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刚开始看拉力赛时都会觉得好奇,周游各地的车手能在狭窄的赛段里做出匪夷所思的过弯动作,表现简直就像个当地人。他们是怎么能把上百公里的特殊路段记得烂熟于心呢?这当然得归功于那位在车手旁边喋喋不休的领航(也称副驾),正是他们为车手的驾驶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他们手里拿着的是路书。
路书制作:精简
路书由车手和领航员共同制作,为了保证每一项细节记录都能在拉力比赛中发挥作用,路书由领航员紧凑地用缩写法或速记法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在比赛中由领航员大声地念出来给车手听。所以在允许赛前勘路的比赛中,比赛路书都是由车手和领航自己完成的。
一般路书的制作都要经过“记录-修改-补充”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车手和领航开车沿所有赛段用正常车速走一遍,过程中车手把自己对赛道的判断告诉领航,并由领航记录,整理成一本初步的路书。如果时间和规则允许,领航会以初步路书为依据和车手进行第二次勘路,并验证路书的准确性。初步路书中不清楚或不准确的地方会在这次勘路中得到修改。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二次勘路,车手将直接通过第一次勘路时的车载录像进行校对修改。但勘路是以正常进行,路书的提示只是预估,所以在正式比赛时,领航会在第一遍赛段完成后对路书进行修改补充,以便第二遍使用时提高速度。
在实战比赛中,留给车手反应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路书制作必须精简而全面,通常都是采用一些“拉力语言”进行记录,这种语言有许多,但采用最多的是“现存标准(de facto standards)”和“Jemba”标准,但用法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描述的细节。关于路书的记录符号及其使用方法这里就不多作介绍,欲详细了解可参考《中国赛车杂志》6、7月刊的“赛车英语”栏目。
实战:与车手有默契
领航员读路书的时间也要掌握好,以便于让车手有足够的时间反应,又不会过早地念出来,报路书的节奏和技巧是靠勤奋的练习和默契培养磨练出来的。因为路书都是在到达节点前提早预报,所以领航员不仅要确保路书正确报出,还要了解车手的习惯,在车手经常容易忘记的时间点给予重复,或在他容易出错的弯道类型处强调注意。
有时车手也可能会再次提问前方某些路况的记录,领航员在查找的同时也要记住当前行驶的路段的笔记所在,万一找不回来了,整个比赛节奏就乱了,再重新将路书与正在行驶的路段同步起来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好的领航员会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为此,一些领航员也经常使用一个可以由他控制的精确里程计。这种电子计程计可以显示已经行驶的距离,也可以预置为到下一个赛段的倒计里程距离。
一般人坐在车里看书就会犯晕,更别说在风驰电掣的赛车里边看路书边报路况,脑子里还得计算着比赛距离,甚至随时提防车手可能出错的地方加以注意。所以,领航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车手才得以放心地驰骋,完成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伟大的拉力车手身旁也会有个出色的领航。所以在你赞叹一名车手伟大的时候,请同时留意一下赛车后窗的领航名字,没有他们,车手什么都干不成。
Tip1
心知肚明型
继上赛季勇夺年终第三后,郭鑫本赛季再进一步,两战过后稳稳占据国际组领航积分第一名。虽然他笑言去年没少给李微造成麻烦,但今年的郭鑫已成长为一个稳重的领航,很少犯错。他制作的路书非常简单,节奏不快,甚至可以有时间给车手和领航交流。这是因为李微过去也当过领航,在勘路时非常清楚领航需要着重记录的地方,这时郭鑫也会认真记录,所以路书可以做到非常高效。这对搭档平时也会尝试互换角色练习,使郭鑫也能了解车手在比赛中需要什么支持,因此他们的配合非常默契,两个赛季下来有了神速的进步。
Tip2
精确简要型作为一个有十多年经验的资深领航,熟悉领航工作的姜伟涛能适应多种风格车手,并作出适合他们实用的路书。因为他基本能凭借丰富的经验洞察赛道特性,基本不会错过要重点留意的点,所以搭档张宇明对他非常放心,第一遍勘路时只由张宇明报注意点,姜伟涛记录,第二遍姜伟涛一边报路书草稿让张宇明确认,自己一边修正、补充路书,回来后基本不用看录像修整,就能得出一本很精确、又很简洁的路书。另外,像张宇明喜欢用如“L2.5”之类的方法细分弯道速度,姜伟涛也能很快适应,并抓住前者的速度标准正确标注。
Tip3
精准默契型
作为CRC胜率最高车手的领航,伊恩的路书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但又是很多人学不来的。他和大卫的默契合作是花了7年时间建立的,所以即使在报路书时出现了一点小差错,他们都能心领神会,互相弥补过来。虽然伊恩做的路书看上去很简洁,但你会发现比一般人的厚一点,上面对赛段的记录非常详细。尽管配合多年,但他们做路书时还是非常认真细致,大卫勘路报了一遍后,第二遍由伊恩报大卫开,中间还会讨论一下。勘路完毕后,他们还会反复看录像,根据路况仔细斟酌每个节点,多次讨论后才会定下最终版路书。但伊恩说,这本路书只适合大卫,因为很少人能用他这种节奏去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