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MERS疫情蔓延,旅行社不给我退款,怎么办?

  • 来源:消费者报道
  • 关键字:韩国,MERS,旅行社
  •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0

  2015年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韩国一例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已出现发热症状。2015年6月13日,韩联社援引韩国保健福祉部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管理对策本部的消息说,MERS确诊患者增至138人,其中包括第三代人传人病例。

  《消费者报道》非常关注韩国MERS事件的进展,官方微博关于“韩国MERS事件”的跟进报道超过14000的转发。按理说,此时取消游韩之旅是明智的抉择。不过倘若旅行社/旅游网站不退款该怎么办?难不成自己下的单,含着泪也要去游玩?

  问:韩国mers为不可抗力,在此情境下为保证个人健康安全,原本订好的韩国旅行因目的地国疫情风险只能无奈取消,非出行者当初订机票自由行时所能料想,理应属于可以全额退款的例外情况,@途牛却以没有接到国家旅游禁令通知为由,拒绝取消旅游订单。如果整团的人里面出现疫情,@途牛是否负责?

  ——团团妈嫣凝

  律师:没有汪峰,大陆歌坛是否尽失一半江山未可知,但没有中国游客,韩国旅行业尽失半壁江山是一定的。下面,咱们来“剥洋葱”:

  首先,MERS算不算不可抗力?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天灾和人祸。所以,疫情,准确地说具体某一阶段的疫情是否算不可抗力,没有标准,也没有定论。截至6月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出游提示,将韩国MERS疫情的预警级别由“注意”上调到“警戒”。个人认为,现阶段已经构成不可抗力了。

  接下来,不可抗力是否可以全额退款?从法理上说,不可抗力属于免责条款,即发生了不可抗力的情形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延迟履行,不追究违约方的责任。从法条上看,新《旅游法》第67条指出,因不可抗力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因此,消费者必须明白:1,一旦MERS构成不可抗力,不仅消费者可以主张解约,旅行社同样可以。当消费者主动提出解约时,旅行社不应按违约责任扣违约金,反过来,如果旅行社主动提出解约,消费者同样不能要求违约赔偿。2,谁主动提出解约,谁便有义务证明MERS构成不可抗力。消费者可以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出游提示为依据,打印出来,向旅行社提交。如果旅游合同中,有明确的条款,“发生不可抗力,全额退款”,自然可要求全额退款;如无明确约定,则可根据上述新《旅游法》第67条主张。3,发生退款时,旅行社有义务证明,不可退还的费用确实已经产生,且不可退还,换句话说,不是你想退多少就是多少。

  问:2015年5月2日我在京东购买了一款华为手机,购买网页显示有货并承诺会在2015年5月3日配送,我使用了京东白条在线支付。

  但京东并没有在约定时间内将货送到我手上,我便与京东工作人员协商。5月4日,配送人员明确告知只要他们自己提交退货就可以了。过了几日我查询京东订单看到退后申请中并已处理,便不再管。

  2015年6月1日我收到京东白条的短信,告知我有一笔订单未还款,此时我才知道京东并没有在退货后将款项退至京东白条。

  我多次打电话跟京东工作人员,但一直协商无果。6月2日,一个声称是京东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必须先归还京东白条的钱,到时候京东再退还给我。但是对于退款流程及时间均未承诺,面对我归还几期、是否全部归还的疑问也未回答!

  ——免宝二分之一

  律师:这位消费者描述得条理清晰,表现得冷静克制,先赞一个!但是京东的处理方式没有错。虽然在同在一次消费行为中,但消费者与京东形成了两个法律关系,一个是买卖,一个是借贷。当双方协商解除买卖合同后,作为卖方京东有义务退款,但也有权利根据既定的流程和时间来完成这一行为;而借贷关系一旦形成,并不因买卖关系的解除而解除,也不能以买卖关系中卖方的义务直接替代借贷关系中借款方的义务。换句说话,同是京东,但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各方均应如约履行义务。如果京东延迟或者不按约定金额退款,消费者可追究其违约责任;如果消费者不按约定时间、方式、金额偿还白条,京东也可追究其违约责任。

  问:本人于4月30日在优购网上鞋城下单购物,同时信息就被泄露,5月1号骗子以优购的商家名义给我打电话,首先向我核实我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货物收货地址,购买物品,消费金额。之后说我的订单失效给我办理退款。与此同时我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2万4千元。而后优购网不承认并拒绝赔偿。而且今天早上我给优购客服打电话,当时那个男客服也说最近优购确实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所谓7*24小时客服,我打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接通一个电话。客服在哪里?希望能够借助大家的力量来维权。来讨回点公道。

  ——不想说我很准

  律师:信用卡被盗刷,首先应该做的是报警!

  通常,信用卡被盗刷有两种可能:一是,网站因为技术上的漏洞或者管理上的疏忽,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被窃取;另一个原因是,网站或者网站的工作人员私自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无论是哪一种,网站都有责任;无论是哪一种,以消费者个人的力量都很难证明。换句话说,打几个电话就想让网站赔钱,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盗刷一旦发生,消费者应理性地按照优先级别来处理问题:1,止损。立即冻结信用卡,防止继续被盗刷。2,报警。在警察的指导下,证明“被盗刷”的事实。3,维权。建议以司法程序为主,配合各种投诉、申诉。4,变更个人信息。常用消费类网站的密码、信用卡密码及相关信息应定期更换或者提高安全级别,杜绝再一次中招。

  问:我在@中国零食网购买了进口食品,全部没有中文标签,致电该公司400售后电话投诉,该公司却回复称是他们的员工漏贴了中文标签,我想问下,我买了上百件进口食品,全部漏贴了吗??

  问题来了,如果我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吃出问题,该找谁负责?这些漏了中文标签的产品,能放心购买吗?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监管他们呢?

  ——我是消费者D

  律师:买了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怎么办?千万不要轻易“上交给国家”!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和九十六条,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而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即传说中的“退一赔十”。

  所以,该案例中消费者可以向@中国零食网要求如上标准的赔偿,并不必吃出了问题再找他们。下一回又发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怎么办?马上买下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明确指出,“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换句话说,在食品、药品的问题上,消费者知假买假仍然可以获得‘’退一赔十‘’的赔偿。所以,只能说到这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