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市场有多大?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拼车,嘀嗒拼车,打车软件
  • 发布时间:2015-06-01 07:17

  拼车市场是典型的平台型经济,平台越大匹配越方便、效率越高,未来市场将非常集中,目前规模较小的平台和新的进入者已经很难再有机会。

  5月6日,嘀嗒拼车获得崇德投资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这是一个月内拼车领域的第三笔大额融资。拼车是移动互联网引爆的另一个出行细分市场,在此之前,打车软件和专车市场已先后火热起来,拼车市场的火爆也引来了巨头的关注。继去年末投资Uber之后,4月初百度先后投资了51用车和天天用车,一方面获得落脚点,弥补此前没有在移动出行领域占据地盘的缺憾,另一方面也为百度钱包提供应用场景。拼车市场究竟有多大?未来前景如何?会成为人们在开车、打车之外另一个主要出行方式么?

  移动互联网催生拼车市场

  拼车,按照北京市交通委的说法是指“小客车合乘”,即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按照是否分摊费用分为公益型合乘和互助型合乘;按照合乘方式分为上下班通勤的长期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的长途合乘。

  基于智能手机的商业化拼车平台最早出现在2011年,但市场没有热起来,当时的参与者目前仅剩下AA拼车。其原因是当时缺乏一些催生市场迅速发展的关键条件,而现在这些条件已经具备。

  进入2014年,智能手机、3G/4G网络和移动支付进一步普及,经过打车大战和专车大战形成的移动出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他互联网生活方式也对人们的观念产生影响。在资本与互联网创业热潮的推动下,拼车市场迅速升温,短短时间内涌进了20余家竞争者。不过,目前每家的规模都不大,市场形势类似于2013年上半年打车软件市场的情况。

  其中,吸引较多关注度的嘀嗒拼车、天天用车、51用车、微微拼车等拼车平台均是创立于北京的创业公司,这一方面是由于北京巨大的私家车保有量和人口基数,另一方面也受惠于北京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此外,2014年1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拼车获得官方的认可也是市场催化剂之一。

  拼车成本优势明显

  拼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与自驾车、打车、专车、商务用车等其他非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相比,拼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成本和社交因素。其中,拼车的成本在短距离时低于打车、高于自驾车;在长距离时优势更加明显,可以低于自驾车。不同拼车平台的定价方式不同,目前以平台定价为主,根据所在城市和行车距离区间采取统一标准,通常在车主响应乘客叫车请求时即预先将费用结清,这也减少了车主与乘客讨价还价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

  而对于社交活跃的人,通过拼车可以利用上下班或其他在路上的非生产时间与陌生人交流,并有机会将这一关系扩展至线下。因此,强调社交的拼车平台通常要求拼车的乘客只有一人,并坐在副驾驶位置,方便乘客与车主的交流;同时引入线上社区与交流工具,基于职业、兴趣等聚合人群。

  拼车的劣势体现在:匹配成本较高,灵活性较差;由无法完全匹配带来的不便,即时间、上下车地点(始发地和目的地)无法完全满足出行人的需求。打车以乘客为中心,仅需要满足乘客的要求,仅需要匹配乘客的位置和司机的位置。而拼车需要满足双方的时间、上下车地点等要求,平台上用户量较小时无法很好的匹配乘客和车主。

  另一个与打车不同的地方在于,除了始发地和目的地,拼车还需要考虑双方的路线。目前,拼车平台的匹配方式主要是车主发布路线,乘客提出拼车请求,平台将乘客的合乘需求推送给顺路车主,然后由车主应答。因此,能否最优匹配除了用户规模之外,也取决于平台的算法,这很考验平台方的技术能力:能否自动规划双方路线,并进行匹配。

  资本驱动下,市场迅速集中

  拼车市场在短期内涌入大量玩家,各平台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随着主要拼车平台获得新一轮融资,各平台均将尽快跑马圈地、扩大用户规模,对车主和乘客的补贴大战一触即发。拼车市场是典型的平台型经济,平台越大匹配越方便、效率越高,未来市场将非常集中,目前规模较小的平台和新的进入者已经很难再有机会。日前拼车平台“友车”已在官网上宣布即将停止服务。预计在2015年末,大规模的淘汰赛就将结束。

  拥有海量用户的打车平台拥有较大优势。拼车市场上除了目前各家拼车平台的竞争,更大的威胁来自用户量已经很大的出行平台——打车/专车平台。合并后的滴滴和快的发展拼车业务的优势很大,很可能再次统一市场。滴滴的拼车服务“顺风车”正在滴滴打车APP招募车主,预计将很快上线。

  低价专车抢占拼车市场。以拼车名义运营的专车如人民优步,其价格仅为出租车的7成,在10公里以内与拼车相当;快的旗下一号专车在4月初上线“一号快车”,1.5元/公里+0.25元/分钟的价格与拼车的价格相当;易到用车在5月初上线新能源车型,5元起步价、0.99元/每公里的价格甚至低于拼车。而且拼车和专车的界限愈发模糊,一部分拼车平台也在从事专车业务。初期,拼车市场上一对一模式的平台均主打一天最多上班、下班两趟车,只将起始点重合且出发时间相近的乘客推荐给车主。

  未来打车、专车、拼车等出行平台很可能会统一。尽管三类市场的供给方不一样,打车市场是有运营牌照的出租车,专车市场是挂靠租车公司的全职或兼职运营私家车,拼车则是非运营私家车,但需求端都是用户的出行。对于用户来说,在一个平台上选择和比较各种出行服务更加方便。具有很大的扩展性,非常适合不断添加各种出行方式。

  长远来看,拼车市场的整体规模取决于政府。如果政府完全放开私家车运营,供给将大幅提高,打车将更加方便,价格也将显著走低。特别是类似多人拼车平台“UberPool”的出租车拼车如果能够大规模推广,将极大降低打车价格。

  文/刘贵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