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车市】中国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工业,车市,投资
  • 发布时间:2015-06-10 13:30

  4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1-4月增速继续趋缓。乘用车销量比上月有所下降,同比增速回落。1-4月,乘用车销量增幅比一季度略有减缓。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依然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4月,我国汽车生产207.97万辆,环比下降8.93%,同比增长0.59%,比上年同期回落8.25个百分点;销售199.45万辆,环比下降10.98%,同比下降0.49%。1-4月,汽车产销828.08万辆和814.48万辆,同比增长4.12%和2.77%,比一季度回落1.14个百分点和1.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4.87个百分点和6.30个百分点。

  乘用车:四品类同降

  4月,我国乘用车共销售166.88万辆,环比下降10.78%,同比增长3.72%,比上年同期回落7.91个百分点。在乘用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四大类品种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MPV降幅居前;与上年同期相比,交叉型乘用车和轿车销量有所下降,其他品种呈较快增长。4月,轿车销售93.20万辆,环比下降13.13%,同比下降9.63%;SUV销售46.16万辆,环比下降2.64%,同比增长48.49%;MPV销售16.70万辆,环比下降16.22%,同比增长22.1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0.82万辆,环比下降12.79%,同比下降16.80%。1-4月,乘用车共销售697.39万辆,同比增长7.67%,比一季度回落1.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78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售403.57万辆,同比下降2.67%;SUV销售175.37万辆,同比增长48.73%;MPV销售74.98万辆,同比增长20.0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3.46万辆,同比下降17.53%。

  中国品牌:连续6个月市场份额40%以上

  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64万辆,环比下降16.21%,同比增长14.3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3%,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6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3.81个百分点。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1.09万辆、27.48万辆、18.09万辆、14.62万辆和6.61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63%、16.47%、10.84%、8.76%和3.96%。与上月相比,日系品牌销量小幅增长,其他外国品牌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份SUV销量前十的排行榜中,自主品牌占了6个,另外,自主品牌仍然是我国MPV市场的大“主角”。今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的MPV提升了29.7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达到了90.9%。

  汽车出口:降幅继续扩大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4月汽车企业出口为6.16万辆,比上月下降11.8%,比上年同期下降21.5%,本月降幅是今年以来的月度最大降幅。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3.2万辆,比上月下降17.8%,比上年同期下降31.3%;商用车出口2.96万辆,比上月下降4.3%,比上年同期下降7.1%。

  尽管目前受世界环境影响我国整车出口压力巨大,但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认为:中国对这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汽车出口结构多元化,卡车、乘用车等出口均有很多亮点。随着中国作为欧亚大陆的最大经济体的影响力日剧,未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深化,加上亚投行的强大基础建设投资功能,我们的工程承包出口带动更多的车辆出口必然进一步强化中国汽车在当地的影响力,也会提升中国品牌汽车的区域影响力,这对中国汽车出口是巨大的拉动潜力。路上丝绸之路的中亚地区的出口目前规模尚小,但通过投资项目的拉动,加之俄罗斯等市场的恢复,其整车出口潜力也是巨大的。

  链接 汽车市场

  全国乘联会:自主品牌在SUV风口上还能站2年

  2015年车市的重大特征就是中国品牌翻身,合资增速放缓,形成走势翻转的重要因素是两者对SUV潮流把控的差异性,也就是自主品牌站到SUV的风口上。此次车展体现了自主品牌车企的SUV系列化和新能源车标配化的特征。大部分自主厂家都有新能源车展示,而SUV的产品系列已经是自主车企增量的主要动力。自主品牌通过最节能的新能源车和稍费油的SUV的完美组合,使自主油耗压力不大,近期主要目标是增量赚钱。而车展的外资品牌展示的产品缺乏强势增量的新品,体现了合资企业的被动,很多合资企业的SUV产品线布局机会已经变成致命短板了,都知道有SUV车就能赚,但就是没有SUV车型。速度与激情在中国道路并不适合,自主品牌的SUV相对高大威猛符合主流审美,合资的SUV部分车型风格轿跑跨界偏小众市场,难以形成类似自主品牌的SUV强势增量特征。我们乘联会厂家人员共同分析后,主流观点认为自主品牌SUV市场优势仍能保持2-3年,这是自主品牌的重大机遇。

  本刊记者 于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