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特别报道之看趋势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互联网+,5G技术,中国电信
  • 发布时间:2015-09-30 15:30

  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运营商面临转型,移动转售前途渺茫,OTT挺进传统通信业腹地。与此同时,无线网络更新换代,承载网络架构亦谋求变革。“乱世”中的行业展会从来不缺乏噱头,也不缺乏真材实料。在本届通信展上,运营商新业务颇具新意,虚商玩法精奇,5G技术大热,终端的炫酷触手可及……拨开迷雾,从20年的风向标展会中,行业可以看到趋势,看到下一个风口。

  趋势1:运营商回归管道丰富内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三运营商围绕主题展出凸显各自优势与特点的技术与应用。三家均展示了围绕交通、医疗等的信息化行业应用、移动支付等应用,除了这些与往年相同的常规项目外,今年,运营商更强调了其网络数据能力,光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4G+都成为今年展示重点。

  中国电信展出了其“全光网”和“天翼4G+”,展会现场,中国电信连线位于全国第二大藏区,平均海拔高达3500米,地势险峻的四川甘孜地区康定中学,为现场参观者展示高速宽带传来的雪域高原孩子们的笑容。

  中国联通则正式发布了其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2.0白皮书,与2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新一代网络”合作研发计划。在展会现场,联通展出了LIGHT-Net,据悉,LIGHT-Net是由联通网研院提出的新型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宏微基站等技术构建灵活高效、绿色节能的轻资产网络。

  中国移动也设置“互联网+”下网络支撑能力的专门板块,5G展示也是其亮点。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万物连接、数据流动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运营商是“互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动力。

  而“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的网络元素,而且已和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制等全面、深度融合。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不仅要做好管道,还要丰富管道内涵。

  而云、大数据成为运营商延伸管道的关键点。中国电信展出了“大数据能力可视化系统”,将大数据做到可视化应用。据悉,此系统通过采集电信运营商及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现有的各类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城市主要场所人流密集程度进行动态监控,对可能出现的人流高密度聚集风险采取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分析。

  中国移动在金融信息化展区,展出了联合金融企业以云计算、IDC和智能终端为新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位置、物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等移动互联网能力,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赵妍)

  趋势2:4G+落地,5G技术收敛

  无线技术方案历来是展会最十足的看点。今年,4G+、4.5G、5G相关内容成为各大展台的重中之重。

  4G精覆盖方面,针对众多特殊场景提供的定制化方案将更加丰富,LTE中继、高性能小基站与其协同等将解决轨道交通、密集商业区等场景的覆盖问题。华为、爱立信、中兴、上贝、大唐等企业的展台上,均出现了小基站的身影,其趋势是产品序列逐渐丰富,定制化的技术方案所能应对的场景越来越多。

  在对4G进行精覆盖的同时,运营商还在追求网络性能与容量的提升,当下双载波聚合4G+网络业已在现网中初具规模。而下一阶段的方向将是跨制式波聚合、三载波聚合等,这些前沿技术毫无疑问地出现在了中国移动、爱立信等多个展台上。

  4.5G是5G的提前试水,而这种切入往往是从部分未来万物互联场景开始的,如小区物联网与车联网等。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爱立信的展台上,真车上阵,车联网平台竞相争艳。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唐电信的LTE-V车联网技术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社会道路测试。

  5G方面可展示的样机依旧不是特别丰富,大规模天线、毫米波的成果展示较为直观,其他诸如新无线空口、新型调制编码等技术则颇为抽象,需要观众耐心听取专家讲解。

  其中,展会期间,华为与大唐电信展出了128天线MIMO样机或验证平台。中兴通讯展台上Pre5G采用大规模MIMO技术,将频谱效率提高四倍以上,依托现有的网络,成倍地提升现网用户的接入速率以及网络的整体容量,而这一切都是在用户不换终端的前提下实现的。在空口多址技术方面,非正交的方式成为未来趋势。

  从展会内容来看,5G关键技术的入口已经逐渐收窄,纷繁复杂的技术正在逐步收敛。未来几年内,云化且具有弹性的网络架构、新的空口技术、超密集部署、大规模天线将会成为产业攻关的重点。(李培培)

  趋势3:手机去智能硬件来

  从来没有哪一届通信展像今年这样缺少手机厂商的捧场。

  2014年通信展,除了三星、华为、中兴三大主流手机厂商,用户仍然可以在索尼的展台看到后者联合中国联通推出的三防手机Xperia Z3。展台虽小,却也有几分新意。一年之后,独立展示手机的厂商只有华为、中兴、nubia和乐视四大厂商。智能手机已经与通信展的舞台渐行渐远。

  中兴、华为和nubia是通信展的常客,这几家的新品凭借三纹识别、压力触控,以及无边框设计,展台中也聚集了一些用户参观。不过这些已经被用户熟知的产品和创新功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通信展缺少亮点终端的现状,因此在所有展商中,终端厂商并没有表现出足够打动用户的诚意。至于乐视,更多的用户还是冲着赠品而去。

  相比之下,智能硬件的规模兴起有些让人意外。在“互联网+智慧家庭”的未来家居展区中,众多厂商以智能硬件的形态亮相。虽然目前,他们还没有手机厂商的规模和资金实力,但是在产品上,他们的亮点还是非常丰富的。

  展会现场,大疆公司工程师向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记录到更多手机无法记录到的影像信息,其中一些尝试过用飞行器捆绑智能手机来实现目标。当然,这样的用户体验是不够理想的,因此该公司正在尝试,将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硬件模块安装到飞行器上,能够实时传输图像数据。“一旦网络条件成熟,这种‘可以飞行’的智能手机就能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该工程师表示。

  为了满足骑行用户对社交和运动数据监测方面的需求,马蹄铁科技推出了首款产品马蹄铁码表。展台工作人员表示,智能手机可以记录用户的位置和路线信息,可是在功能和精准度上的表现还不够理想。为此,该公司推出新品,借助在汽车车轮、脚踏板和车把位置安装三个传感器,能够精确记录用户骑行的距离与消耗的卡路里。通过在手机上安装APP,用户还能够实现骑行社交功能。“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弥补智能手机无法实现的‘漏洞’功能。”该专家表示。

  也正是因为智能手机在功能上无法全面满足用户需求,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找到了目标市场,如今,他们还得到了芯片厂商的支持。在通信展中,芯片厂商们在稳固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到智能硬件平台。“发力智能硬件市场,是芯片厂商在做未来的生意。”联发科可穿戴解决方案负责人表示。

  之前参加通信展,联发科都会在TD联盟展台的一小部分,展示其成熟的手机解决方案。今年再次亮相,联发科不仅扩大了展台面积,更是首次将两款智能硬件平台MT2502和MT2601带到现场,引来关注者驻足观看。

  联发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用户对智能硬件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功能,另一类是升级功能。前者主要服务于老人和儿童用户,直观地满足他们基础的定位和通话功能;后者与智能手机连接,记录运动数据并分析用户健康情况。

  同样是探索新市场的机会,联芯科技选择了更为成熟的市场。目前,该公司主推的4G解决方案LC1860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平台,不过这只是该方案应用的领域之一。由于LC1860芯片平台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SDR,这让其能够应用在更多的平台中。联芯科技专家表示,LC1860能够应用在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产品中,更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芯片等领域。而在车载市场,该方案已经使用在OBD模块、中控板、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导航信息终端等环节。“联芯会继续拓展该方案的覆盖领域。”该专家补充说。(刘亚杰)

  趋势4:SDN/NFV渐进构建“随需网络”

  今年,“SDN/NFV重塑网络架构”成为热点,通信展向业界传递两大重要讯息:SDN正在从数据中心网络向电信网络各个层面深度扩展;NFV开始从技术论证走向商用部署阶段。

  在此次展会上,SDN在数据中心成功部署的案例纷纷亮相,同时,2015年落地商用的SDN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华为展示的敏捷网络的创新,光SDN流量引擎2.0、面向用户的下一代SDN网络编程语言NEMO等SDN领域的重大创新;上海贝尔在原有数据中心场景下的DCSDN方案虚拟业务平台之外,还拿出针对广域网的WANSDN方案网络业务平台。不难看出,市场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SDN的好处,电信运营商借此发展智能、高效网络和服务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运营商将现有电信网络改造成SDN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NFV则在核心网的网络功能层面探讨实施,正在成为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功能趋势,对于厂商来说,投身布局NFV为其在引领下一代网络架构赢得先机。作为NFV的积极推动者爱立信自然不会缺席,进一步细化虚拟化网络功能(VNF),其NFV/vEPC系统的演示包括爱立信vEPC虚拟网络功能节点等展示界面。华为继续致力于构建融合开放的生态链,以其下一代虚拟网络Open Network Hypervisor为代表的解决方案加速业务云化部署、实现全生命周期运维。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5-2016年,全球主要运营商将完成基于现网定制的SDN顶层设计;2016-2017年,全球主要运营商将推出SDN/NFV的新架构;2018-2019年,一些领先的运营商会在70%的新增网络中采用SDN/NFV方案。在可预见的未来,SDN/NFV会给整个产业的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徐姗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