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商业来临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社交,互联网+,二维码
  • 发布时间:2015-07-31 14:56

  当手机成为人们随身携带之物,我们会发现,如今人们少了手机会感到焦虑,这表明社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的社交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时间的碎片化和手机的随身性,让社交成为了游戏之后的又一重要选择。正是因为社交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交和商业的牵手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模糊了商业的边界。以前人们的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商品进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赚取差价。但是现在很多商业活动不再只为了兜售商品赚取利润,而是在不断地跟社交挂钩。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赠送一个杯子、分享一条信息就能够赚钱等等,这些行为在传统经济时代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现在却随处可见。如今很多商业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从笼络粉丝和经营社交的角度进行的。

  其实,社交已经成为了最有价值、最具有黏性的商业活动。通过社交不仅可以吸粉,更能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牢牢把握住每一个客户,并且可以在适当时机进行精准营销,实现免费宣传的效果。社交对于商业的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语,商业跟社交不断结合,社交也在向商业化发展,社交商业时代不期而至。

  社交商业时代的来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前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单向的,事物之间、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界限,社交就是社交,商业就是商业,泾渭分明。几年前,我们的沟通基本上还是靠发短信、打电话,最多使用QQ软件。但是现在随着微博、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的崛起,尤其是微信的不断演进,一种新的社交形态出现了:微商。

  从微信5.0版本之后,微信开始了商业化之路,尤其是支付功能的加入,让微信成为了移动POS机,各种基于微信平台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呈指数式增长,朋友圈更是成为了微商的主战场。随着微信建立起一整套的支付体系,以及其他各种功能的不断开发,微信的商业化氛围渐渐形成。微信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强大的社交功能之外,还在于它也承载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微商的崛起就是依托社交平台的商业化。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商品的买卖,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受欢迎的,“强关系+熟人背书”促成了微商的发展。而且社交是一对一的交流,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用户黏性水到渠成。一旦社交与商业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市场前景十分惊人,这也就是腾讯在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值能够翻番的原因。现在的阿里巴巴也在不断补齐自己的社交短板,开发社交软件阿里旺旺、来往,为支付宝加入社交功能等等,都是想在社交领域有所发展。

  社交商业时代的来临,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商业形态。比如大众点评,点评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交商业活动。当消费者针对商家进行评论,然后分享到朋友圈的时候,其他用户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别人的看法和体验,从而决定是否尝试该商家的产品或服务。这种纯粹通过评论以及朋友圈分享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商家的推广和销售。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比如微博借助阿里巴巴的平台进行商业化运作、陌陌也在不断地向游戏领域发展等等,都是在借助社交平台发力。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相互融合,从纯粹的社交活动到社交平台上的商业广告试水,再到社交电商,以及现在的社交商业化,社交平台的发展在不断地蜕变升级,最终直指社交与商业的融合,社交与商业的融合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

  大家谈

  “互联网时代标志着社会化商业时代的到来,因为信息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传统企业的边界已经模糊,社会化营销也逐步取代传统营销手段成为趋势。‘三个一’工程是报喜鸟社会化营销的重点,即打造一张深入消费者购买场景的、多触点、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的社会化营销网络。”

  ——日前,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泽提出“社会化营销”概念,并表示将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方面的定制与体验服务,适应新商业的变革。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我国目前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2.9亿,3G用户加速转为4G用户,4G用户总数已达1.62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例达到12.5%。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国内移动社交行业也呈现出移动社交用户黏度大,使用时间更为集中;移动社交用户年轻化程度高,逐渐向高龄人群渗透;与本地生活服务相关的移动社交应用备受青睐等新特点和新趋势。”

  ——赛迪顾问互联网研究中心研究员门长晖分析认为,移动社交应用带来了新的商机,围绕此方向展开的生活服务市场也将逐渐释放潜能。

  “社交时代的商业逻辑变了,或者说是做生意的规则变了。商业的目的在于实现消费与生产的匹配,在稀缺的时代,商业的价值在于生产效能,在富足的时代,商业的价值在于消费体验。从稀缺步入富足,商业动力从生产端转移到消费端,过去数百年建立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商业规则正在失效,最典型的是物质世界已经富足,从生产者推向消费者的销售失去了商业动力。社交时代到来,商业价值的重构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个是面向具有成熟商业模式大企业的社会化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一个是面向创新创业企业的社群商业。”——来自科技财经作家《重新理解媒介》陈世鸿对于社交时代的商业逻辑的思考。

  李光斗/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