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准备,为“潜力股”艺术家买单
- 来源:收藏拍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潜力股,艺术家,神经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6 17:11
如果说艺术家通常被称为寂寞的朝圣者,那投资艺术家的人应该就是这些寂寞的朝圣者的守护者。
很多人只着眼于二者在途中所获得的回报,却总是忽略了二者在路上所付出的血泪和艰辛。就如同新晋的这一个诺贝尔奖,虽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平分秋色,也有高达96万美元的奖金。然而,在科学探索道路上有多少人默默无闻一辈子,甚至也有卓越贡献,只是没有成为转折点上那个特定的人物?
其实在与科学同样寂寞的艺术、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里,总存在着无数熠熠发光却又寂寂沉默于海底的珍珠。这最后基本形成了一条铁律:无数前赴后继——倒下的追寻者中,只有极少数可以脱颖而出,为人类文明发展做着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贡献。那些倒下者好像是牺牲,是绿叶,但是没有他们也就无从沉淀与积累,也就不会有走到转折点的那个特定人物的出现。
选择艺术领域,就等于选择了做牺牲的准备,选择了不知身前身后功名的准备,选择了放弃一些物欲的准备,选择了无限精神的执着追求(也许还会有些非同常人的神经质)。而选择为艺术买单,等于选择了将财富转换为实体,选择了长期甚至近似于永恒的留驻于世的一种文献方式。
幸好,人类还有历史,会以记录文明的方式,记录下每一件有价值艺术作品的归宿,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个归宿。
从艺术诞生之初,艺术就处于被需要的地位。当需求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传统,市场应运而生。
只是艺术市场有其特殊性,除了资金积累、作品出品与数量、以及人才储备外,还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献给自己的一份最好礼物。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收藏家或者这个艺术市场链条上的其他业内人士,如果以为艺术市场是投机的、可以作为等同普通商业来运作的金库,那么还是最好提前放弃自毁毁人之路。要不去找份稳定工作踏踏实实度过悠闲一生,要不直接去金融市场博弈。任何忽略本质,追求操作、只顾经济效益的形式、手段,对于艺术发展百害无一利,而失去发展根源的市场,也不过是岌岌可危的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