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非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粤非经贸合作,现状
  • 发布时间:2015-10-14 10:48

  中非投资和经贸合作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对非外交战略目标,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月30日至7月1日,第一届对非投资论坛在埃塞俄比亚首都的斯亚贝巴举行,徐少华副省长代表广东出席了论坛。2016年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将由世界银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广东应以此为契机,率先利用中非合作政策红利,创新对非投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加强对非投资,推动广东企业“走出去”,宣传广东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促进粤非合作再上新台阶。

  粤非经贸合作优势多、潜力大

  (一)非洲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庞大市场。

  非洲工业发展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依赖进口,广东与非洲在资源、工业、贸易和市场上的高度互补,广东企业在非洲拥有巨大的商机。在非洲302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4个国家,拥有10亿人口,非洲人口结构年轻,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且将继续向年轻化发展。快速增长的人口创造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的蕴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非洲盛产可可、咖啡、棉花、小麦、玉米、高粱、小米、木薯和棕榈油等农产品。同时,非洲对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非洲各国政府规划,至2030年,各国仅在电力基础设施方面投资需求多达5630亿美元。

  (二)对非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是广东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重要贸易增长点。

  从外贸进出口看,对非出口是广东近年出口增速最高的地区。2014年广东对非洲进出口总额3034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1338.4亿元,增长37.5%,成为全年广东对外出口增速最高的地区(详见图表1),也是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口高速增长的地区。据海关统计,2015年1-4月,广东对非出口381.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8%。其中3月对非出口105.8亿元,同比增长31.8%,环比增长58.1%。

  (三)对非进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主体。

  粤非进出口贸易近6成是一般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进出口大幅下降。2015年1-4月份,广东对非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52.5亿元,仅下降2.7%;其中出口290.3亿元,同比增长13.5%。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84.9亿元,大幅下降47.1%。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对非贸易主体。2015年1-4月份,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对非进出口分别达到346.9亿元和184.5亿元,占广东对非进出口总额的57.8%和30.9%。

  (四)粤非贸易互补性强,出口以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以钻石和资源性产品为主。

  2015年1-4月,广东出口非洲机电产品224.1亿元,增长16.2%,占同期对非出口总值的58.8%;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96.1亿元,增长71.3%,占比2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3亿元,增长1.7倍。

  自非洲进口以钻石和资源型产品为主。2015年1-4月,进口钻石、原木、农产品、铁砂矿、未锻造的铜和原油占同期进口总值的42.4%。

  (五)粤非双边投资保持较好态势,涌现一批走进非洲开展合作共赢的典型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累计实际利用非洲直接投资21.49亿美元,合同利用非洲投资36.46亿美元,在非洲累计设立项目企业企业1234个。同时,2014年广东在非洲核准新设企业21家,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7.65亿美元,占全国对非直接投资的19.1%;对非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9.5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8.31亿美元。

  同时涌现了一批走进非洲,与当地合作共赢的典型企业。东莞华坚集团率先于2011年在俄塞俄比亚成立华坚国际鞋城有限公司,并与当地政府共建埃塞俄比亚中国轻工制造经济特区,成为广东产能优势和非洲资源优势相结合、传统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对接的典范,也是中非合作吸引海外投资的示范窗口。

  (六)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全方位多层次推动粤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首先,友城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近年来,广州与非洲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市、摩洛哥的拉巴特市、南非的德班市建立了友城关系,2015年东莞与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市签订了友城备忘录。省政府代表团近期访问坦桑尼亚,大力推动与该国达累斯萨拉姆省发展友城关系。其次,搭建了一系列合作平台。东方工业园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兴建的首个工业园区,目前已经被列为埃塞工业发展计划中重要优先发展的国家级项目。广东省贸易促进会积极筹办中国广东-坦桑尼亚双边企业经贸合作洽谈会,为粤埃、粤坦两地企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第三,一批合作项目积极推进。目前,湛江港和达累斯萨拉姆港合作项目、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与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等正积极推进,为广东“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项目支撑。

  (七)非洲最大自由贸易区启动,对广东企业走进非洲是重大利好。

  2015年6月10日,非洲26个国家将现有的三大自贸区——南部非洲开发共同体(SADC)、东非共同体(EAC)及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整合为大自由贸易区协定(TFTA)。整合之后的自贸区占整个非洲经济总量的1/2,惠及人口超过6.25亿人。非洲自贸区将实施统一的关税和优惠政策,使货物、服务、投资商业成本大大降低,并促使非洲增加投资,发展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这将给广东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影响粤非合作的主要因素

  (一)埃博拉疫情影响非洲经济发展,对粤非贸易和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5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埃博拉疫情爆发1年多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3个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已经导致1.1万人死亡。受埃博拉疫情影响,2014年—2017年,估计西非地区整体经济每年平均损失35亿美元;2015年-2017年,该地区人均年收入预计将因此减少18美元。而周边国家也因贸易减少、边界关闭、航班取消、外国直接投资和旅游业滑坡等因素深受影响,这都增加了广东对非贸易和投资的风险。

  (二)非洲经济不景气影响粤非进一步合作。

  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是广东在非洲的前三大贸易伙伴。4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南非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布为2%和2.1%,较上次预测调降0.3和0.4个百分点;IMF预测2015年尼日利亚GDP增速将由去年的6.3%减缓至4.75%,通胀率由2014年的8%上升至11.5%。此外,根据世界银行《非洲动脉》报告指出,由于国际市场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下降,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预计将下降至4%左右,低于2014年的4.5%。

  (三)对非投资面临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服务业是非洲吸引外资的最大行业。

  非洲的能源和矿业长期以来都是外国投资者投资最重要的行业,然而,随着资源国家主义的主张导致东道国对投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是“金砖四国”,还有“薄荷四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土耳其)带来竞争压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从投向非洲的行业来看,服务业、制造业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21%和31%。服务业是非洲吸引投资最大的行业,其中金融业占比56%。

  对策建议

  (一)增强对非投资省级协调和政策供给,形成有力的对非投资支持和保障。

  成立省级对非合作协调工作机制,协调省内资源,进行对非投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对非投资“六大工程”,明确广东优势,凸显投资特色和领域,制定广东对非投资的发展规划,制定对非投资清单和配套政策。建立涉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非洲各国市场的研究,帮助企业在投资前做好风险评估,投资后能够更快融入当地社区,在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预案基础上,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加快对非投资的专业咨询服务和研发服务智库建设,利用好非洲在穗留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人脉关系资源。鼓励对非投资相关协会建设,通过协会统筹对非投资,强化对非投资企业的协作抱团意识,例如华坚集团提出成立中非民间合作商会广东分会。

  (二)实施“金非工程”统合对非项目,构筑对非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广东拥有三个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又毗邻港澳,应充分利用金改示范区的国际进入服务通道进行制度创新,汇集全球资金,通过资金统合项目,通过项目整合企业,通过企业整合技术,跳出对非投资的低技术、低规模陷阱,将过去比较零散、分散的对非投资项目整合到更加高端的平台上。探索在金融改革示范区建立专门的粤非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

  (三)重视开发区模式在粤非合作中的作用,拓展和提升经贸合作园区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开发区被越来越多的友好国家所重视。开发区模式走出国门,以其抱团出行、集聚效应、带动区域发展等特点,是“一带一路”战略扩点为面的有效模式。广东要充分重视开发区模式在粤非合作中的作用,在夯实现有生产性企业创建经贸园区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类、多层次的经贸合作园区。一方面支持以某一类资源建设为主经贸园区发展,吸引配套的企业或上下游企业入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主导企业投资、吸引中国企业入驻、政府支持推动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主导企业既经营实业,又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为其他企业搭建海外投资平台。

  (四)积极利用世界银行在非洲的发展经验和资源,搭建三方平台支持粤企走进非洲。

  世界银行集团旗下不仅有针对民营企业项目的国际金融公司(IFC)、针对项目启动的国际开发协会(IDA)、针对项目政治风险的多边担保机构(MIGA)等提供多层次专业金融产品服务机构,而且在非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形成了对非洲当地文化、营商环境和商业运作较为熟悉的平台网络,有着丰富的非洲项目运作经验。广东应当以举办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为契机,充分利用好世界银行的经验和资源,搭建三方合作平台,通过世界银行非洲网络搭建粤企进入非洲的“绿色通道”,争先全面布局,抢占合作制高点。

  张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