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徐峥醒目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港囧,徐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7 09:44
这一期我们将焦点集中在一个光头上面。
徐峥,一个男神和小鲜肉时代的例外,值得额外的聚光灯和放大镜去细细观察和剖析一番。
考虑到规模盛大的宣发手段,徐峥新作《港囧》的最终票房还未在冲击高点的途中停歇。
也许网络上乱七八糟的风评让你犹豫不决,也许影院里此起彼伏的笑声让你意犹未尽。
重点是:徐峥如何从一只春光灿烂猪八戒,变成了院线大咖,票房数字动辄就能九个零起步?
为什么韩国的大长腿欧巴,和跳着青春舞曲的小鲜肉做不到这一点,为什么年复一年的影帝做不到?
为什么徐峥做到了?
某种程度上说,“囧”这个网络流行用语或者说颜文字,本身并不是一个主流,也没有像“吐槽”或者“屌丝”这样,深入进主流媒体的话语系统。
一度的徐峥也是如此,演演电视剧,演演文艺片,头一直是光的,但聚光灯的瓦数,不够。
可能很多人都对春晚上拾人牙慧的网络段子感到尴尬,可能很多人都对父母学习使用网络用语毫无节制感到尴尬。
可似乎大家去看“人在囧途”系列都没有在意这种可能会有代沟的“尴尬”?
吃透了网络一代的“人在囧途”系列,一晃眼已经拍了好几部。段子还是那些段子,还看包袱抖得好不好。
国庆结束,大家已经进入回魂阶段,精神好的,已经拜起了早年。我们也不想在这里推荐《港囧》或者什么别的。
只是请大家注意这个事实:
徐峥的成功,建立在最世俗意义上的票房成绩;同时也建立在一种老少咸宜的荧幕形象和工业制造上面。
这或多或少值得我们拿出一点点敬意,而这种敬意,并不能用脑残粉,用花痴,或者随便别的什么东西去形容。
所以我们找了一个词:醒目。
如果你碰巧早在中秋节期间就已经看过了《港囧》,你一定会明白,醒目是多么恰如其分的一个形容。
中秋佳节,还有比去电影院看一个中年男人吐槽丈母娘一家人更带劲的事儿了吗?
月饼已经吃完,我们也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毕竟国庆已结束,春节真的不远了。
文/顾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