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 goodbye,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 来源: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宝宝,妈妈,再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4 14:58
通常在宝宝半岁时,妈妈就会重新回归工作岗位,宝宝的照管就交给了家里人。在妈妈第一次离开宝宝去上班时,往往都会遇到宝宝大哭的情况,如何让妈妈和宝宝轻松地度过这个阶段?本期心理专家为妈妈们支招。
妈妈要迈出第一步
妈妈能勇敢的面对分离带来的一系列情绪,同时能承担下来有条不紊的处理,这就让宝宝有一个机会去体验困难的情景然后学习和面对。
宝宝发现妈妈能包容自己的时候心里面也会放松很多,无论怎么样妈妈总是会接纳了解她,即使这一切对母婴都不容易,但这种接纳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当然,妈妈也会面临很多的考验,内心会有很多焦虑,比如这么做是不是正确的?自己有没有信心坚持下去?宝宝伤心和不安自己是不是能接受和处理?同时自己是否能处理好自己的担心愧疚和难过?宝宝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否保持平和?是不是能顺利引入其他人帮忙照顾宝宝和宝宝建立关系?
在分离的过渡期难免会有失落感,悲伤,焦虑,愤怒,但是只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和细心的处理,这些改变虽然会带来痛苦,但同时也会是新成长机会。比如宝宝因为妈妈的离开而焦虑不安或者愤怒的时候,妈妈能了解接受并及时处理,宝宝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可以表达不良情绪的,自己是可以的,是被接受的被允许的,他会感到自己仍然是可爱的。妈妈对宝宝的态度影响着宝宝对自己的看法,妈妈如同孩子的镜子一样,宝宝在妈妈那里确定自己是怎样的。
宝宝会很依赖妈妈,通常妈妈会觉得自己要重返职场的时候,恰恰是宝宝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妈妈会有罪恶感和愧疚感。这时越多的人支持和帮助妈妈,妈妈的愧疚感和担心就会越少,也越能轻松的和孩子相处,让孩子获得有质量的陪伴。
一定要跟孩子说“再见”
很多妈妈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就会选择偷偷的溜走,而没有道别。这是对宝宝来说是极为严重的打击。第一次分床,第一次外出上学等都包含着分离的因素。如果妈妈在这里处理的妥当,对宝宝来说会是宝贵的经验。
整体而言和宝宝说再见如同大人们之间道别一样,只是需要细节上多一些照顾。第一、妈妈在离开前如果事先告知宝宝自己要离开的话,会让宝宝的反应温和许多,这让他们的世界变得可预测,有一定的掌控度,有一些准备。
比如妈妈可以在周日下午就对宝宝说:“妈妈明天要开始工作咯,明天早上起来妈妈要去上班,但是会有婆婆带你玩,妈妈会在下午七点的时候回来抱你。”
重点是妈妈告诉宝宝自己在什么时候要离开,这中间有谁可以照顾他,妈妈会在什么时候回来。这样可以避免妈妈突然的没有一点准备的分离而让宝宝陷入混乱和不安。
如果妈妈要出差,妈妈还可以拿出地图,在地图上标记现在我们再哪里,妈妈明天将会去哪里。在日历上标记今天是什么时候,妈妈在什么时候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宝宝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的载体,给他有一个想象的空间,你问宝宝:“妈妈去哪里啦?”他会指着地图告诉你:“妈妈在这里。”
和宝宝有交流很重要,即使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是宝宝依然会从妈妈口中听到“再见”,会从妈妈的挥手,声音,语调或者拥抱等去了解,这些代表妈妈要离开。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宝宝而言妈妈离开一天已经是很长的时间,在哺乳期的妈妈需要尽量减少出差的次数。研究发现,妈妈离开宝宝三天对宝宝而言会是一个创伤的可能,离开七天创伤肯定会形成。
文/李炎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