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恋恋夏布

  • 来源:元素ELEMENT
  • 关键字:夏布,肌理,感懒树
  • 发布时间:2015-08-04 08:15

  从职业画家、艺术经纪人、企业高管、媒体记者,到如今的夏布演绎者,杨青说自己的一生都在化整为零。曾经奔放热烈的灵魂经过时间的洗礼,在与夏布相遇后终于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沉淀下来:她即是夏布,抑或夏布便是她。

  老祖宗的第一块遮羞布

  见到杨青时,她正在店里给一位专门从外地赶来的客人准备布匹,一方红色碎花头巾,一件蓝色碎花外套,一袭素色长裙——安静温和,是她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店内有许多夏布布匹和成衣,在暖黄色的灯光中兀自美丽,杨青穿梭其中,有种强烈的融合感。

  夏布是一种用苎麻以纯手工纺织而成的平纹布,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诗经》中就已有记载。

  夏布最大的产地在中国,而尤以重庆荣昌、江西、湖南为甚。2006年岁末的某天,到荣昌旅游的她误打误撞进了当地的一家作坊,一走进去就觉得很受震动,她从没见过这样的作坊:破旧的房间里,房梁上吊着昏黄的小灯泡,匠人们坐在传统的纺织机前,耐心地给布上浆,浆水古朴的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仿佛一脚踏进了古老的时间里。她被夏布独特的纹理和色泽所吸引,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荡漾起不可名状的情愫。凭着在艺术中浸染多年养成的审美敏感,她知道这块布从美学质感上来说是极其美丽的,哪怕只是用镜框简单框起来,也会是非常动人的艺术品。她当天就买下许多这样的布带回家,并开始大量查找资料,了解愈深,爱惜之情也越切:“夏布的原料是苎麻,苎麻又被称作中国草,是纤维之王。可以这么说,它就是我们老祖宗自树叶之后的第一块遮羞布。我想,我真的可以为它做点什么。”

  “传承夏布文化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使用它,如果没有人购买和使用,那么依然是没有意义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杨青开始在夏布上画画。夏布的质感和肌理比宣纸要漂亮细腻许多,用它画出来的画也格外有味道。她找来几个油画系的学生,一起在夏布上画唐卡,虽然乐在其中,但也被现实问题困扰:画唐卡是个细致活,夏布的材质又很特别,因此经常是两三个人画一幅画都得花上几个月,而且还不一定卖得出去,十分费力。一筹莫展之际,偶然的机会下她碰到了一位谭木匠当时的香港董事长阿斌,对方看了她的作品后,告诉她在夏布上作画好虽好,但就像是给自己掘了一个坟墓,难有前路,建议她是不是可以做成其他的产品。

  一语惊醒梦中人,杨青开始细细思考如何换种方式,让夏布能更有生命力。她想到了做包,于是便在阿斌的陪同下考察了香港市场,看了许多大牌的设计,当她在一家Gucci店里看到两个包,上面都用了一些亚麻点缀其中,售价极高,趋之者若鹜。她十分感动,因为她发现,要让传统的东西被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就要有时尚和创意,即将失传的夏布也可以重焕生机。从香港回来之后她就开始找厂商合作,但由于她的定位和要求太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后来她找来了几位美院做手工的师傅,才得愿所偿。而这些用夏布做成的包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身边的朋友都很替她高兴:深爱夏布的她,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夏布中寻找自己

  后来,除了包之外,杨青也开始用夏布制作成衣,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感懒树”。每天,她都和夏布在一起,用双手触摸那些美丽的经纬纹,用心灵和它们隔着时空远远对话。夏布透气通风、防菌防霉、除湿驱邪的效果,是一种十分质朴、又能令人身心安静的布。杨青说,自己经历了许多波折坎坷,所以现在要停下来,去感悟自己内心的世界,要回到大自然中,回到最初的梦里去,而夏布就是这种情感最好的依附。

  如今,她已然成为了一个“布痴”,由夏布所衍生出来的情感也蔓延到其他布帛上。任何一块布她都舍不得丢掉,哪怕是块破布、或者家里的旧衣服都会捡起来舍不得丢掉,而是动手将其改造成漂亮的东西。随便一块布到了她手中,她都能玩出漂亮的花样,使其变废为宝,赋予它艺术生命力。她从内心深处认同这块布的美,而这块布也点燃了她生活中每一处角落的美,让她更加懂得发现和欣赏:“现在的我很安静、很知足,我只知道我想要什么、自己未来的走向在哪里,不会纠结于普世价值观的束缚。夏布身上的安静、从容与质朴,这些其实是很多生命需要的滋养,特别是对现代人而言。”

  对杨青来说,她在夏布身上找到了一种让自己外化的方式,夏布是自己情感的主张和承载。一块素色的夏布虽然看起来十分朴素,但细看之下,它的肌理纵横交错、精美至极,就好像她之前人生中所经历的东西,都成为夏布上面的纹理,呈现出很美很干净的状态,与她整个人合二为一。当她凝视并轻抚夏布上的经纬线,就仿佛触摸着自己的漫漫人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