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云南之“互联网+在校毕业生”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淘宝,互联网+,毕业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3 12:46
相信当下很多人都在淘宝上拍过“宝贝”,但是把要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宝贝”上架“出售”可以说是前所未有。7月2日,昆明学院校长何华在毕业典礼上向4500名师生宣布:淘宝“昆明学院人才店”成立,首批65名优秀毕业生上架成为“宝贝”,等待用人单位“下单”。据悉,这也是国内淘宝首家人才店,也意味着首批高校毕业生以“商品化”形式亮相。业内人士表示,高校开设淘宝店“出售”毕业生,为解决高校就业难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值得关注。
优秀毕业生每个标价千元
打开淘宝“昆明学院人才店”,在简洁的页面上首批上线淘宝的65名毕业生统一身穿印着昆明学院Logo的T恤。点击“人才宝库”,四种人才类型一目了然,分别是“一带一路型”、“制造2025型”、“互联网+型”、“集合精英型”,而每位毕业生“标价”1000元,宝贝数量自动默认为5件。
据校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000元并不是学生售价,如果企业对淘宝店上的毕业生有招聘意向,可以支付1000元招聘意向金即可“拍下”学生,学校招生就业处老师先会核实企业资质和招聘意向,然后向被拍学生提供审核通过的企业信息。而这1000元的招聘意向金用途仅仅是一个“诚意门槛”,不管甲方企业最终是否有意向聘用所拍学生,都会在15个工作日之内通过支付宝退还给企业,而所有环节不收取学生及企业任何费用。关于设置最高宝贝数量5件的考虑,也是防止“宝贝”被拍一次后即被下架,同一学生可同时被5家企业进行洽谈、面试和选择,这个比例设置比较适中。
在“昆明学院人才店”的页面上,不仅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个性视频介绍、就职意向岗位、目标薪酬等展示“真我”的内容,还上传了学生获奖证书等个人信息。当日上线的65个学生中,多位同学都有一个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视频。一位旅游管理系应届毕业生,她的视频上了“昆明学院人才店”的首页。视频中,她熟练地调制鸡尾酒和制作咖啡拉花。另一位应届毕业生还在他的个人页面视频中大秀口技。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商品化的展现形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观展现学生的能力和特色,帮助学生淘工作,帮助企业淘人才。
“同时我们也不担心个人信息公开放在网上导致学生隐私的泄露。”该负责人表示。据悉,学校专门做了了安全设置,比如学生的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等这些重要个人隐私信息是不会出现在宝贝描述当中的。且缴纳1000元的诚意金就是为了设置一个门槛,收到意向金后,校方会有专门的人士联系企业,并要求企业提供一定的材料如组织机构代码、工商营业执照等,并到相关网站进行企业信息核实。在学生和企业双方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以电话、视频面试等方式进行双向选择,其中面试环节将有老师陪同,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学生在一些面试过程中遭遇骚扰、诈骗等情况。只有在核实后,校方才会提供学生的具体资料,如成绩单、在校获得的奖励等。据了解,目前,店铺的客服由该校招生与就业处的老师和同学等15人担任。
“昆明学院人才店”还分为人才宝库、众筹创业、创意集市等3大板块,分别代表了优秀毕业生推荐、学生创业项目展示以及学生作品出售等三大基本服务。这也正是未来昆明学院推进人才店应用和人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转型的重要尝试。比如“创意集市”板块预计9月上线,主要内容是“作品秀”,展示各类学生设计作品及成果。该板块提供学生作品预订及销售模块,上线淘宝店铺的毕业生会把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各种作品成果展示出来,接受“买家们”评定。“众筹创业”板块主要内容是“项目秀”,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和经费支持,实现创业梦想。
借助电商平台应对最难就业季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749万,比去年增加22万,再创历史新高。让毕业生顺利找到工作,成为昆明学院领导们近期操心的头等大事。昆明学院院长何华在毕业典礼上表示,昆明学院人才店或许是淘宝上最为特别的一家店:“我要感谢万能的淘宝给予的大力支持。这个时代最好的‘宝贝’是什么?是人才。希望社会各界在淘宝上淘到人才这个宝贝。”他表示,希望借助淘宝巨大的人流和信息流,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众多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一座信息通畅的桥梁,达到“为人求位,位得其人,人岗相适,各得其所”的目的。
昆明学院经济学院教师、淘宝人才店店主梁国华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最常见就业平台就是招聘会,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在一个统一的时间段来参加招聘,企业到会布展也需要精力和费用。参会企业经常会抱怨,收到很多简历,却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因为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想法,就是海投简历,但这事实上只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同时让学生做无用功。”此外,很多大四学生同时也在实习或者准备参加一些考试,不得不放弃很多招聘会。而淘宝店则不同,它24小时可供浏览,用人企业上网轻点鼠标,可以精准选择。
梁国华认为,淘宝人才店也有别于普通的招聘网站。一般的招聘网站上有两个主体,一是企业把用工需求挂到网上,其次是求职者把简历和希望应聘的方向挂上去。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常有报道说,学生在网上联系企业应聘,结果被骗了。淘宝人才店则不同,学院在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充当了一个“防火墙”的作用。一家企业在网店拍下一名学生后,如果想要获得学生的个人信息,唯一的渠道是和学校的招生就业处联系,学校会先审核企业资质,通过后才会具体去联系企业负责人,了解对方的用工需求。如果双方达成了就业意向,学校会安排电话和视频面试。
在梁国华看来,网店虽然只上架了65名毕业生,但背后是该校的6500名毕业生,网点会把这6500名学生都作为推荐对象。这样就业基数就可以做大,65名学生只是一个平台和窗口。此外,淘宝的流量巨大,流量可以带来关注度。学校不仅是想让招聘企业关注网店,同时也能让所有网友都看到,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
“出售人才”只是一个开始
何华表示,学校有责任帮助毕业生向社会全方位“秀”出自己,最大程度接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挑选。这改变了传统人才招聘和网络求职的模式,对昆明学院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另外,“卖”学生其实也是为了“买”学生,希望此举能够为学院吸引更多生源。
这只是一个开始。借着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东风,昆明学院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淘宝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人才店的功能和作用。淘宝店铺是学校走出象牙塔、主动与市场连接的一个窗口,可以直接感触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推动校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据该校老师介绍,每年毕业季,在毕业生提交的论文和毕业设计里,都会有大量的创意作品,这些作品很多都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可惜的是每次展出之后就石沉大海了。学生的创意产品,连自己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更不要说社会大众,非常可惜。据悉,下一步即将推出的创意集市,就是想为学生在淘宝网上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创意创新的平台,既为学生寻找机会,也能够展示学校的特色。
梁国华介绍,对于鼓励创业,现有的模式是推出各种创业创意大赛,但观察下来发现,这些项目最终能落实的比例很低。“很多项目在参赛之后就被束之高阁了,创业比赛是为比赛而提项目,也许看上去很美,但落实难。”他举了个例子,在2015级的毕业生中,就有学生以生态农业作为创业项目,如今已有自己的公司,项目做得很不错。梁国华说,以往学生创业往往是单打独斗,学校和社会对这些项目都知之甚少,缺乏专业人士的创业指导。梁国华判断,通过在人才店的众筹和展示,相信会对这些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针对目前店铺视频还比较少,模板也比较单一化,不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现状。据了解,目前该校正在和淘宝方面积极沟通,进一步完善店面属性和功能,2016届毕业生会是下一步推介的重点,网店可能推出‘预售’功能,让学生提前去企业实习。
“互联网+毕业生”前景可期
淘宝生活服务业务部负责人满堂在接受《昆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淘宝在2013年提出“万能的淘宝”的概念,2014年又提出一个新的口号“生活在淘宝”,这又比“万能的淘宝”更进了一步。正是基于这些理念,淘宝人才店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满堂举例,此前就已经有保洁阿姨、搬家师傅入驻淘宝,既然保洁阿姨和搬家师傅都能在淘宝找到活干,那大学生在淘宝找工作,也肯定不是难事。
淘宝平台每天有上千万人浏览,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加上淘宝上也不乏需要招聘人才的企业,淘宝和昆明学院的合作可谓水到渠成,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非常有帮助。满堂认为,目前传统的招聘路径狭窄,存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虚假信息都比较多,缺乏一个平台进行监控,而淘宝人才店有学校和淘宝的双重保障,可信度较高,由此可见,淘宝人才店必然会受到追捧。
在满堂看来,淘宝上有成千上万家企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他举了个例子,现在有很多做得比较大的淘品牌,每年有数百乃至上千人的用工需求。但他们的招聘非常困难,通过传统渠道,很难招到理想人才。如果淘品牌把人才需求反馈给淘宝,淘宝再把这些需求反馈给学校,可以挖掘出巨大的就业路径。
据悉,“昆明学院人才店”上线后日均浏览量有10万的点击量。淘宝工作人员表示,10万的点击量如果是换算成数10万份简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推介任务。央视最近做过一个调查,95%的网友认为人才店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从人才店上线后的表现看,淘宝上“卖人才”确实值得期待。在该工作人员看来,这是一个可复制的就业路径,如果未来不断有高校在网上开人才店的话,不排除淘宝会推出专门的求职平台,而这样的一个平台会形成聚集效应,让更多的学生在淘宝上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