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

  为了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真实、准确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情况,许继集团对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为适应公司事业快速发展对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需要,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继集团”)的劳动用工形式从单一的劳动合同制逐渐扩展到劳务派遣制、聘用制等其他用工形式,混合用工形式的存在对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许继集团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实行了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约化程度持续深化,劳动效率不断提升。

  现有人工成本管理局限性

  我国对人工成本的定义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这个定义源于原劳动部(1997)261号文件,从文件颁布的时间以及对人工成本的定义可以看出,现有人工成本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考虑到多种用工方式并存尤其是劳务派遣用工蓬勃发展的问题,直到2007年《劳动合同法》颁布,才对劳务派遣用工问题进行了规范。因此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劳动合同制用工人工成本的概念,而不是全部用工人工成本的概念。

  无论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或其他用工形式,只是用工形式不同和发生费用时会计科目不同,对于企业而言,都是因使用劳动力而产生的费用,都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增加,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都需要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因此,抛开其他用工形式产生的费用而单纯分析、研究劳动合同工的人工成本是不全面的、有局限的,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情况。

  许继集团从2011年开始实行劳务派遣制,近几年劳务派遣人员规模快速增加,劳务派遣用工占全部用工总量的比重从2011年的4.7%提高到2014年的24%,劳务费总额逾亿元。2014年,许继集团两种口径下的人工成本对比情况。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全口径人工成本和劳动合同制用工人工成本存在差距,随着其他用工方式的快速发展,两种口径的人工成本差距还会越来越大,全口径人工成本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情况。

  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实践

  为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聘用制用工的管理,健全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真实、准确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情况,许继集团对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各级各类单位、各类用工、各项人工成本支出全部纳入人工成本管理范围,实现人工成本管理全覆盖。以人事费用率为核心评价指标,形成科学的人工成本评价机制,逐步实现人工成本总额、工资总额、用工总量与收入、利润、劳动效率等指标挂钩。

  许继集团的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全口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全口径工资发放集中审核机制和全口径人工成本考核评价等三方面内容。

  全口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

  与传统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相比,全口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在计划编制、过程跟踪、考核评价等方面并无不同,差异点主要在计划的范围和内容方面。

  1.全口径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将各级各类企业纳入计划管理范围,不仅包括全资、控股单位,对于由企业代管的参股单位等其他企业,均纳入计划管理范围。

  2.全口径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将企业的各类形式用工纳入计划管理范围,包括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聘用制等等。

  3.全口径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将各类用工的全部费用纳入计划管理范围,包括劳动合同制用工的各项人工成本,劳务派遣制用工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福利、服务费等劳务费用,以及聘用制人员的劳务费等等。

  全口径工资发放集中审核机制

  许继集团曾采用“多级分配、保密支付”的薪酬管理方式,通过薪酬分配权的落实激发各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随着用工方式的多样化,为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精细管理、强化管控,许继集团实行了全口径工资发放集中审核。

  1.坚持全面覆盖,建立科学严密的管控体系

  按照全口径工资发放集中审核工作要求,许继集团本部及所属各单位工资性收入的发放均纳入集中审核范围,全面覆盖二级、三级单位,本地以及驻外单位;全面覆盖全体用工,包括合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用工;全面覆盖全部工资性收入。各单位凡属工资性收入的支付,均需经过公司审核。

  2.坚持职责清晰,建立统一规范的流程体系

  许继集团工资发放集中审核的关键流程是:各单位按照统一格式、根据月度工资计划编制本单位工资发放明细表报送至集团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按照审核要求对各单位的明细表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进行汇总,形成许继集团月度工资预支表;公司相关领导审批月度工资预支表。

  3.加强过程管控,建立导向明确的审核体系

  公司对各单位工资支出的对象、额度、标准、渠道等进行重点审核。一是对支付对象进行审核,引导和监督用工管理的规范。二是对支付额度进行审核,确保在月度和年度工资预算范围内。三是对干部薪金标准进行审核,严禁超标准发放。四是对工资支付的合规性进行审核,严禁发生违法违规现象。五是对列支渠道进行审核,严禁违规列支工资。

  4.坚持深度协同,建立统一集中的支付体系

  经公司审批后的工资预支表交由财务部门执行,财务部门负责根据人力资源部提交的预支表对各单位工资性支出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集中审核把关,并直接开展支付工作。未经审批或与审批额度不符的工资性支出,一律不予支付。次月月初,财务部门将上月各单位工资执行情况返回人力资源部进行核实,对于工资发放存在偏差的单位,要求查找并说明原因。通过与财务部门的协作联动,形成了工资支付闭环,保证了工资发放集中审核体系的高效运转。

  全口径人工成本考核评价

  人工成本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原理,采用特定指标对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为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依据。为了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客观准确反映人工成本效率,科学衡量人工成本产出水平,科学评价所属企业人力成本的竞争力,建立人工成本倒逼机制,许继集团实行了全口径人工成本考核评价。

  1.健全指标体系,实施预警分析。

  为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情况,许继集团建立了人工成本预警分析制度,按季度、年度定期开展人工成本分析、预测工作。人工成本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水平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效率指标三部分,并重点采用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占比、人均人工成本等指标,加强对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的分析,对与同类单位相比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实施预警,加强跟踪。

  2.加强对标考核,建立联动机制。

  根据人工成本分析结果,重点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考核。一是纵向的对比,即比较分析各单位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的历史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人工成本指标的合理确定提供支撑;二是公司内部的横向比较,即比较集团所属各单位之间的投入产出效率情况,引导各单位增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自我约束能力;三是外部的对标考核,即与行业竞争对手、尤其是标杆企业开展对标,查找差距和不足,引导各单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开展分析、预警的同时,许继集团还进一步优化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建立人工成本倒逼、联动机制。一是优化人工成本总额和工资总额计划的核定机制,将各单位全口径人工成本和工资总额的核定与营业收入、利润、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比等关键指标挂钩,形成联动机制,强化业绩贡献导向,引导各单位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二是尝试建立人工成本倒逼用工总量机制,根据人工成本预算总额,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定员标准等因素,确定各单位用工总量。

  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实施效果

  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完善了管理边界,优化了管理内容,对规范劳动用工、规范工资列支渠道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用工风险,企业依法治企规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了计划管理和薪酬管控,与用工总量确定、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形成联动,人工成本管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薪酬分配机制建设,理顺内部分配关系积累了经验。

  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提升

  全口径人工成本管理的实施,在充分保留各单位经营活力的同时,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业绩贡献导向。提高经营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成为衡量各单位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管理也成为公司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在保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人工成本总额持续增长的同时,许继集团投入产出效率也获得了持续提升。与2010年相比,在用工总量增长19%的情况下,人事费用率同口径下降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52%。

  王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