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IT支撑系统面临颠覆 流量经营催熟BSS集中化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流量经营,中国联通,4G
  • 发布时间:2015-08-06 15:04

  在三大运营商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流量经营”继续作为热词出现。中国移动明确提出:传统话音进入加速衰退期,流量经营迎来黄金期,流量经营以及数字化服务拓展正处在宝贵的机遇期,改革攻坚刻不容缓。中国联通提出将“加速形成4G竞争力”作为2015年首要工作,其中,面向流量经营,建立统一IT支撑管理系统成为面向互联网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运营商的流量经营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洗礼,在4G时代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在流量经营这一市场必争之地,运营商显然不遗余力。

  “大流量经营”背后

  4G的差异化网络能力为业务流量、用户体验和价值经营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运营商怎样才能把握时机,应对挑战,真正有效地经营流量,从而带来更大利益?

  业内专家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经营需要IT支撑系统进行相应的转变,IT支撑系统是流量经营成败的关键,只有在业务支撑系统建设这一最基础的层面开始以流量经营为核心,才能获得其流量经营策略的有效落地。

  从流量经营的规划来看,三大运营商目前均选择了“大流量经营”策略。赛立信通信研究部分析师介绍,三大运营商在“大流量经营”策略的基础上,数据产品各有侧重。中国移动将“内容+流量”进行组合经营,中国联通加大套卡流量,强化与OTT厂商合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策略类似,同时二者均已开始试水后向流量业务,展开“差异化”的精准营销合作。

  无论是卖流量、还是卖内容,以上发展策略的背后,都是对传统IT支撑系统的巨大挑战和颠覆。北京联通信息化专家表示,这些都意味着IT支撑系统由过去的封闭全面转向开放,由只服务内部业务和客户向同时服务个人最终客户与上游的内容及应用提供商转变。而同时伴随“差异化”精准营销而来的是引入更多如时间、带宽、终端、应用等与流量的“质”相关的信息多维度整合,这些体现网络属性、用户和业务特点的各类信息是流量经营中的无形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一步要求IT系统在流量经营时代的个性化支撑能力的形成。

  洞察网络、流量、用户

  “基于数据的智能和智慧”是流量经营的核心所在。在网络能力提升和效率优化之上,流量经营更加关注用户端到端的体验和流量带来的收益。亚信专家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驾驭流量是运营商必备的能力,可以帮助运营商实现企业内部精细化管控,运营、营销、服务和企业外部“流量经营”,让流量实现更多的价值。

  亚信集团北京亚信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银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彭怀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经营与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电信业务时代,运营商关注的是产品自身,强调如何能让产品接触到客户、服务好客户。但是在流量时代,产品形式单一,如何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识别客户的需求与特征,从而在产业链上串接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则是更为重要的运营诉求。基于这些运营诉求,运营商传统的CT和IT支撑体系无法满足用户ROADs(即实时、按需定制、全在线、自助服务、社交分享)化的客户体验需求和高效使用资源的需求,运营商的支撑系统必须具备完整的洞察能力。IT层面将转变原有以业务支撑服务为核心的模式,向基于大数据、面向产业互联的角度进行支撑的方式转型。

  流量经营贯穿业务、资费、内容、网络、终端、服务等方面,用户端、网络管道与业务应用三个阶段均是洞察流量的关键信息点,也就是IT系统流量洞察能力提升的着力之处。首先,从用户端来看,用户类型、终端类型、接入应用为三大要素。其次,对于网络管道来说,运营商通过对网络的数据流进行分析,能够识别用户截图的APN类型、承载网络、接入时间、接入位置、带宽QoS、使用流量、访问内容等。最后,在业务应用方面,流量经营时代大部分的数据业务并非运营商自身提供,而是众多的OTT厂商在为用户服务,OTT业务提供方、资源使用量、信息推送量等均是流量经营的关键信息。

  这些要素都是在流量经营中个性化产品和运营模式的基础,都需要投射到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中,才能对于网络资源得以动态地了解。

  多层级扩展提升

  因此,目前运营商IT支撑系统均在加速提升对于这些要素的洞察与管理能力,包括流量数据的采集、分发、存储、处理、展现、使用等多个环节与能力,这些需要在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功能层、运营支撑层等各个层面进行功能的扩展和提升,增强流量资产的管理能力、处理能力、跨域数据的业务模型整合能力以及多样化的数据展现和使用能力。

  此外,业务支撑系统在流量计费方面的能力提升是关键的一环。服务能力的创新带来流量在线计费、区分内容计费、PCC策略计费、流量后向计费、多网融合计费等多种模式的要求。因此,完善多维度的流量动态计费功能以及对于流量服务感知能力是运营商在不断加强的方面,同时面向合作伙伴和第三方扩充订购和计费能力,为定向流量提供支撑条件等。

  面对多个环节的运营需求,运营商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记者了解到,中国移动在4G建网过程中着重提升LTE网络的流量洞察与控制能力。记者从江苏移动了解到,通过采取采集、共享、应用分层的架构满足LTE大流量、多业务的规模部署要求,提升流量分析的效率,降低流量分析成本。在此基础上,实现分析基于终端、用户、协议、位置等多个维度的流量分布及组合分布,为流量经营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流量经营策略的针对性。

  而浙江移动在分析能力的提升方面也颇有成果。通过引入终端UA识别、DPI应用识别、多维内容识别等五大技术,对于支撑系统采集的流量数据进行解析,并基于客户标签体系,实现对客户的深度洞察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BSS与OSS域数据的融合分析,辅以内容引导、网络分流等创新应用,真正实现流量价值的提升。

  加速迈向集中

  从2013年至今,三大运营商IT系统一体化建设的进程都在不断推进。集中化IT支撑系统在提升运营商的服务效率和水平的同时,能够极大降低运营成本。而在流量经营时代,集中化的IT支撑系统更成为运营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必须。

  专家指出,面向流量经营,IT支撑系统的集中化势在必行。

  与传统的支撑系统相比,集中的IT支撑系统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加速业务全网上线。在与OTT的竞争中,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支撑全国快速部署新产品等无疑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力。上述专家表示,现在,新技术以及可替代业务对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冲击,运营商做好流量经营,需要进行业务变革、技术与管理创新才能实现超越,这就要求运营商服务、集约、运营能力的提升,要求运营智慧与降本增效。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集中化IT系统的支持。

  实际上,运营商在OSS域的集中化都已经取得相应进展,而BSS域是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一方面,中国联通做了有效示范。2014年中国联通正式上线cBSS系统(集中业务支撑系统),将CRM、Billing等BSS域的核心系统全部集中,与总部20套生产系统、31个省份403套本地生产系统进行上下交互与联动,将业务集权到集团,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接通”的一体化IT支撑服务能力。

  事实证明,集中的IT支撑系统能够综合全网的发展数据,帮助有效进行资源匹配、效益评估、成本控制等,同时能够兼顾未来可能的商业模式,能够为全面深入开展的流量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有效提升客户感知。

  对此,彭怀湘认为:“集约化的运营带来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做最擅长的事情,通过集中化提升流量运营效率,同时增强跨域运营的能力。”加速迈向集中化是运营商流量经营时代IT支撑系统的发展方向,但集中化需要有一个过程来逐渐推进,集中化的程度与发展策略将进一步考验运营商的智慧。

  案例

  “一点接入,全网接通”中国联通cBSS支撑流量经营

  多年来,中国联通的IT集中一体化战略一直在推进,在行业内率先开展了ESS电子化销售服务管理系统、大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一系列集中系统的建设与推广。2014年,中国联通cBSS系统(集中业务支撑系统)正式上线,在业内首次实现BSS域核心系统集中,实现了中国联通IT建设的重大变革与创新。

  cBSS系统将CRM、Billing等BSS域的核心系统全部集中,与总部20套生产系统、31个省份403套本地生产系统进行上下交互与联动。经过3个月的多轮充分论证、6个月集中开发、9个月的时间从立项到上线,cBSS系统在业内首次完成了31个省份生产系统的真正集中,通过IT支撑系统将业务集权到集团,为流量经营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提升客户感知、创造价值,同时推进科学决策、经营效益、资源匹配、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估。cBSS系统将4G用户隔离开来,有效地缓解老体系的牵制,有效提升了销售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cBSS系统全集团一点配置,中国联通实现了新业务很短时间就能全网上线,一点配置全网上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支撑全国快速部署新产品,真正为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全网接通”的一体化IT支撑服务能力。

  李坤 徐姗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