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是黑白的?”
“这是哑剧吗?”
“老婆我们走吧。”
“你看人家都走了。”
“这是哑剧吗?”
“给老百姓看的电影怎么能这样!”
“老婆我们走吧……”
“你看又走了几个……”
“这根本就是哑剧啊!”
这是我上周末去看《刺客聂隐娘》,旁边一对年轻夫妻观影时,男士全场发出的各种哀叹的精选。
万万没想到,侯孝贤首次登陆国内大银幕,文宣所称“这是一部只有中国人能理解的电影”变成了“这是一部有大批中国人中途离场的电影”。
没有离场的,就是我遇到的这位帅哥,在电影院里抓狂了100分钟。
其实我当时特想采访一下这位帅哥,这么见多识广,还看过哑剧啊!
既然连艺术电影都没看过,被吓得花容失色,难道还看过真的话剧不成?简直不可能嘛。
这年头去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慢慢习惯了在线购票,购票前难免上网看一些评论,由于《刺客聂隐娘》首次登陆,我们也没有所谓的“艺术院线”可以选,文宣(公认很差)就脑残地走了一些炮制噱头的路线,说实话,也的确坑了很多观众。
有人以为《刺客聂隐娘》是个武侠片,去电影院看武侠片,需要准备什么提前量?做什么心理准备?完全不需要对不对。结果买票进场,真的吓坏了。没想到大多数时间,电影院里只有简单打击乐的配乐和夏夜蝉鸣的声音,连大口吃爆米花都会影响到别人。
不能再难受了对不对?
这么些年,从之前常年累月报道“中国电影票价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盗版碟片、网络下载严重影响正版电影生存空间”再到“中国票房再创新奇迹”,市场是繁荣了,可繁荣得如此枯燥和单调,像是一场大型的疫病,除了一种叫做“钱”的病毒活了下来,所有有关“电影艺术”的部分都死干净了。
结果有了王小帅吐槽院线排片,有了微博爆料XXXX刷票房,这些新闻之后,是观众毫无节制地涌进电影院,对所有上映的电影系数买单,不管是好饭菜,还是地沟油,还是泔水,全都往下咽。
常年吃路边摊劣质食品,偶尔来一顿精工细作的大菜,一定会对洁白的台布,昏暗的灯光,拘谨的就餐礼仪感到各种不适。然后掏出手机,恼羞成怒,一星差评是肯定的,再用手机blabla打上愤怒讨伐的几百字,突破了多年以来手机写作的最大字数限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从《刺客聂隐娘》观众的两极反馈,不难看出,我们这个票房掘金的时代,很多人的胃口已经彻底败坏,油盐不进,只能吃垃圾,垃圾还都是千篇一律的,换个花样一样接受不能。
为你自己的心理健康着想,是时候了解一下“艺术”这门没用的、不能当饭吃的功课了,提高点素质,开阔一点眼界,不要遇到“不熟悉”的事情就一律试之为洪水猛兽。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大家都是城里人,会玩的一大标准就是要“懂点艺术”。
不过也不用很累很麻烦,毕竟马上《碟中谍》最新作又要上映,被艺术电影紊乱了的消化系统,用好莱坞汉堡可乐,能治好!
文/顾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