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卡就医,患者三类问题“犯嘀咕”

  记者近日在一些三甲医院采访中了解到,惠民社保卡推行4个月,门诊量大幅攀升。据北京医院院方统计,1月份,该院持卡挂号人数为4011人(次),而到了4月份就上升到1 9 9 6 0人(次),交易总金额也从1月份的201.9万上升到4月份的925.2万。但是在连日的实地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患者、医院以及社保部门需要磨合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

  医保办门槛踢破患者咨询集中三类问题

  社保卡在本市推行有4个月了,许多患者仍然对药费收据单上分解目录难以理解,加上对这个小卡片尚不熟悉,因此频频到医院医保办公室登门咨询。记者从多家三甲大医院医保办公室了解到,自社保卡正式使用以来,他们平均每天都能接待数十名患者咨询。

  在北京医院医保办门口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一个小本子上画着很多“正”字,主任张群说:“这是我们最近统计的患者咨询量,差不多每天都有七八十名患者咨询社保卡的事。”记者从北京同仁医院、友谊医院、人民医院也得到证实,他们医院的医保办公室同样遇到患者蜂拥咨询的情况,一段时间以来医院医保办成了最繁忙的处室,工作人员说得嗓子都“冒烟”了,很多患者还是似懂非懂。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患者们普遍的疑问大都集中在三个方面。

  个人自付金额市民“犯嘀咕”

  有一天早晨8点40分,记者在北京医院门诊三楼医保办公室,见到患者冯大妈正举着门诊收费单据向工作人员询问。

  她说第一次使用社保卡,对收费单据上的费用项目“实在搞不清楚”,“你们是不是多收我钱了?”老人问。

  记者看到, 老人手里的收费单据下半部罗列着一个20个项目的表格,其中的专业名词的确让普通人一头雾水,如“门诊大额支付”、“累计医保范围内金额”、“自付一”、“自付二”等,冯大妈说尤其对“个人自付金额”一项“犯嘀咕”。

  “ 我怎么觉得是医院重复收了我的药费呢?”老人皱起眉头。

  就此,工作人员忙不迭地解释说,收费单上面罗列的报销比例都是北京市人保局定的,还跟以前一样。 但是冯大妈却说,以前自己的医药费报销金额,通过一串简单公式就能算出来,但是现在这种“这边扣除掉,那边又加进去”的新算法,“真让人感到头晕”。

  医院“特制”说明书解释“起付线”问题8点50分,满脸焦急的患者田先生敲门进来,他把社保卡和药费单据送到工作人员面前,“为什么啊?”他劈头就问:

  “我以前看病花过1000多元,这次看病我又花了600多元药费,可收费处的人说我还没到起付线。”对于这类火气大的患者,医保办专门制作了一张塑封说明书,“从使用社保卡时开始累计1300元(退休),或1800元(在职)后报销。如果在使用社保卡之前已经发生了门诊费用,在使用社保卡的时候,依然会在社保卡中扣除1300元或1800元,超出部分交费时自动报销。而使用社保卡前的费用在回单位报销时则不会再扣1 3 0 0元或1 8 0 0元起付线。”医保办工作人员小刘说,为了能用最通俗、最简洁的语言,让患者尽快消除误会,他们是绞尽脑汁组织了这些语言。

  在医院内实时查询,缴费信息多数不行

  除了上述如冯大妈、田先生所反映的问题外,记者发现还有一些患者要求查询社保卡里的既往缴费信息,“我们就想查查今年我父亲在医院看病花的药费里,哪些是自费的,哪些是报销的。”患者刘先生就此向北京医院医保办的工作人员提出要求。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目前这类的实时查询除人民医院等一两家三甲医院外,还只能到社保卡所在区县的社保中心打印药费报销明细。目前大多数医院门诊一楼大厅设立的社保卡信息查询终端,内容只有去年的就医信息,今年的尚无法显示。

  院方说法

  医保细分项目繁杂 医务人员需培训

  很多医院反映, 医保分解项目的确有些复杂了,患者容易一头雾水。据介绍,由于城镇职工医保报销的比例标准繁多,患者身份不同,药费起付线不同,报销比例也不同。北京医院医保办主任张群说,为了使医保办工作人员更好地为患者做好解释服务,从今年4月19日起北京医院开设“医疗保险专题讲解培训班”,给医务人员做“医保新政策”扫盲,医院所有科室人员都必须在规定日期内参加。记者在课程表上看到,每期课程为5天,课程表已经安排到了5月28日。

  同仁医院医保办主任马京琪认为,从今年年初至今,短短4个月的时间本市已经发放了500万张社保卡。我国2001年开始医保报销,各医院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现在社保就诊程序嵌入进来,很多程序显得还不够成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市人保局说法

  尽快调试系统 方便患者查询

  记者就在社保卡推行过程中患者和医院遇到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市人保局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就系统尚未完全衔接、不能在医院实时查询报销明细单据的问题表示,目前社保卡的查询终端已经具备查询以往就诊记录的功能。查询终端一般安置在医院、社保经办机构以及街道社保所。

  “对于某些终端查不到就诊记录,我们会尽快进行调查,并尽早进行调整,方便患者查询,使他们对自付和报销部分心里有一笔‘明白账’,这样也会相应减轻各医院医保办的工作负担。”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本市从5月1日起已经调整了门诊收费专用收据,增加了起付线、自费、年度内门诊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出及余额等相关内容。同时,在票据下方打印的费用明细信息由原来的16条调整为10条。而这些调整也都是根据持卡人使用社保卡后的一些普遍反映而来。至于是否能将收据中的用语改得更通俗一些,市人保局也会积极考虑。

  对于在使用社保卡之前所花费的就诊费用如何报销的问题,市人保局表示,持卡就医,门诊起付线只会扣一次 ,不会双重计算,这一点敬请广大患者放心。参保人员在持卡就医后,门诊起付线标准和原来规定一样,即在职人员1 8 0 0元,退休人员1300元,且一个年度内只扣除一次。持卡就医时,起付线以内的门诊医疗费用需全额付费,待超出起付线后再行交给自己自付或自费部分。如果已经使用了社保卡,而未对已发生的费用进行申报的,持卡就医时会从“零元”开始累计门诊费用,直至超过起付线后方开始实时报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