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我见了不少,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他们大多对财富有相对一致的态度—财富终究是社会的,但要以更好的方式让财富回到社会。
这现象很有趣。网众逼马云捐款,“道德勒索”着实让人感到不适。但另一面,包括马云在内的企业家,很多人也正在把财富回馈给社会。一些小企业家或多或少都在参与公益慈善,大企业家比如被逼捐的马云,对公益慈善的投入也并不少,而且相对有策略,有布局。但公众并不知道这些。
再如本期封面人物陈一丹,他从2007年开始办学,至今已有8年,要不是他出资20亿的新闻被报道,又有几人知道他曾把一笔又一笔的数千万捐赠都给了教育?
公众不了解,原因恐怕有三。其一,企业家自己选择低调;其二,公众不关心公益慈善;其三,因为公众不关心,所以媒体缺位。
这三个原因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字,冤。做慈善的企业家太冤。宣传多一些,被质疑另有所谋,低调了又被误会只认赚钱不关心社会。明明是公众自己不关心公益慈善,骂名却反倒要做慈善的企业家来承担。邪门。
陈一丹一直低调,我向他提建议,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要适当配合传播,这对慈善事业发展有帮助。对此,他心里是认同的。他说在他骨子里一直认为“财布施”是小事情,重点是“法布施”。他也说,只要真的做了对的事,是不用回避的,正如“中国首善”曹德旺,可以适当配合媒体宣传,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召他人。
我想,未来陈一丹或许至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过于低调,他已经为自己的公益慈善事业打好根基,做出了一套模式。是时候站出来,让大家为他找找缺点,也给更多企业家提供一个回馈社会的参考。
民众、企业家、媒体都在成长,这需要时间。至少,企业家做了好事得先让好事走出门。
《办学人陈一丹》作者:白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