。

  低调NO.2:出彩大屏

  大屏化是手机发展的潮流之一,手机屏幕的可视面积已经可以达到7英寸左右,带来了媲美平板电脑的使用体验。大屏手机在带来宽广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单手操作不便的问题。虽然部分大屏幕手机通过提供单手模式等设计来改善单手操作的问题,但毕竟不如一些小屏幕手机单手操作方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5英寸屏幕是轻松单手操作的极限,同样能够提供比较大的视野。新MOTO G的屏幕可视面积为5英寸,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4.5英寸屏幕稍有增加,但屏幕分辨率没有变化,仍然是1280×720像素,符合720p高清标准,像素密度由326ppi下降到294ppi,接近于视网膜屏幕标准,颗粒感并不明显。屏幕材质依然是业界流行的IPS,色彩还原准确性比较强,可视角度比较大,整体显示效果可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要。

  低调NO.3:立体音效

  受制造成本的限制,很多低价位手机采用单扬声器设计,外放效果一般,让人感觉声音比较单薄。作为一款千元级手机,新MOTO G采用同价位国际品牌手机中少见的双扬声器设计,两个前置扬声器分别位于屏幕上下方,呈现高品质的立体声音效。无论用户是进行游戏、视频还是音乐操作,都能获得良好的听觉体验。作为手机最基本的功能,语音通话的品质决定通话体验的好坏。MOTO G采用摩托罗拉专利丽音技术,这项技术能降低环境噪音,并自动调节音量。另外,这项技术使用双麦克风和多种数字信号算法,能从对方环境噪音中过滤出语音,还能根据本地环境噪声对通话音量加以调整。

  低调NO.4:性能够用

  Android手机普遍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没必要过于看重跑分成绩。在事关运算性能的硬件配置方面,新MOTO G采用一枚高通骁龙400四核处理器,主频为1.2GHz,与之匹配的是1GB RAM和8GB ROM,图形处理器为Adreno 305,这样的一套配置在当今的智能手机中显得并不突出,在安兔兔性能测试中取得了接近1.8万分的成绩,在鲁大师性能测试中跑分结果接近2万分,相对于同价位的国产自主品牌低价高配手机要低一些,但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一些大型3D游戏以外存在卡顿情况以外,大多数应用都能获得流畅的运行效果。MOTO G用实际诠释了性能够用就好的道理,毕竟不是每个消费者都痴迷大型3D游戏。

  低调NO.5:原生系统

  在Android手机当中,以采用定制系统的机型居多。旧款MOTO G采用Android 4.3系统,新MOTO G则采用原生Android 5.0,没有内置定制软件,要装什么应用完全由用户做主,不存在内置应用删不掉的问题,可以对显示、声音等选项进行调整。

  低调NO.6:轻松拍摄

  新MOTO G采用时下流行的双摄像头设计,包括一枚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和一枚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规格相对于国产自主品牌低价高配手机要低一些。后置摄像头采用镜片镀膜,这在同价位手机中并不多见。拍摄功能包括自动对焦、720P高清视频录制、全景拍摄、脸部识别、HDR照片拍摄、慢速视频、触摸快门,拍摄功能按键位于左侧,通过滑动来切换选项。从拍摄样张来看,成像质量中规中矩,细节的丰富程度不能和顶级拍照手机媲美,但可以满足日常随手拍的需要。

  小米Note可以说是小米对整个终端产品线的一次重新定位,或者说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除了工艺、配置、外观等方面的提升以外,小米Note与以往小米手机相比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摘掉了“低价高配”的帽子,顶配版超过3000元的售价展现出小米对这款手机的自信,体现出一个品牌从相对低调到逐渐强势的转变。出色的做工、顶级的配置、轻薄的机身,小米Note把“厚此薄彼”运用的恰如其分,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乐趣,为国产自主品牌大屏旗舰手机树立了标杆。看似轻薄,实则厚道,相对于洋品牌相近配置机型拥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依然具有相对较高的性价比,是追求大屏幕、高性能、轻薄机身的消费者理想的选择。

  厚此薄彼

  小米Note的“享乐主义”

  在跨界手机领域,小米在去年3月推出过一款红米Note,不到1000元的售价和相对较高的配置让这款低价高配手机红极一时。不过,小米旗下手机的价格普遍控制在2000元以内,而不像OPPO、vivi、华为、酷派等国产自主品牌早已有三四千元的手机,能够和洋品牌旗舰手机展开正面较量。Duang!2015年1月,小米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推出了旗下首款大屏旗舰手机小米Note,起步价格为2299元,顶配版售价高达3299元。这一次,小米Note可谓厚此薄彼,在配置上,标准版配备了5.7英寸1080P全高清屏幕、高通骁龙801四核处理器、3GB RAM和16GB ROM,顶配版则搭载了业界顶级的高通骁龙810八核处理器、4GB RAM和64GB ROM,屏幕分辨率达到2K级别,在大屏旗舰手机的竞争中可谓底气十足。在外观上,小米Note采用金属边框,机身厚度不到7mm,裸机重量约为161g,在大屏旗舰是手机中可谓轻薄至极!

  享乐NO.1:唯美轻薄

  外观设计是影响消费者选购手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把手机做得更时尚更精致是每一家手机厂商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小米手机当中,小米4已经算是相当精致的产品,而小米Note显得比小米4更加精致,制造成本的提升在外观设计上就得到了体现。从风格来看,小米Note恰似小米4的放大版。小米Note采用时下流行的窄边框设计,对于单手操作舒适型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小米Note散发着一种简约之美,正反两面都采用了曲面玻璃,其中,屏幕采用2.5D弧形设计,触感与小米4相比有所提升,机身背面采用3D曲面玻璃面板,经过了数控机床雕刻、六次打磨、四道预热、三道700℃以上高温热压塑形而成,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小米Note看上去很大,但机身很薄,厚度仅为6.95mm,重量为161g,在大多数消费者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布局方面,小米Note比较传统,屏幕上方配有听筒、4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屏幕下方有三枚Android标志性的实体触控键,样式与小米4相比没有变化。Micro SIM卡和Nano SIM卡插槽位于机身左侧,电源键和音量调节键位于机身右侧,3.5mm耳机接口和数据线接口分别位于机身的顶部和顶部。金属边框是小米Note外观设计上的一个亮点,材质为铝合金,手感出色。值得一提的是,黑色和白色款式在边框和质感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体现了差异化。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双色温LED闪光灯位于机身背面的左上角,品牌LOGO和产品标识位于机身背面的下方,除了这些以外没有明显的设计元素,3D玻璃后盖带来了极佳的观感和质感。从外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小米Note达到了小米手机迄今为止的巅峰状态,与洋品牌旗舰手机相比毫不逊色。

  享乐NO.2:高清至上

  近年来,手机屏幕分辨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1080P全高清屏幕已经司空见惯,2K分辨率屏幕也在一些机型上得到了应用,成为业界的顶级屏幕。在屏幕上,小米手机体现的就是“大”、“精”、”细“,所谓“大”,就是屏幕可视面积大,小米Note的屏幕可视面积高达5.7英寸,虽然这不是目前最大的手机屏幕,但已经可以与洋品牌大屏旗舰手机媲美,带来了宽广的视野,触控的区域显得很大,误操作的可能性比小屏幕手机要低得多。所谓“精”,就是屏幕分辨率高,小米Note标准版的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符合1080P全高清标准。顶配版的屏幕分辨率为2560x1440像素,达到了2K级别。所谓”细“,就是像素密度高,标准版的像素密度为386ppi,顶配版的像素密度为515ppi,远超视网膜屏幕标准,画质非常细腻。另外,小米Note的屏幕由夏普或JDI制造,水准很高,采用Nega负液晶技术,拥有1400:1的超高对比度和95%NTSC色域,色彩鲜艳,画质精细。针对光照强烈的环境下屏幕可视性不佳的问题,小米Note没有一味提高屏幕亮度,而是使用了像素级动态对比度调整技术,能够随时对屏幕的每一个像素独立调节,动态提高画面对比度,不仅能够改善强光环境下的可视性,与传统屏幕相比还能节电30%,在光线不强的环境下还能让屏幕显示效果更加生动。总的来说,小米Note的画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款小米手机,把高清画质演绎的淋淋尽致,具备与洋品牌大屏旗舰手机抗衡的实力。

  享乐NO.3:摄术精湛

  小米Note采用400万像素UtralPixel前置摄像头,单像素面积高达2μm,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准,自拍效果良好。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采用索尼第二代堆栈式传感器,支持光学防抖,这是目前顶级拍照手机必备的元素,有助于改善成像质量。小米Note的拍摄功能主要包括全景模式、倒计时、美颜模式、夜间防抖、HDR模式、动态追焦、魔术对焦等,可玩性比较强。双色温LED闪光灯来自飞利浦,能够在暗光环境下显著改善画质。从拍摄样张来看,色彩还原、锐度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不错。

  享乐NO.4:高效运算

  小米Note标准版搭载一枚高通骁龙801四核处理器,主频为2.5GHz,匹配3GB RAM和16GB ROM,在安兔兔性能测试中取得了超过4.6分的成绩,鲁大师性能测试成绩超过4.2万分,而小米Note顶配版搭载性能更强的高通骁龙810八核处理器,匹配4GB RAM和64GB ROM,性能测试成绩可达5万分以上,处于业界顶级水准,完全可以确保各种手机应用获得高质量的运行效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