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举行

8月1日,以“互学互鉴、福祉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在8月爽爽贵阳的蓝天白云下,共有来自国内外和东盟国家政要、驻华大使、东盟各国教育部官员、专家学者等1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及后续活动,各方来宾共聚一堂,共商教育大计。
今年是“交流周”,明年没准就是“交流年”了哦!
本届交流周活动从8月3日持续到8月7日,与往届相比,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原有“中国——东盟10+1”的框架下增加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瑞士4个特邀伙伴国。本次交流周活动涵盖了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科技合作等领域,其中包括:中国东盟教育高官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洽谈会、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系列活动、中国—东盟华文教育研讨会、“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农业经济与绿色转型高峰论坛等内容。
自2008年以来,外交部、教育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在贵州举办了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双方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创造性的平台举措,也搭建了双方青年交往之桥,在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国家间友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教育交流周的举办,也为贵州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加深了贵州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合作办学、青少年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明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方正在积极和东盟方探讨,很可能将明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
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成立啦!
开幕式上“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正式揭牌并宣布成立,开幕式当天下午,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成立大会暨教育培训项目推介会也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
要知道,“中国—东盟教育培训联盟”可是由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成立的。联盟联合了我国30所大学,目前已联合了包括贵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在内的30所高校,联盟将以统一的形式,为东盟国家的学生、商务人士、政府官员等为对象,提供现代科技、商务管理、语言学习等各具特色的培训课程。
同时,联盟的网站也与推介会上正式上线,30所大学将在网站上发布学校的简介及可提供培训的项目,而东盟国家也可以在网站上提出需求,寻求联盟大学帮助。
据介绍,成立后联盟将以“资源整合、信息分享、协调平衡、塑造品牌、联众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培训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一个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教育培训领域等互联互通的项目合作平台,促进中国和东盟培训机构和企业间互信合作,最终实中国和东盟双方资源的共享、多边多赢。
条条大路通罗马,职业教育棒棒哒
众所周知,成才的路千万条,成才的途经除了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还有各种门类的职业教育。作为此次交流周的重点项目,第八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也颇为吸睛,贵州的多家职业院校纷纷亮出“绝活”,展示贵州职业教育成果。
一走进展厅,记者就被一群围观群众吸引,原来大家是在围观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的“激光打印机”。只见一名参观者将自己的苹果手机递给了展台工作人员,随着一阵“嘶嘶”声,冒着白烟的探头在手机外壳上“刻”上了花纹。据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指导老师的介绍,这台“激光打印机”,是学校为3D打印技术开设的一门配套专业。而此次参展的目的也是想将这项独家技术进行推广。
另一边,贵州省旅游学校的展台的也吸引了不少外宾,新颖的“黔式西瓜雕”让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据省旅游学院烹饪专业的杜志勇老师介绍,他们的烹饪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将有机会被推荐到各大酒店工作,“现在贵阳各大酒店都有我们的学生,想喜来登、凯宾斯基等等。尤其是优秀学生,那简直供不应求。”
而要说整个展厅最吸睛的,恐怕要数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展区的“CRH380BL高铁动车模拟驾驶舱”了。据学校轨道分院的袁楷智老师介绍,他们分院于2009年成立,目前已经培养了大批列车司机,不少毕业生都已在贵阳、成都、昆明等地的列车乘务段任职,他说:“目前培训的司机将来则很可能成为我们贵阳轻轨列车的驾驶员。”据介绍,学校经过前期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直接选取贵阳轨道一号线“诚信路站”为“模本”,正在模拟建设一个仿真的地铁车站用于教学,“车站是全真模拟贵阳轻轨的,也将是贵州唯一的轨道实训基地”。
据悉,在本次展会期间,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教育厅等省内外的12家单位,分别与泰国等东盟国家、台湾地区的职业院校以及国内知名企业签定了合约,双方将在学术研讨、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推行深度务实的各类合作。
文丨本报记者 张妙 图丨本报记者 罗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