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愿行 传递正能量

  在人们印象中,志愿者大多由在校大学生或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担当,而现在,人们在街头或社区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志愿者,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志愿服务将作为高考升学依据

  3月31日,教育部颁布《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了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有数据记录、有评价结论、贯穿各学段,为把志愿服务作为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学考核重要依据提供素材。

  去年,国务院颁布高考改革新政,规定今后学生升入高校需“两依据一参考”,“一参考”即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包括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暂行办法》的发布意味着学生的志愿服务情况成为升学考核依据已开始实施。

  对此,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当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但志愿者人数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规范管理。为此,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继《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之后,又一个指导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文件,为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和制度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学积极开展学生志愿服务 但缺乏系统评定标准

  如今,独生子女在中国的城市家庭中非常普遍,他们被家长过分地关注宠爱,难免会养成自私脆弱、吃不起苦的个性,为了克服这样的缺点,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帮助他人的志愿者是越来越多的大中学生的选择。

  据中国青年志愿者网报道,2013年,中国有近1300万名志愿者服务于基层社区、公共事业单位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其中一大部分是在校的大中学生。

  来自浙江杭州的中学生王一姝,利用假期和十几位同学一起,来到了中国云南省丽江市的烂泥箐乡中心小学支教。对于王一姝同学来说,西部支教的志愿者活动也让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两次去改变的是我自己,初中我去的时候,我觉得我没有尝试去做些什么,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支教首先是自己想去,其次,我确实用我学到的东西给了他们一点什么。其实不管是敬老院,还是孤儿院,还是支教都是一样的,只要你尽一份自己的力吧。”

  张一瑾、汪骋瀛是江西某中学高二的学生,他们对志愿服务有自己的想法。对环保感兴趣的张一瑾,打算去四川当大熊猫志愿者。汪骋瀛准备参加北京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我想借此机会在老人临终前多给他们一些关怀。”但在志愿服务记录方面,其学校校团委书记也表示了担忧,“目前,我们还是没有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系统,也没有标准细则来评定学生的志愿工作,希望在《暂行办法》落实后,可以得到解决。”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将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这次教育部发布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学校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等方面,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表明教育部在指导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上,逐步走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志愿服务活动:中学阶段不可或缺的特殊体验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充分接触和感受这个世界非常有利于今后的眼界开阔,思想成熟。而作为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的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能是为数不多跟社会交流的机会。面对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学着接纳和理解,以及学会沉着应对,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拥有的一次特殊的体验。

  在美国,教育部门对每个学生的志愿服务时间有明确的要求,高中阶段必须有60个小时以上的社会义工记录。美国大学在招生时也特别看重考生是否有志愿服务的经历。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教育部门就规定,学生必须完成4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才能最终获取高中毕业文凭。韩国的汉城教育厅规定,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将占高中成绩的8%。

  其实,志愿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被帮助的对象,更在于参加志愿服务的中学生本身。

  志愿服务尤其是跨地区跨文化甚至跨国的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中学生拓展视野,深入体会地域及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服务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能够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差异,面对不同,也教会他们学习包容那些不同和区别并且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中学生今后进入大学,步入社会乃至出国留学(课程)都至关重要。

  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非常有个性,较难融入集体。而志愿服务大多是一个团队完成的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讨论,设计项目并完成。这其中就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和别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其他人想法合适的评价,以及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科学分工,齐心合力地完成一个项目。这也是每个中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步入社会之后都要面临的问题。

  志愿服务更有助于中学生获得自信,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青春期正是青年人探索内在自我的核心期,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也或多或少有一些自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们看到自己带给当地的改变会激发其内心的自信和自我成就感。通过不断地强化,它可以内化到自我评价体系中,从而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自信。

  志愿服务还会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通过志愿服务看到当地那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孩子们会主动思考,积极学习而不只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通过志愿服务看到了世界的不完美,孩子们反而会少一些抱怨,会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态度面对生活。

  与此同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中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之所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及人生发展方向开启探索之门。

  链接

  中扶救援队青少年分队 参与尼泊尔地震救援工作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伤亡惨重。4月26日,由啄木鸟教育·少年行及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对共同组织的中扶救援队青少年分队的抗震救援工作正式展开。

  据悉,青少年分中扶人道救援队青少年分队作为中扶人道救援队的储备力量,主要工作为根据一线反馈回来的救灾信息向国内各分队传达,及时提供技术、物资、人员、款项支持,并不直接前往一线。全国各地志愿者招募信息全部集中后,会选派或任命各组组长,负责与基金会救援队的相关组进行工作对接及任务分配等。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青少年分队计划成立救援信息收集与整理小组;灾区需求分析小组;志愿者招募小组;人道主义翻译小组;物资筹备与募捐小组;应急响应协调中心小组。截至4月27日9时,全国共有230多名志愿者提出申请,翻译组已经投入到《国家灾难响应手册》的翻译工作中。

  文/胡邓 柳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