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师小兰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对工作总是“累觉不爱”,很不愿意到美容院上班,有时甚至希望自己生病,也找到了不用上班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面对客户时,原来热情洋溢、笑容可掬的她,莫名变得烦躁不已,常因鸡毛蒜皮之事暴跳如雷,她宁愿选择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也不想与伙伴一起共事。最要命的是心里常常犯嘀咕:我是不是换个工作环境会更好?或者我是不是应该转行?与小兰有“异曲同工”感觉的是佛山一家美容院的店长小颖,她做店长已经有5年了,最近由于店经常搞活动,小颖也是凌晨1点才入睡,次日上班无精打采,身体相当疲倦。一次,小颖在上班时间打盹被抓包,老板当场狠狠地批评了她,小颖一怒之下,提出辞职了之,最后老板苦口婆心劝解才安定了小颖的冲动情绪。
“职业倦怠症”是什么鬼,可不可怕?
美容人小兰和小颖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种迹象极可能是患上了“职业倦怠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症状,真的很可怕吗?据心理专家表示,美容工作者、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职业也被称为助人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法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而美容行业更是助人一类行业的典范,美容师、美发师、美导等美业工作者常常处于“职业倦怠”的困境中。
职业倦怠简单理解为: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职业充满了厌倦情绪,工作绩效明显降低,身体疲惫。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对工作丧失热情,不感兴趣,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2.工作态度消极,体会不到工作中的乐趣,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感受不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体会不到领导的关心关切,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造成工作压力过大的因素除了企业工作分配和管理的问题,还有个人的问题。通常来说,容易处于职业倦怠的人,比较倾向于理想和完美主义,而且也具有高成就动机,经常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然后通过狂热地工作,以求达成目标,但往往由于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自我要求过高,不容易得到自我满意,所以常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挫折;工作压力过低时,人们会工作缺乏挑战性、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个人能力也得不到发挥,因而也会产生倦怠状况。
自测:你对工作倦怠了吗?
职业规划专家专门设计的一套职业倦怠测试,或许能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倦怠状况”。
1.晚上很早上床睡觉,但很难入睡,即使睡着了也总是被噩梦惊醒。
2.即使头天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仍然觉得很疲倦。
3.从早上睁开眼睛就想着是否可以以生病为借口请假逃避上班。
4.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表,渴望下班时间的来临。
5.认为星期一是“黑色”的。
6.经常迟到。
7.总是下班后仍然想着工作的事情,并且心情烦躁。
8.经常头疼、感冒、腰膝酸软。
9.面色苍白,无精打采。
10.眼圈浮肿。
11.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可是得到的却很少。
12.认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努力没有得到重视。
13.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与同事交流。
14.在工作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15.时常抱怨,对自己的某某同事没有好感。
16.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7.在工作中感觉不到兴趣。
18.常常觉得压力太大,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19.靠服用药物、酗酒来麻痹自己。
20.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计分:以上状况,从来没有发生的,得1分;很少发生的,得2分;有时发生的,得3分;经常,得4分;完全吻合,得5分。结果:分值在25~35分之间,则处于涅槃期,倦怠度很低;分值在36~60分之间的,表示处于激励期,倦怠度较低;分值在61~90分之间,已经处于衰退期,倦怠度较高;91分以上,表示处于衰竭期,倦怠度非常高。
患上“职业倦怠症”用什么方法“治”?
职业倦怠症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大家并不知道它是一种工作上的“疾病”,以为那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短暂的不良情绪,它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实际上,如果我们不采取一些相应的有效措施,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工作越来越不好,自己越来越不快乐,严重的话还可能会诱发忧郁症。以下是解决职业倦怠的一些方法:
【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到挫折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适时安慰自己,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工作与休息分离】该工作时就努力工作,该休息时就就尽情休息,将工作和休息分离开来很有必要,大脑需要经过休息之后才会重新充满活力,而且休息过后,整个人也会比较轻松,不会有越来越多的负担和压力情绪。
【发现工作的乐趣】挖掘工作中有意义的方面,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如果能在看似重复、枯燥的工作中挖掘“创新”的可能性,通常会让人觉得斗志昂扬、精力充沛。【适时进修,加强实力】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这就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
【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纾解。
【说出困难】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这是抒发情绪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因碰到困难时不肯跟别人说,自己一个人闷着,最后闷出忧郁症。
【正面思考】把工作难关当做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自我鼓励。不懂就问人,或寻求外援,唯有实际解决困难,才不会累积压力。“加油,我一定能办得到”和“唉,我只要不被老板骂就好”的两种心情做出的工作绩效绝对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经过后天练习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