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了吗?
- 来源:文史博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朱门酒肉,气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7 07:34
有人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形容富人奢侈浪费,让酒肉都发臭了,但又没有同情心,不乐善好施,让穷人饿死。是这样吗?
如果通读全诗,就知道这是说深宅大院飘出酒肉的气味,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诗人剑指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
有三个证据可以说明这点:第一,这句话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描写的是冬季的情景,诗中的句子如“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霜橙压香橘”“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十口隔风雪”,以及“朱门酒肉臭”的下句“路有冻死骨”,都说明这是严寒天气,在这样冷的天气肉是不会发臭的。第二,即使肉会发臭,酒是不会发臭的,酒只会越陈越香。第三,我们从全诗以及杜甫的其他作品来看,会发现诗人在这里不是就事论事地批评富人浪费、残忍,也不会不顾事实、大肆夸张,把冬天的肉写“臭”,而是看得更加深远、深刻,抨击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因此“朱门酒肉臭”的“臭”应该作“气味”解释,而不是“酒肉臭了”。
“臭”作“气味”解也是很常见的,如《周易》中就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诗经》中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孟子》中有“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等等。
(文/甘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