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奢侈品”锦纶探前路

  “在经济调整发展大背景下,我们要考虑如何让锦纶行业地位再次提高。作为化纤行业的‘奢侈品’,锦纶价格贵,但其优异性能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因此才能在涤纶的挤压下,保持良好生存空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中国化纤协会锦纶分会年会上如是说。

  6月10~11日,在广东江门召开的 “2015(江门)锦纶产业链技术与市场论坛”暨“中国化纤协会锦纶分会年会”上,来自行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各抒己见,为锦纶行业的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并对锦纶行业“十三五”规划进行热烈讨论。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承办。

  现状有喜有忧,保持供需平衡很关键

  当前,锦纶民用长丝、产业用丝、锦纶短纤维、锦纶BCF发展良好。民用长丝在服装面料应用领域增长较快,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袜类及泳装应用领域成为锦纶最大的应用市场。而我国锦纶短纤维行业发展较缓。

  聚酰胺商品名叫尼龙(NYLON),国内应用于纤维时称为锦纶。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统计,中国的锦纶产量从2010年的161.8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259.16万吨,年均增长率12.50%,预计2015年锦纶的产量为270万吨,2010~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8%。从2014年的数据看,锦纶进出口数量基本持平,锦纶纤维的需求量为258.91万吨。

  产品结构方面,锦纶品种繁多,有PA6、PA66、PA11、PA12、PA46、PA56、PA610、PA612、PA1010等。工业化生产及应用量最广的是锦纶6 和锦纶66。“美国以及西欧国家以生产和应用锦纶66为主,而亚洲国家及东欧各国以锦纶6为主。我国以生产和应用锦纶6为主,锦纶6与锦纶66的比例达到了88:12,锦纶6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锦纶分会会长、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卓胜说道。

  目前国内锦纶主要使用领域在纺丝、塑料及薄膜方面,纺丝部分占比72%,为国内主导使用领域,其中民用丝市场占比49%,产业用丝占比15%。其他纤维占比较少,工程塑料占23%,薄膜占5%。我国锦纶产品品种相对齐全,但产品品种比例不尽合理,需要在发展中调整。

  我国锦纶纤维可以细分为服用长丝、产业用丝、棕丝、BCF、短纤5大类。其中服用长丝比重高,占68%,而产业用丝占20%,渔网棕丝占7%,短纤占3%,BCF仅占2%。“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用丝、BCF比重偏低,品种结构仍有很大优化空间。在国家拉动内需和新产业政策刺激,以及国民收入提高和消费理念转变的影响下,汽车产业用纤维、装饰用纤维发展潜力较大。”何卓胜说。

  当前,锦纶民用长丝、产业用丝、短纤维、BCF发展良好。民用长丝在服装面料应用领域增长较快,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袜类及泳装应用领域成为锦纶最大的应用市场。而我国锦纶短纤维行业发展较缓,其中除了成本因素限制发展以外,还存在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规格品种少、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未来开发生产异型、细旦、粗旦、高强、低延伸、耐高温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品种,替代进口产品成为发展方向。锦纶BCF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如膨化器、冷却鼓、隧道式热定形机等的国产化迫在眉睫。

  产业链原料配套方面,未来几年己内酰胺的产能仍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如何平衡好供应与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当前己内酰胺产业面临的一个问题。锦纶66主要原料己二腈的垄断性供应,也有待打破。 “山东润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年产10万吨丙烯腈法生产己二腈装置计划2015年投产,如果该项目能够投产成功,则有望打破锦纶66主要原料己二腈的垄断性供应,有助于我国锦纶66 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何卓胜介绍道。除此之外,锦纶产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也在加快,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方面都在持续推动中。

  “在经济调整发展大背景下,我们要考虑如何让锦纶行业地位再次提高。作为化纤行业的‘奢侈品’,锦纶价格贵,但其优异性能是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因此才能在涤纶的挤压下,保持良好生存空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如是说。

  看清市场导向,“十三五”要格外注重软实力

  高勇指出,过去几十年,锦纶行业受到原料方面的影响,发展受阻。当前,原料问题得到突破,但后道市场开发不足,又为锦纶进一步向前发展增加了困难,这就要求锦纶行业要面向市场。

  目前国际市场消费疲弱,需求持续低迷,国际产业转移和布局调整,出口优势削弱,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进入制造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摩擦明显加剧。而国内锦纶行业虽发展迅速,但同质化现象突出,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成本压力高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压力突出。可见,“十三五”期间,我国锦纶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会上所说,“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速度渐缓。在这种情况下,制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就要更加谨慎。锦纶行业“十三五”规划的讨论也要考虑整个大环境的发展情况,切合行业自身特性,制定适合的指标。

  高勇还指出,锦纶的吸水性、耐磨性等特质明显,过去几十年,锦纶行业受到原料方面的影响,发展受阻。当前,原料问题得到突破,但后道市场开发不足,又为锦纶进一步向前发展增加了困难。这就要求锦纶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更要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拓宽市场渠道,促进行业的再次升级发展。此外,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也提到,“锦纶行业现在的发展要解决历史问题,未来的发展更多的要面向新常态。”

  据悉,“十三五”期间,锦纶行业发展重点将在主要原料供应、拓宽锦纶下游应用领域、研发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等方面。“十三五”期间,国内己内酰胺工厂特别是新工厂应优化完善己内酰胺生产工艺,增加研发的投入,争取在缩短生产工艺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上取得突破,以满足更多下游高端客户的需求。

  随着国内消费能力及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十三五”期间,锦纶行业更要加强锦纶在装饰领域特别是簇绒地毯的产品研发,借鉴、引进国外簇绒地毯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促进锦纶在装饰领域特别是簇绒地毯领域的应用。我国军用被装应用方面也面临升级需求,锦纶企业应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展开合作,开发出阻燃、防熔滴、耐高温的高性能锦纶产品。

  锦纶新工艺技术研发在“十三五”期间也需持续发力。大力发展经济环保的浓缩液直接全回用技术,以便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三五”期间己内酰胺裂解回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开发,也将推动锦纶装备国产化。

  “国内锦纶竞争激烈,与涤纶同样有竞争。”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说道,这就要求锦纶企业不仅要注重发展装备、产能等硬实力,还要注重包括资源、渠道、技术、品牌、服务等软实力。推动行业收购重组,避免绝对产能的不断增加,加强上下游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还要加快同行兼并,淘汰落后产能,抱团发展;加强产品创新,开拓应用领域,提高产品差别化率,加强功能性产品研发及应用。企业更要主动出击,开拓新的应用市场。

  各方发力,注重与终端效应叠加

  锦纶位于纺织品产业链的源头,只有纤维和终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创立相互促进,产生叠加效应,才能加快提升锦纶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在锦纶产业链技术与市场论坛及稍后的嘉宾访谈中,行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集聚一堂,讨论锦纶发展的前景,并介绍优秀企业发展经验,对锦纶行业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在技术攻关方面,王华平介绍的尼龙熔体直纺技术备受关注。传统技术要通过聚合、切片、萃取、干燥和纺丝的流程,而今后趋势是由聚合直接发展到纺丝。相比于切片纺不需要萃取,能源需求较低,易于实现连续化规模生产。不过,环状二聚体含量过大,难以去除,严重影响纺丝成型,需进一步研发解决。

  对于行业自律问题,端小平指出,政策导向和企业自发缺一不可,大企业要起表率作用,带头实行带款提货,要抱团取暖。对此,巴林石化(中石化旗下)、中石化华中分公司、南京帝斯曼东方、锦江科技、福建申远、华建尼龙、恒天中纤等企业也都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有效开展锦纶行业发展自律、生产自律、销售自律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要加强自我监督意识,防止不正当竞争。政府也要规范进口市场秩序,对进口产品存在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应依照国际惯例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予以打击。

  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可提升锦纶企业国际竞争力。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纺织化纤产业转移正在加快,锦纶行业出现了一批大型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经济、技术实力。我国锦纶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民用丝产能已出现阶段性过剩的现象,锦纶及其制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走出去”可以通过资本带动产能输出,可以减少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及市场风险,有助于利用后发优势,继续提升装备产品技术水平,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锦纶企业可在国外建立园区,由中国人管理,也可成立商会,让当地人加入商会,还可在国内招商引资,同政府加强交流,但这需要更多企业的加入。”端小平说道。

  当前纺织服装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越来越无法靠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未来的企业竞争更多是品牌的竞争。锦纶位于纺织品产业链的源头,上游纤维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对下游企业提高产品的品质及性能,最终赢得终端市场,获取更多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纤维和终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创立相互促进,产生叠加效应,才能加快提升锦纶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锦纶小档案

  学名:聚酰胺纤维,简称PA

  商品名:尼龙(NYLON)

  研发者:美国科学家卡罗瑟斯(Carothers)及其领导下的一个科研小组,锦纶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人造合成纤维。

  我国产量:2014 年为 259.16 万吨,预计 2015年为 270 万吨。

  产品结构方面: PA6、PA66、PA11、PA12、PA46、PA56、PA610、PA612、PA1010 等。其中,PA6、PA66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量最广。

  纤维分类:长丝、产业用丝、棕丝、BCF、短纤 5 大类。

  应用领域:纺丝、塑料及薄膜生产,其中纺丝部分占比 72%。

  纤维特性:结实耐磨、织物较轻、弹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吸湿性良好。

  未来研发方向:异型、细旦、粗旦、高强、低延伸、耐高温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品种。

  本刊记者_牛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