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车驶过银河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音乐,动画,银河铁道之夜
  • 发布时间:2015-07-21 15:21

  音乐与动画借助技术的力量拓展了文字所构造的想像世界。

  “在闪烁着青白色光芒的银河岸边,到处都是随风婆娑的天之芒草,它们沙、沙、沙地翻滚着银色波涛。”

  ——《银河铁道之夜》

  在宫泽贤治的笔下,银河是坐着列车可以到达的天堂。用文字给出瑰丽想象的作者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作家。不过,宫泽贤治并没摆脱大多数艺术家和作家生前寂寥、死后盛名的命运。在他年仅37岁的生命中,留下了诸多作品,大部分却是在死后发表。《不惧风雨》是日本每个孩子从小便可背诵的诗篇,《风又三郎》和《银河铁道之夜》等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

  一部作品穿越时间替作者活在世人心中,多半是因为作品的内涵照亮了人类的内心。常人难以描摹的感动和想象,由作者娓娓道来。读者因为读到某处的感动,从而成就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银河铁道之夜》的魅力便在于其丰富的内涵。

  若是初读这个短篇小说,可能首先被感染的是文字所塑造的美丽。两个孩子在夏夜乘上列车畅游银河——闪耀的星座和沿途有趣的乘客,令人们对银河充满了憧憬和想象。如果用年少般纯净的心情阅读,感受到的只是清丽的幻想世界。而经历过人世风雨的人们读到其中:“可是,不论是谁,要是真的做了一件很好的事,就是至高无上的幸福吧!”便会理解:从文中乔万尼对捕鸟人产生同情心,到乘客口中聊起泰坦尼克号事件再到远远遥望天蝎之火,将自我牺牲的理念暗藏在故事之中的,是令人泪下的感悟。

  以创作的角度来说,宫泽将自身的宗教观与实践活动诉诸于作品当中,这也正是他作品的魅力之处。作为日莲宗的信徒,他梦想创造一个无贫穷且充满艺术与梦的家园,用慈悲与无私的奉献实现世人的幸福。他的大半生都全心投入到农业改革和土壤改良工作中,30岁那年,甚至离家成立罗须地人协会,举办农民教育研讨会、带领农民欣赏音乐并演出戏剧、为农家小孩讲述童话故事等等,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之乡”。

  这个被叫做“IHATOV”的理想之乡,正是宫泽希望在日本东北部地区所建立的,其构思始于毁灭性地震海啸多发的风上,是用领先于时代的环境意识所构筑的生态区域。在宫泽生前出版的唯一童话集所用的类似广告的宣传文字中曾这样描述这个地方:“这是个被人类耕作的平原,和少女爱丽丝所到达的仙境王国一样,如同泰戈尔诗中描绘的远东,在作者心中,这样的实景就是日本岩手县。”

  “天河对岸也是一片银白,时而发着亮光,时而像朦胧的迷雾。风儿把芒草吹成翻滚的波涛,它的银光不时会腾地一下模糊起来,仿佛有人对着它们吹起了气似的。而一簇簇在草丛中时隐时现的龙胆花,看起来宛如温柔的鬼火。”

  ——《银河铁道之夜》

  “我只是想用音乐来表达宫泽贤治所描绘的世界。他生前,自己的作品并未能受到世人瞩目,我希望用音乐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今年已经83岁的富田勋先生这样回忆起自己创作的动机。2012年,当“理想之乡IHATOV”交响音乐会首次在东京举办之时,时年已经80岁的富田先生作为日本电影、动画的知名配乐大师似乎完成了自己儿时的心愿。

  “宫泽贤治的《风又三郎》让我感受到风暴,我记得文中那个随风而来的男孩。所以我想用音乐来表现空气流动的声音,来表现宫泽的世界。”富田先生用音乐阐释着自己对宫泽作品的记忆。百人交响乐团之外,是以来自宫泽家乡岩手县为主的百人合唱团,用人声和交响乐共同演绎了宫泽的经典诗作。作品诞生的2012年,正是东日本大地震翌年。岩手县是大地震重灾区之一,听到来自家乡重创的人们唱出的心声,音乐如同柔软的薄纱轻轻覆盖到每一颗心灵上,给予人们无形的力量。

  如果仅仅只是交响乐与人声,那么对于富田勋这位创作了手冢治虫《森林大帝》以及经典作品《千年之恋》等电影配乐的大师而言,这在创作上并没有什么挑战。作为电子先锋音乐家,富田先生是第一位把电子合成乐引入到古典音乐的乐师。在接近80岁的年纪将自己从小诵读的佛的世界——“那种闪耀在银河铁道的夜空中的星光和花样美景”表现出来,富田先生再一次用创新的形式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他在整部作品中启用了虚拟歌手“初音未来”。

  初音未来(初音ミク)是一个2007年发售的虚拟偶像,她有着宝石绿色的头发,日本动漫美少女的身形。实际上,这是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开发的音源库(暨该程序的数据包),声音来自日本女歌手藤田咲。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款软件输入歌词和旋律让她歌唱。软件使用了Yamaha的VOCALOID 2语音合成引擎,能够将人类的声音录音并合成为酷似真正的歌声。使用时只需输入音调、歌词则可发出声音,亦可以调整震音、音速等的“感情参数”,最多能够16人合唱,亦支持即时演奏。

  她在“IHATOV”的演出中担任了独唱角色,根据指挥的指令,她在现场的屏幕上起舞、歌唱并在观众谢幕的掌声中俏皮地行礼致意。根据演唱内容的不同,她还准备了不同的演出服。这个集合了日本动漫与电子音乐的虚拟偶像,其名字便蕴含了“音乐的未来”之意。

  富田先生使用这个虚拟偶像的起因源于他曾在京剧等戏剧表演中看到过人偶的演出。这位小时候曾因父亲从事中医药工作而在五六岁时在北京居住过的音乐家表示,自己对于声响的认识来自于天坛。小时候,他常常跑到回音壁前一个不为人知的圆丘上的矮墙旁,将耳朵贴在上面聆听世界的声音。这次已经83岁的他再次去了天坛,弯下腰像小时候一样倾听,当远远听到助手的声音,他心满意足得好像回到了童年。

  用声响表达自己对于生命和宇宙的理念,对于这位83岁的作曲家,富田先生并没有因为年纪而停止创作,他还在创作新作。他开玩笑地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我这么大年纪的作曲家吗?我首先要努力活下去,才能继续创作”。是的,生命之花可以这样无畏地在时间中绽放,并因新技术而表达得更为流畅,更有新意。

  “为什么我会这么伤心?我要有更纯洁、更高远的胸怀!遥远的河岸那边有轻烟般小小的蓝色火焰,它们既寂静又冰凉。我要好好看着它们,让自己的心宁静下来。”

  ——《银河铁道之夜》

  和音乐的温柔包裹相比,动画更为直接地展现了创作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在《IHATOV》交响乐演出当中,一段来自银河的动画投射到舞台两侧:明亮的星星和空荡荡的列车划过龙胆花盛开的银河。这段动画来自加贺谷穰(KAGAYA),日本CG大师,天文插画家,他的十二星座图是世纪之交风靡世界的作品。为了纪念KAGAYA先生在天文普及方面的贡献以及作为艺术家的功绩,小行星11949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也曾以这部作品为主题,花费3年时间在2006年推出同题球幕动画片。一辆空荡荡行驶在银河里的列车,途中遇见无数风景,有时停靠有时飞驰,却始终不见有人上下。与单纯的展现银河瑰丽的美景相比,KAGAYA先生更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宗教观念,他对宫泽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牺牲自己,为他人换来幸福的精神深深感染,用空荡荡的列车来表达人生的孤寂与不确定性。

  时值中年的KAGAYA先生在作品中读到了死亡的味道,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可以活下去而选择自我牺牲,KAGAYA用作品描绘这种无私的爱,死亡并不可怕——“瑰丽的银河也是人类濒死体验的一种,如果我在临死前能够有这样美丽的体验也不错。”实际上,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读到,也会有不同的心境。在宇宙面前,肉眼所看极其有限。在10多年前自己创作的《银河铁道之夜》面前,他认为投影技术的进步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漂亮,“会让人感觉自己与星空更为接近。”

  文/郑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