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的沙河粉一听便知与某一地名有关,到底这粉是源自何方呢?那便要从白云山麓洞旗峰下的龙洞镇说起了。
清代乾隆年间,广州郊外白云山麓的龙洞村谷稻丰饶、山泉清澈,外来的客家人过年过节时便教当地人做粉皮、卷粉、捞粉等拿手“客农”工艺。
逐渐地,龙洞人因“客农”手艺又好又受欢迎,便开始挑起扁担到沙河镇去卖粉皮,换点生活所需的百货和油盐酱醋回龙洞过日子。
每到赶集的日子,龙洞的客家人和当地乡亲结伴挑粉到沙河镇去卖,但这一个来回花的时间实在太多了,于是大家想出一个办法:“在沙河涌挖井搭棚做粉皮!”。于是,粉皮店也随着石磨的增多而在沙河边上越来越多了。
广州人特别喜欢到沙河镇趁墟买点“竹簸箕”蒸的粉皮回家,炒前将粉皮切成条状,再用猪肉、牛肉、豆芽、韭黄等来炒食,由于粉皮嫩滑又有米气,再加上肉类的甘香,裹上油的沙河粉便一下风靡了广州城,成了广州人的桌上佳肴。
其实,沙河粉另外还有一个故事。话说沙河镇有一户从龙洞迁来的樊姓人家,妇人见家人因大暑天气胸闷心燥、胃口不佳,便灵机一动拿来一个“簸箕”将米浆冲调后倒入其中在大锅中蒸煮,待粉皮凉却后切成细条状炒之,家人吃后十分喜爱。于是邻居见后纷纷仿效一下便传开了。
目前,龙洞还有许多长者仍坚持手工生产河粉,更有甚者将花生、沙葛丝、肉碎、咸菜、红萝卜丝等用粉皮卷成长条状非常美味可口,这种做法称之为“龙洞卷粉”。至于这款美味到底叫龙洞粉皮还是叫沙河粉呢?僵持不下间,聪明的广州人便统一将之称之为“河粉”,从此便再无异议了。
李渔:南粤美食十大文化名人、广州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