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年,金六福董事长李奥(Leo Austin),这名英国籍职业经理人总共飞了200多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对应的则是金六福在各地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快销化运动”。
2014年春,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把对他意义最为重大的一块资产——金六福酒业,亲手交给了李奥全权打理。看着这张陌生的欧洲面孔,酒水行业内外一度议论纷纷:英国人也能喝下中国白酒?李奥用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回答,“一般情况下,我比中国人喝得多。”
“统一思想”
在金六福,李奥被中国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奥总”。在内部微信群里,能被“奥总”点评两句,是件格外荣光的事情。
对此,李奥表示,自己“谈不上魅力”,更多时候,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并没有交际优势。
李奥来中国20年了。1995年,世界500强企业巴斯啤酒投资了中国吉林省四平市红嘴村的一家村办啤酒厂——巴斯&金士百啤酒,李奥在厂里做了一名销售。
那段日子有点不堪回首。当时李奥的上司们分成了中外两派,做总经理的英国人与做董事长的村干部互相看不惯,英方批中方原始落后,中方批英方不懂中国国情,双方还都急着想改变对方。
那是李奥第一次领教中国的企业政治:如果你要让一个中国人按照某种方式做事,与他讲道理可能是无效的,关键是统一思想。
接手金六福后,李奥的第一件工作,恰恰就是统一思想。为此,李奥索性采取了最虔诚的方式,挨个对500多名核心销售骨干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原来,市场人员过去跑关系、跑领导、跑团购做得风生水起,现在突然要拼陈列、拼地推、拼效率,明显缺乏足够的经验,进一步就背上心理包袱,生怕搞砸了。
如果是一名中国高管,他一般会给下属鼓劲。李奥则不同,他会把对话拉入到专业领域,“你哪里不懂”,“你哪一步拿不准”——如果是地推问题,那就从策划、到预算,到布置一个个揉碎了聊。甚至于,如果下属提出的是生产端的问题,李奥也负责解答。后来,李奥的中国下属们调侃道:“他是白求恩,对我们救死扶伤。”
“送酒老招”
除了深受下属欢迎,老板吴向东对李奥也有一个评价:很传统,很念旧。
这个评价非常高,吴向东也曾这样评价过自己。并且两个人的理念也高度一致:职业生涯里就是做好酒。
这是一对气味相投的老板与打工者。有一个细节让李奥印象深刻,老板曾亲自参与了许多送酒活动,他能够站在酒堆上,对着人群高喊“这是我做的酒”,“请放心喝我的酒”。
2014年初,华泽推出“超级绵柔”白酒。按照过去慢销的游戏规则,这款白酒至少应卖到80元以上;但是华泽高层把价格拉低到28元,试图将其打造为一款快销爆款。
摆在李奥面前最重要的事,便是如何让中国消费者相信,28元的“超级绵柔”相当于其他品牌80元的酒体。最终,英国人发现,还是老板当年送酒的招最好。
于是,李奥与团队把原来老板还较为粗糙的送酒活动,加以专业的文化包装、VI设计、流程控制,由此变成了日复一日进行的、跨越金六福各大营销中心的“幸福酒馆”与“幸福大篷车”。它的效果是惊人的:2015年上半年,由于“超级绵柔”的持续发力,金六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好耳朵闯天下
“超级绵柔”的销售火爆,某种意义上树立了李奥在金六福的权威。不过,英国人似乎并不需要威权。
李奥有一句口头禅,外国人在中国一定要有一副好耳朵。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的企业里,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小一级不但没有话语权,行动上都会慢半拍。这让李奥忧虑——随着行业调整期内小型经销商的退出,未来大型经销商、大卖场在酒水行业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对酒企而言,效率、专业性将会越来越重要。如果金六福的人连“跑”都“跑”不起来,快销也绝对“快”不起来。
让人“跑”起来的办法,就是放权,让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做自己。
甫一放权,很快中国的下属们便提议,为能使市场人员快速理解总部提供的市场运作模板,应配套推行沟通交流机制。于是,李奥点头,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小组”、“大比武”便铺满整个金六福公司——通过分享卓越案例、比拼技能,全国市场又成了一盘棋。
2015年6月,吴向东向新华联抛售了香港上市公司金六福投资的全部股份。一时间,外界猜疑老吴会不会调整金六福酒业的投资部署。有一副好耳朵的李奥当然也听到了风言风语,他充满自信地回答:华泽集团永远会对金六福酒业100%持有,而且咱们现在赚钱呢!
唐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