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01918.HK)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收入54.4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跌约40%,毛利为6.18亿元,同比下跌69.6%,合同销售上涨5%达272.6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9.51亿元,同比增长17%,主要增长是由于向绿城出售了合营公司,总体而言上半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11.3亿元。每股收益0.28元。截至2015年9月底,集团实现合约销售478.2亿元,其中合约销售面积为224.5万平方米,平均单价为21,300元/平方米。
从失败中调整策略 越战越勇
近两年,融创中国收购动作频繁,比如对绿城(03900.HK)、佳兆业(01638.HK)、中渝置地(01224.HK)、天朗地产、雨润(01068.HK)等企业的收购。绿城项目和佳兆业项目,融创对此早已对此虎视眈眈,然而这两笔收购最后都是以失败收场,从中也能看出集团在收购中对挑战认知的不足。融创扩张的野心,在房地产行业内是路人皆知的,然后这种狼的速度扩张在最开始一定程度上给予集团高速的增长。然而,在收购中过于强势的地位,和接管后过于强硬的管理和销售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并购。换个角度去看,绿城和佳兆业本身问题重重,能否起死回生仍是一个问号,所以并购失败并非坏事。与此同时,通过这两次并购行为,融创更好的在上海和深圳市场获得知名度,也算是并购失败中得到的些许收获。
集团在这两次失败之后也改变了并购策略,逐渐从整体收购到局部收购的转变,使得集团会优先考虑某些优秀的项目。比如32亿元收购中渝置地成都的7个项目,与天朗共同出资组建西安合营公司(占融创控股的80%)。优选项目,明确股权,掌握实权,这些举措避免了在并购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纠纷。后来的几个并购计划,也许相对于绿城,佳兆业等是备选,但是也帮助集团在西南市场,中原地区打开了大门,扩展融创中国自身的发展版图。
发展姿态处高风险 盈利具不确定性
风险方面,融创中国在近年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高风险的姿态。近年来多起并购项目,以及一些失败的案例,给集团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市场上对于并购持两种不同的态度,从积极方面看,集团通过并购扩展了自身的市场,扩大了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在稳定而刚性的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中能够多分一杯羹;从消极方面看,多次失败的并购使得市场质疑集团的各种发展方向,尤其是其不清晰的并购战略,使得市场都调低了对融创中国的盈利预期。总体来说,集团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对融创中国的看法。
软库中华研究部/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