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与从心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魅族,碰瓷,手机评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1 08:02
独立手机评测这个行业,因为2014年王自如碰瓷罗永浩这个爆炸性事件之后,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活下去和保持独立性之间的矛盾,似乎成了这个所谓新兴行业的头等大事。
早在2013年,当时还名叫“杀价帮”的Fview用一种非常草根的姿态逐渐在各种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视频评测中崭露头角,终于在对魅族MX3的评测中一战成名,在这个颇具争议,引来魅族官方各种呛声和网友争议的评测结尾,Fview留下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结束语: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罗伯特巴乔,就是世界杯踢飞点球的那个人。但是有一天一个人告诉我,巴乔就是世界杯欧洲杯冠军杯都未染指彻头彻尾的loser,这对我打击太大了。后来成熟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把一个男人的成功定义为天塌下来站出来说一句我抗,那么你在行动的一刻已经成功了。结果如何,金钱荣誉,只是成功后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赠品。”
这是一个固执的行业观察者对固执的制造企业的极高评价。转眼一年半过去了,评测者和被评者的坚守还在吗?
有心人大概还记得当时的魅族,还没有转变营销思路,还是在走和大多数国产安卓智能手机完全不同的“自己的路”,那时的魅族,字典里根本没有”从众“两个字。
“从众”两个字,笔画简单,一撇一捺,由五个“人”组成,独独没有自己。
离开视频网站,看一眼各种新闻弹窗,一封本该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辞职信红遍网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短短十个字,从心而已,故撇开众人,有了自己。
其实写辞职信任性随心,只为自己,是自古有之的。东晋一篇辞职信《归去来兮辞》更显文雅,陶渊明二十岁开始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五十三岁出仕彭泽令,同年十一月作《归去来兮辞》,正式回归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诗人手中的笔成了剑,一笔一划都在斩断他与荆棘仕途的种种羁绊,永不复回。
想来老年的陶渊明也是心有宽慰,虽有雄心未展,却得到另一种宁静。“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景色不是官场能见。
如果陶渊明和任性的中学老师在今天的咖啡馆中相遇,或许会一见倾心。
以帮网友“杀价”而走红的Fview因为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于2014年夏天停摆(具体时间并不重要),打算给消费者购买3c产品正确客观引导的理想主义败给了现实。坚持不收厂商的钱,拒绝任何相关电子产品的广告,因固执得到网友的点赞,又因固执而步履艰难。
是不是说,坚持自我不从众,就一定会落个固执己见、惨淡失败的下场?
未必。
沉寂数月之后,因为创新工场和网易联合投资,这个团队再次复活,不放弃原有的基础上,尝试着新的模式,疗效尚待验证。
而对于魅族来说,也在2014年的多事之秋,放弃了坚持小而美的初衷,转而从了早已成为大众品牌”小米“的众,新品一款接着一款,铺天盖地水军伺候,只顾着占领市场,那个追求”美“和”不从众“的自我,被抛之脑后。
这中间的变化,着实耐人寻味。
不知道现在那位潇洒辞职的中学老师现在”看世界“看到了哪里?期望TA回来的时候能讲讲,看过世界之后的感受,是否合自己的初衷?不管怎样,还是希望结果能够不辜负这封有逼格的辞职信,不辜负自己的内心,更不要辜负我们这些耽于沉默的看客。
从众的对立面是不从众,是从心。
从众与否并不在于你的选择是不是绝对多数,而是有没有跟随自己的内心。
失败或是成功,事实放在那里,倔强与否并不能改变分毫。但只有自己内心知道,做自己,是何等的份量。
(文/谢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