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们的镜头!(二)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女摄影家协会
  • 发布时间:2010-08-05 11:13
  摄影家,或者摄影本身,应该有一种理想,那就是揭示世界的多样性。对于女性和表现女性的摄影而言,多样性不仅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观点。因为丰富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阔,一种平等,一种认同。同样,相对于狭窄的被理想化的摄影作品,我们更希望看到这样的照片:充满了具体信息,自然,直接,而且富有力量。

  本期我们为读者奉上的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优秀作品展中的风光类题材的作品及其特色简析。

  风光摄影是以大自然和人对自然的改造成果为题材的,包括自然风光,城市风光,农村风光等。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作品,不但要表现自然美,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表现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情趣,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跳跃着人的生命和感情。以大自然的景物来抒发感情,表达内容,其中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风光摄影是在特定的空间中来选择。组织景物。安排画面布局的,它不如静物摄影有布局的自由。摄影者不但要在美的自然中表现美,还要在质朴平凡中创造美。

  “风光摄影”一词是从题材角度来命名的,究其体裁,既涉及艺术摄影的领域,也包含纪实摄影的范畴。两者一个是走在社会生活前面,作为人类眼睛的延伸和发现工具的风景摄影;一个是在古典视觉艺术殿堂中寻求审美资质的画意风景摄影。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舞台和观众读者。前者是客观记录式的,后者是主观审美式的。总之,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从立意选材方面谈起。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很多女摄影家们善于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将生活中隐藏的视觉美点通过手中的相机表现出来,或充满趣味,或引人遐想,或催人振奋。

  例如女摄影家应华媚的作品《古老的歌谣》,拍摄主体选择的竟然是微波荡漾的河水。水的倒影因为涟漪而变形,在动与静之间,隐约能够看到,河岸边的古镇正在举行某次节庆活动,人们张灯结彩、衣着鲜艳,似乎还举着什么花环之类的庆祝用品……这种似是而非,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和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拍摄者在立意选材上的精妙。又如在女摄影家陈建强作品《幼儿园的风景》中,没有拍摄幼儿园中孩子们嬉闹的场面,甚至画面中没有一个孩子的形象,只有一条长长的晾衣杆和一些红绿蓝白的裤子,但是我们却能够知道,在这个有着鲜明民族风格的小楼里,大概生活着哪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好像他们之中,女生占了多数,因为这些裤子是那么鲜艳抢眼;他们去做了什么,到泥地里玩了吗,怎么集体洗裤子?以上这些都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美点。女摄影家对日常生活的热情,使她们的拍摄题材永远无穷无尽,美丽的眼睛里到处是美丽的风景,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也一定给她们的生活带去更多乐趣。

  男性坚毅阳刚,女性婉约柔美。体现在风光摄影创作的表现手法方面,女摄影家大多习惯于寻找富有感染力的曲线。曲线流畅,让人感觉作品充满动感。例如在女摄影家常玉的作品《线之韵》中,用雪后的车辙印来表现曲线的美感,配合白雪覆盖大地,起到留白、净化背景的作用,使得曲线极具张力、色彩跳跃,四辆小车如同艺术体操中四位挥着彩带的美女,整幅作品明快、充满动感和活力。女摄影家张书俭作品《今日缚住蓝鲸》、赵青作品《新疆》也为此类。曲线不连续、较为随意,则作品能给人以浪漫、神秘的感觉。例如女摄影家陈章凤作品《海韵》、陈小兰作品《霞浦印象》,两幅作品都是以高处俯拍的角度,以不连续的曲线表现一排排海浪随心随意地涌起又了无痕迹地散落,营造浪漫。

  最后,在细节语言方面,女摄影家更是以其突出的细腻情感,更多地把心动的小细节记录下来,这方面她们有着“先天”的创作优势。很多情况下,很小的细节往往在宏大的风光景物环抱之中。通过镜头的取景框,有助于分割出一些具有独立意味的成分,从而作为一个新的整体来欣赏。细节的语言是拍摄者情感的表达,当细节有效地补充了主体,作品就变得更加多彩、柔和、丰满。例如女摄影家吴小地作品《国庆中轴线》,拍摄主体是首都北京“中轴线”及其两侧的建筑群,但如果只是“中轴线”,作品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整幅作品最点题、点睛的就是细节,飞机拉着长长的彩烟飞跃首都中轴线的历史性的瞬间,被女摄影家捕捉到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