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尝试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学,课程改革,游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1 15:50
——营造数学趣味、开设趣味数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造成职高生“厌学数学”、“怕学数学”等原因,提出“营造数学趣味,开设趣味数学”的论题,为迎合文化课课程改革的需要,并结合学校学生的素质,老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需要创新。同时具体阐释了让趣味数学走进职高课堂的教学创新方法。
关键词:数学趣味 趣味数学 职高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61-01
据调查,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繁琐和过难,因而觉得枯燥。陈省身教授在世界数学家大学上提出“数学好玩”的理念激起了大家的共鸣。“还数学以美丽”成了教育界的共同呼声。这也说明了让趣味数学走进职高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课堂上要营造数学趣味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要营造数学趣味,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激情、激趣,使他们兴致勃勃的学习数学。现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1.教学导入要故事化,职高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觉得数学总是在不断地做练习题,总是在与数字打交道,因为长时间的演绎原理和做题,学生便觉得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从而感到厌烦。但如果在数学课上,经常穿插一些数学历史故事,那效果就可能不大一样了。这是因为通过数学故事的渗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的。例如在讲“数列”时,给同学们介绍“印度大臣请求国王赏赐麦粒”的智慧之举;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可以讲述高斯小时侯灵活计算“”的故事;又如在讲《解三角形》时,可以引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三角函数的起源、倍角公式的历史、函数定义的简史、对数的发明、排列与组合的历史以及一些数学符号、数学术语的起源等,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这些历史知识,诱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始觉得数学有点意思。
2.教学内容要生活化、专业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应用数学,发展数学。尤其在职高数学课堂中,更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还可以把教材内容与他们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改变讨厌数学的心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如在讲《余弦定理》时,可以借助机械专业里的“曲柄连杆结构”,利用余弦定理来分析解决;在讲《函数的实际应用》时,可以借助移动或者联通手机收费的实例,利用分段函数来分析解决。这样,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走进学生视野,走进课堂,使课堂文化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有趣。从而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过程要合作化、游戏化。数学是非常严谨的,而游戏是闲暇娱乐的,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如果寓数学于相互合作中、于游戏中,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数学因相互合作交流而不在枯燥;另一方面游戏也因有数学的参与而不再空洞。同时,数学教学的游戏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如:在教学《数列的概念》时,我让一列6个同学出列,按照从左到右由高到矮的顺序排成一列,然后重新打乱自由站成一排,通过老师与同学游戏结合讲述数列的概念,并且很自然与同学们分享了课题,本来很抽象的理论,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职高数学课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二、职高要开设趣味数学选修课
趣味数学从广义上来讲,内容包含小学、中学、大学等所有年龄段的数学问题,但它又以新颖的问题,别具一格的解题技巧和启发性的思维方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其中的“趣味”性。但由于趣味数学的内容宽泛,思维独特,技巧灵活多变,并且要求有相应的数学知识作基础,也使得它很难象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一样,能够系统连贯地进行教学。以下我在“趣味数学”教学过程中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1.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可行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数学知识体系历来以它特有的“链”式而著称。它要求循序渐进,没有小学的数学基础,就无法学习初中的数学知识。因此,选题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根据学生掌握的已有的知识来选择教学内容。其次,考虑到中职学生自身的思维解题能力,应选取一些比较基础性且易于理解的问题,而不是问题过难,思维过于复杂,解答过程过于冗长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提点和帮助,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顺利完成解答。作为一门素质课,“趣味数学”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数学,能看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而不再是和单纯的数学符号打交道。
好的趣味数学问题往往是问题涉及的内容简单通俗,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又艰难曲折,而且问题中所包含的思维角度和技巧又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我们层层深入才能发掘出来。如:商店卖汽水,规定每两个汽水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某人买了瓶汽水,问不再另外加钱,此人最多喝到几瓶汽水?分析:如果仅仅一般去“累加”,那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这时候需要我们去思考一个更好更一般化的方法——找等量关系:一个空瓶=喝到一瓶汽水!(为什么?)此时,大家发现这个问题才真正解决了。趣味数学本身就是以“趣味”来吸引人,打动人。要体现“趣味”就要力求问题朴实,贴近生活,解法新颖,是学生在探求过程中获得切身的感受和实践经验。
2.建立评定机制。评价趣味数学选修课的效果,还需要建立起一套评定标准。而不再是仅仅依赖于传统解题能力的书面笔试考核,这是选修课的自身特点所要求的,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从传统的笔试向多元化的考试形式转变。同时,评定机制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能力为主,以数学实验和数学模型取代抽象的理论数学题。
总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但能培养职高生的数学兴趣,更能提高他们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味”的。
参考文献
[1]薛奇峰.《数学游戏与数学教学》.四川教育学院报.2004,(4)
[2]周长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做法》.龙岩学院报.2006,(7)
[3]马海栋.《“趣味数学”选修课教学的探索》.职业技术(下半月).2007,12
朱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