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经过10年的品牌探索,“多彩贵州”已然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运作强品牌,多元传播推品牌”的发展道路,不但在全国首次实现省级文化品牌的全面注册,还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了品牌的授权协议,共同发展;同时以“多彩贵州”为核心的系列歌唱大赛、舞蹈大赛、能工巧匠大赛推陈出新,也使得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正在成为世人向往的原生态文化中心
“原生态”是“多彩贵州”的灵魂。2005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隆重开场,标志着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拉开大幕。在历时6个月的比赛中,涌现出了极具贵州特色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苗族多声部情歌》《八音坐唱》等歌唱节目,也涌现出了穆维平、阿幼朵等“多彩贵州”民族歌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贵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称“非遗”)代表作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000余项,县级名录4000余项。这些存在于日常的或节庆或仪式中的丰富绚烂的文化遗存,为《多彩贵州风》的打造提供丰厚的艺术资源和营养。
当“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的男人们,梳着小辫,头挽发髻,别着砍刀,挎着猎枪,步伐“铿锵”地走上舞台,一个崭新的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视像开始浮现于水面。浓烈的黑白对比,紧凑的节奏推进,干净的肢体表述,现代舞元素呈现的神秘古老,彻底洗刷人们的眼球。这个名为《岜沙邦哟生》的节目,在创作和编排上均采用大写意的手法,得到观众的热应。
而取名《蝉之歌》的“侗族大歌”的演出者,即使全部来自当地从小就开始学侗歌的农民,但是他们的表演已经不同于寻常“歌会”,高度“凝练”和“强化”的质朴天然,把“和声”的美感推向了极致。于是,《多彩贵州风》凭借“民族文化形态”,彻底占据人们的审美视野,因为厚积薄发,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力量。在每晚110分钟的时间和几十米见方的空间里,淳朴古风和现代神韵交织、相融,它呈现出的是一种在当代文明观照下的民族文化的真实景状。
原生态是贵州文化的根基,既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主要元素,亦是贵州文化推动品牌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保护是为了传播,传播是最好的保护,最后让人们共赏、分享。通过紧紧盯住原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做“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动,把蕴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的原生态元素、符号、故事搬上舞台、屏幕、报刊、网络等传播阵地,“多彩贵州”正努力将贵州打造为人们向往的原生态文化中心。
演艺为龙头舞动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要问来贵州必看的演出,那肯定就是几乎每晚都在贵阳大剧院上演的大型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该节目2005年10月1日推出第一版,10年过去,如今已推出了第四版,演出逾3000场,观众人数超过300万人次。该节目除了驻场演出,还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巡演,出访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韩国、匈牙利等多个国家。
据了解,《多彩贵州风》采取驻场演出与巡演相结合的模式,10年来已经创出了品牌影响力,在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产业化布局下,朝着品牌的多元化方向延伸。该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公司上市的相关准备。
今年5月29日,《多彩贵州风》国酒篇《天香》在贵阳大剧院上演,一时间满室酒香,繁华遍地。与此同时,大型首部苗族神话舞剧《妹榜妹留》、彝族歌舞剧《奢香夫人》也在酝酿之中。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剑青告诉记者,通过推出《天香》这样的衍生剧目,为旅游城市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形成以《多彩贵州风》品牌为主的贵州文化演艺子品牌格局。
风行天下的不止《多彩贵州风》。在继大型苗族歌舞剧《仰欧桑》进入国家大剧院展演,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后,2015年初,由黔东南州歌舞团打造的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也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行首演,成为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大歌题材剧目。
仰欧桑绝非只是涉足一个剧目,而是试图打造产业链。目前已经着手开发的有仰欧桑矿泉水、仰欧桑酒等系列产品,同时又在西江置160亩地,用于建设涵盖大型演艺剧场、风情酒吧街、苗族文化酒店、苗族文化博物馆以及文化主题商业街的西江文化旅游产业园,目前已成为我省100个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之一。
借着《仰欧桑》的这种思路,黔东南州歌舞团又将流传于黔东南侗族地区的民间文学故事《珠郎娘美》,演绎成中国首部原创侗族大歌剧《珠郎与娘美》。为了突出艺术精品的产业化,歌舞团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将《珠郎与娘美》进行再次编创,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就此产生。该剧落户从江县侗乡大健康文化产业园区,签订项目用地2000亩,打造以演艺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
挖掘“多彩贵州”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能只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才能实现产业化。在这方面,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2015年5月,深圳文博会贵州展馆在“多彩贵州”品牌的统领下,产生良好的效果,贵州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达75.2亿元18个项目,项目内容涉及文化旅游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轻工制造业等诸多产业。
省文化改革发展办专职副主任、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袁华说,“‘多彩贵州’品牌与文化创意结合,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输出,而是希望能落到实处,形成产品与模式。”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2012年“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的诞生。
目前,创意园的总定位是贵州非遗“两创”高地,目标直指5个基地——非遗展示交易基地、非遗创意孵化基地、非遗研发交流基地、非遗文化休闲基地、文化外宣基地,其中非遗文化休闲基地将以山水人文为一体,通过基地功能延伸,打造非遗文化休闲体验区,形成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具有消费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2015年7月,首届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举行,成为题中之义和必然之举。
文|本报记者 曹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