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纺城:面料王国的华丽转身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轻纺市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27 15:08
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轻纺城由一条自发形成的“布街”,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轻纺市场”,再到如今现代化的“国际纺织之都”。中国轻纺城近3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
行走于中国轻纺城的各个市场,你总能看到挂置整齐的各式面料,五彩斑斓;你总能感受到经营户热情洋溢的笑脸,干劲十足。这就是纺城,支撑浙江绍兴柯桥区大半经济的面料王国,经历跨世纪洗礼的纺织之都。
那么在“十二五”期间,堪称产业集聚地典范的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如何走出“纺织强国”之路,又是如何将纺织小城打造成为全球行业巨头的呢?
纺城何以称雄一方
近年来,中国轻纺城老市场改造完善,新市场拔地而起,繁华可见一斑,然而你一定想不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还只是一排排低矮的棚屋,市场的环境只能用“简陋”来形容,的确,中国轻纺城在这3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再看今朝的光芒,不由地感叹中国轻纺城和纺城人不是打造了一个专业市场,而是创造了一个神话。
柯桥纺织业源远流长。隋唐时,越罗名扬全国。及至明清,更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之盛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智慧的柯桥人,冲破思想禁锢,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体的乡镇轻纺工业,把柯桥的轻纺产品推向全国各地。与此同时,一批精明的柯桥人,在轻纺企业较为密集、交通相对便利的柯桥,摆摊设点,坐地销售,一条专业布街悄然诞生。
如果说此前的市场是自发形成的,那么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积极引导,更是在后期促成了自发市场向规模集贸市场的重要转折。
1989年初,柯桥已发展成为轻纺产品生产基地,为形成轻纺专业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轻纺市场建成开业后,吸引了大批温州、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客商进入,450多家外地企业在柯桥设立销售窗口,市场辐射范围扩大,生意日趋兴旺,日流量达1万余人。为进一步聚商隆市,发展经济,原绍兴县委、县政府于1990年征地50000平方米,投资4320万元,实施绍兴轻纺市场两期扩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同年6月,柯桥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批被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
1998年到2005年期间,是中国轻纺城规范与提升的阶段,经营主体从个体业户转变为有限公司,增长的速度开始加快。而此时中国轻纺城的交易方式从传统集贸市场型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定单、合同、网络交易、从现金交易转向银行结算,改变了现金、现货交易模式。洽谈、展示、仓储、物流、运输,也从内销转向内外销结合发展。
在随后的发展中,纺城国际化程度逐年提高,外贸交易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国际纺织市场的一部分,产品远销世界四五十个国家和地区。
没人会想到,纺城的崛起成就了一个传奇。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说纺城的纺织产业发展直接影响着世界纺织的发展。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华林在采访中这样表示:“中国轻纺城虽有着良好和稳定的行业地位,但随着与日俱增的竞争,纺城正受到各种新兴产业的冲击,转型升级对于我们来说是当务之急,也是一种责任。”
如果说前期的中国轻纺城是一个集市型城镇,那么1994年之后的中国轻纺城,开始向功能型城市健步迈进,特别是2000年后,中国轻纺城的提升发展步入快车道。高效的市场建设,强势的对外招商,飞速的发展使得纺城成了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面辅料集散地。如今,“世界面料看柯桥”并不是狂妄随意的一句口号,而是对纺城最大的肯定。
2014年,中国轻纺城为确保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开始全力打造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轻纺城版”。
一是强势推进招商对接。举办“布满全球”柯桥—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对接会;组织经营户组团参展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与杭州四季青、上海世贸商城等市场建立长期对接关系;启动柯北坯布市场四楼和东升路市场剩余营业房招商拍租工作。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寿璐敏表示,轻纺城建管委举办一系列产业及创意对接活动,最初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如今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市场拓展形式却成为了纺城的特色对接活动。
二是强化建设网上市场。“网上轻纺城”服装面料市场、童装批发市场等细分专业市场年初陆续上线;启动“万名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等。截至2015年10月底,“网上轻纺城”日均访问量230万次,注册会员达205万个,总商铺数62万家,其中开通交易功能商铺数79636家,1~10月共实现在线交易额130.15亿元。
四大战略为纺城插上蜕变翅膀
线上交易 “万名电商”风靡纺城
电商话题近几年在纺城一直被津津乐道,而说起电商,便不得不提纺城新生力量——网上轻纺城的崛起。网上轻纺城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轻纺城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打造的一个集纺织行业资讯、贸易信息数据库、产品及企业大全、网上纺织品交易、公共信息化服务于一身的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说,该平台的出现有效实现了有形市场和网上市场的联动融合发展。
网上轻纺城成立之初便掀起了中国轻纺城的电商风暴,不少市场经营户和企业成为会员,希望借力开拓更大的市场。目前,网上轻纺城注册会员达205万个,其中开通交易功能商铺数79636家,2015年1~10月共实现在线交易额130.15亿元。网上轻纺城2014年推出的“万名电商培训”活动,更是再次点燃了市场经营户和企业的热情,让线上交易不再只是懂电脑人士的专利。据了解,2014年网上轻纺城共培训纺织电子商务从业人员2198人次。同年,网上轻纺城对在线交易模式进行了完善,建立了网上廉诚体系,推出了服装面料市场等5个网上专业市场。
如今,在纺城中说起网上轻纺城,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不久的未来,也将能创出媲美线下交易的成绩。
品牌建设 助力纺城加速转型
中国轻纺城早在2008年就已高度关注品牌建设工程,一直坚持倡导纺城经营户关注品牌建设,并用实际行动将品牌建设有效融入纺城发展中,可谓是传统纺织品走向品牌建设的先行者。
为提升纺城经营户品牌意识,创立独家花型,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氛围,纺城市场工商部门采取“强化宣传、细化服务、重奖激励、打假维权”四项针对性措施,大力引导经营户创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纺城市场的品牌建设。
更可喜的是,为更好地发展纺城品牌建设,2015年初柯桥区中国轻纺城企业品牌发展促进会成立,宣告纺城品牌建设再迈出一大步。
品牌促进会的成立为纺城企业和经营户带来了许多便利,也提升了他们对于品牌建立和保护的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品牌促进会成立以来举办了各类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班、讲座10次,参与人员达500人次以上,企业或个人申报、登记知识产权的事项1000余件,为企业、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维权100次以上,发展会员总数达到200余个。通过品牌促进会的共同努力,有1000家以上的企业得到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直接带动产值增长30亿元以上,利润增长2亿元以上。
据品牌促进会会长罗进表示,品牌促进会的成立顺应时下发展趋势,将大力促进、推动柯桥区品牌事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品牌度、附加值,加快企业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也将为柯桥企业提供更多专业服务的保证。
链接:纺城十年大事记
2007年:发布我国首个纺织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指导纺织品市场和纺织产业健康发展。
2008年:大力实施纺织集群升级工程,着力打造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国际性纺织贸易中心、国际性纺织创意中心。
2011年:首个专业纺织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轻纺城面市,纺城电商之路开启。
2014年:“二次创业”号角吹响,市场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
2015年:提出“三次创业”口号,提出打造时尚柯桥、印象柯桥、幸福柯桥“三个柯桥”的发展愿景。
会展经济 纺博会和市场良性互动
2008年10月,历经八届的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大大推动了中国轻纺城的产业发展。
如今,历经17载的柯桥纺博会终成大器,不仅参展商对展会“一位难求”,境内外采购商更是不远万里来到纺博会现场,只为选购心仪面料。
据了解,春秋两季纺博会各项数据每年均创历史新高。2015秋季纺博会现场专业采购商达37061人,较上届秋季纺博会增长9.4%;其中境外采购商8287人,较上届增长9.3%;共实现成交额75.57亿元,较上届增长9.1%。
柯桥纺博会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一直是引领纺织行业发展的标杆展会。创办至今,一次次屡创新高的展会规模,一份份金额不菲的订单,都在向业界证明着柯桥纺博会所取得的不俗成绩。虽然这些成绩只能代表纺博会的过去,但却给予了行业企业莫大的鼓舞。
纺博会作为柯桥纺织产业的一张“金名片”,在促进中国轻纺城市场繁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通过举办纺博会,中国轻纺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响亮,更多的行业人士看到和了解到了中国轻纺城在全球纺织产业中的优势和地位。未来,庞大的纺织产业基础与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相结合,将成为中国轻纺城最大的优势。
党建活动 丰富市场多方面建设
“也许你曾远涉重洋,也许你常漂泊异乡……因为有缘,我们相聚梦里水乡,因为有爱,我们放飞美丽梦想,啊..纺城有家,这是我们温馨的家。”在纺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代表了所有纺城人的心声,而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将纺城真的变成了“家”。今年3月4日,中国轻纺城“纺城有家”平台正式成功注册成为商标,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为未来纺城市场中的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服务提供了更多便利。
中国轻纺城市场党建借由“纺城有家”平台,努力打造市场党员之家、经营户之家、市场客商之家,将党建工作同优化市场管理与服务、助推市场转型升级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纺城有家”自2013年推出后,以此为平台,凝聚人心,服务纺城的转型升级,努力为市场打造一个温馨的家。2014年,为更好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市场经营户,中国轻纺城市场党委又开通了“纺城有家”微博和微信平台,并充分利用这些便利平台推动党建工作,加强和市场经营户的交流,与经营户们共同谋划如何更好地推进市场向前发展。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纺城有家”平台举办了许多红色党建活动,在让党员学习优秀党代表精神的同时,也为大家带去了温暖。如今的“纺城有家”平台已经走向成熟,各市场网格支部和各企业内党支部在“纺城有家”平台互相交流,互帮互助,俨然成为了一家人。
对话领航人:稳中求胜走出新方向
——访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华林
“十二五”时期可以说是纺织产业极具革新性的5年,也是面临挑战的5年。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纺织行业的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生存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面辅料集散地,中国轻纺城如何走过?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华林。
TAweekly:请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轻纺城目前发展的态势以及市场定位。
冯华林:近年来,中国轻纺城全面推进市场升级改造、完善综合配套、优化管理服务、强化招商隆市、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电子商务,轻纺城市场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发展。2015年1~10月份,中国轻纺城市场群实现累计总成交量433216亿米,同比上涨9.06%;累计总成交额1009.82亿元,同比上涨10.59%。同时,在线上贸易方面,中国轻纺城也一直趋于良好态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的发展一直呈现良好稳定的状态,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目前纺城所面向的是全球的面料采购商,所以对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TAweekly:“十二五”期间,中国轻纺城踏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是什么原因让纺城急需转型升级?
冯华林:在此之前,中国轻纺城的发展一直围绕着以市场规模扩张和硬件建设升级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容易被复制和模仿。中国轻纺城虽然凭借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暂时处于领先位置,但如果一直沿用这种发展模式,很快就会被超越。
作为传统产业,纺织业正受到许多新兴产业的冲击,同时,纺织产业本身的利润率偏低、原材料成本上涨等问题,也制约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棉花、化纤等主要原料价格波动巨大,为生产型企业带来极大压力,也给中国轻纺城的产品营销带来较大冲击,市场在保持销售额增长的同时,利润率有所下滑。同时,国内同类专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像江苏、广东等地纺织品市场的规模和竞争力在不断提升,省内的义乌、桐乡等地纺织品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中国轻纺城的外部竞争压力不断增大,而我们要想在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还有许多路要走,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TAweekly:您认为中国轻纺城在“十二五”期间顺利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哪里?
冯华林:我认为中国轻纺城成功转型的关键原因有三点:一是柯桥有强而有力的产业优势,纺织产业的源头在这里,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二是纺城各大市场发展已经稳定,转型升级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作为支撑;三是纺城人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像线上交易模式席卷各行各业时,纺城人在第一时间将电商元素融入到了行业发展中。
TAweekly:中国轻纺城的转型升级对于市场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冯华林:市场是我们服务的核心,中国轻纺城在“十二五”期间突破重围转型升级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市场建设,服务市场经营户。
在纺城的转型升级中,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品牌建设、面料工艺创新都是市场发展强有力的体现,而建立中高端市场、鼓励经营户成为优质品牌面料商也是纺城转型升级的目的所在。同时,在中国轻纺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中,纺城市场的环境、配套设备、安全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提升了经营户和客商的满意度。
TAweekly:作为全球最大的面辅料集散地,中国轻纺城的发展对国内纺织业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华林:中国轻纺城是国内最大的轻纺基地,其发展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国内纺织产业的发展。同时,我认为这种推动也是相互的,正是因为有中国这个纺织大国的强大产业做依靠,中国轻纺城成长的步伐才会这么坚定和快速,同时,中国轻纺城的壮大也为国内纺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在纺织工艺、面料款式以及设备的完善等方面均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纺织产业的前行。
TAweekly:下一个五年中,中国轻纺城有哪些新的规划?发展重点将侧重于哪些方面?
冯华林:回顾纺城的发展历程,中国轻纺城经过了“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柯桥经济转型的新任务,纺城迎来了“三次创业”的重要时刻,它既是对前两次创业的传承和延续,又是对前两次创业的深化和突破,以轻纺城的整体提升带动新形态、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以“轻纺城+”为核心内容,带动实体市场、时尚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现代金融发展。随着“三次创业”战鼓的擂响,中国轻纺城的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记者手记:点赞纺城人精神
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首批被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面辅料集散地。如今的纺城可以说是光芒万丈,美名在外,但是我们也应明白,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纺城也并非一日就拔地而起。
作为驻地人员,记者几乎天天都待在纺城市场里,与大多数经营户也成为朋友。在对这些纺城人的长期报道中,最让记者感动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这也让记者明白,纺城的高速发展除了柯桥区委区政府领导有方外,纺城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时俱进的意识、热情积极的态度也是成就纺城宏伟蓝图的重要因素。
在纺城,艰苦奋斗一直是“创一代”的标签,但更令记者意外的是,他们对新事物的积极接受态度。在如今电商风靡的市场,你仍可以看到已近花甲之年的经营户在学习网上贸易技术。他们表示,做了一辈子生意,现在出现了更便捷的经营方式,一定要亲自尝试,不能输给新一代创业者。的确,纺城前辈的态度让我们感到敬佩,也让我们感到骄傲,正是因为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创新思维方式,纺城的发展才能大步迈进,成为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地的典范。
当然,纺城人不仅会做生意,更是热情好客,纺城温文尔雅、乐于助人的形象也让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印象深刻。来自山东的面料采购商赵文华来中国轻纺城采购面料已经有4年,除了纺城面料种类齐全、款式新颖外,纺城人也深深感动着他。原来,赵文华第一次到纺城采购面料时,无意间将公文包忘在了其中一个门市部中,当时包里不仅有赵文华一天对接下来的样布和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还有大量的现金和第二天回程的火车票。正当赵文华万分焦急之时,门市部老板已经主动将公文包送到了他所住酒店的前台。这虽是一件小事,却一直让赵文华铭记至今。在这几年的面料采购中,纺城人对待订单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让赵文华赞不绝口。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纺城人,把青春献给了纺城,把活力带给了纺城,纺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面料汇聚于此,成为了“新柯桥人”。浙江凤凰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锡辉曾说过,“虽然我来自四川,但我更愿意说我是柯桥人,因为这片土地带给了我希望,我也希望能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回馈更多给这片土地。”像何锡辉一样想法的人在中国轻纺城不在少数,他们带着感恩的心拼搏于纺城,在这里建立自己的王国,也将纺城这座纺织之都更好地推向世界的舞台。(陈晓莉)
本刊记者-陈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