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虚商放号缓慢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移动通信,小米,海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3 15:18
主营业务的附加筹码
去年的11月24日,第四批移动转售业务试点牌照发放,8家民资企业拿到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准入证。与前三批以电商和传统国代商为主不同,此批虚商颇为多元化,如服装制造业的红豆集团、影视集团星美、视频媒体优酷、家电龙头海尔、创新科技公司小米等。一时间,“五花八门”的新入者成为业界的焦点。
但与刚刚拿到牌照后的“热闹非凡”不同,第四批虚商很快就淡出了媒体的视野。当时间的齿轮驶过4个月,低调的第四批虚商在做什么呢?他们的虚商业务有何进展?流淌着不同的血液,他们是否会通过结合主营业务带给业界一些惊喜?
在绿意渐近的春天,业界也渴望倾听到虚商中的一些“好声音”,好从铺天盖地的悲观论中看到一丝希望。
商用需时日
第四批虚商还处于业务筹备阶段,如星美刚刚完成电信业务的团队搭建,红豆集团已经将电信业务应用于小范围的单品监测和库存管理上,从整体情况来看,实现商用大多数要等到今年的下半年甚至年底,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
参考前三批虚商,放号集中在去年的5月和9月,业务的筹备期通常为5至8个月。第四批虚商如果下半年甚至年底才能商用的话,业务筹备期明显偏长。笔者认为,相对长的业务准备和低调的做事方式,反映了虚商已经从被“热炒”的光环中逐渐回归到对业务层面更为理性的思考上。
之前虚商虽然以“不清零”“无漫游”等微创新带给电信市场一股新的活力,但其可复制性也让其被大众化,从而难以吸引消费者。同时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移动转售企业不应在电信业务本身大做文章,而是应该利用通信业务提升主营业务附加值,实现主业产品多元化和竞争力的提升。作为第四批虚商,吸取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为转售业务的开展做足准备,反而是个好态度。
提升主营业务价值
主营业务多元化是第四批虚商一个极为明显的特点。在发牌之初,业界就十分好奇,各路企业会如何用好虚商这张牌。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将电信业务作为结合点,助推主营业务发展的现象初现。
海尔将通过虚商这张牌推动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的构建,布局M2M。通过具有通信功能的手环,海尔有望将家用电器智能连接,从而打造智慧家庭生活。
星美将通过转售业务增加影院会员黏性,以170号卡取代旗下影院的会员卡,通过号码与会员连接、互动。同时,掘金增值业务,或建立售卖明星周边产品的电商平台。会员在观影时通过扫描屏幕上明星的单品,即可跳转到售卖页面。
263将提升主营的电信增值业务的价值,打造新型通信运营服务商的形象。凭借租用通信基础资源的灵活和多样性,为企业等提供专属的、差异化的通信服务,重点业务如企业VPN,即在基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中建立起企业专有数据传输通道,将企业总部与远程营业网点、分支机构、移动办公人员等连接起来,提供端到端的企业专属虚拟网络。
从上述情况来看,每一家开展移动转售业务的方向都不同,他们充分利用通信资源的价值,为主营业务添砖加瓦,以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可以说,站在前辈肩膀上的第四批虚商,已不再单纯的、费心思的在电信市场本身攻城略地,而是真正的将移动转售牌照作为附加筹码,走出特色化的道路。
两方面压力
尽管第四批虚商根植于主营业务布局的思路让人惊喜,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主要可能源于两方面。
第一是时间压力。根据规定,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截止时间为今年的12月31日,距今仅有8个月。对于还处于业务筹备期的第四批虚商而言,实现商用的时间紧迫。况且,还有用户数作为硬性考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够拿到正式牌照。
第二是市场竞争压力。虽然是立足细分市场,但是42家虚商中也有很多重合的目标用户,因此用户争夺的情况依然存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初期的1到3年,虚商的渗透率在0%至2%的水平。在用户数有限的市场中,先放号的部分虚商已经抢先发展了一批用户,留给后来者的市场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第四批虚商在找准目标市场的同时,抓紧时间在用户数上出个好成绩以争取未来留在虚商市场的机会还是亟需考虑的事情。
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