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国产手机品牌力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米,华为,魅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0 17:45
品牌力这三个字,比较虚,感受起来比较直观,键盘噼里啪啦敲出来,说不太清楚。还是按最简单的方法,一个一个来。
【小米:活在抢购之后】
小米现在的品牌号召力那是相当可以,这个可以建立在一种对抢购的“饥荒式回忆”上,类似于八零后的父母常年念叨“我们小的时候可是饭都吃不饱的,看你们现在多幸福。”同样地,当年抢购的小米,那可是,现在开完发布会就基本已经现货的红米Note3用户,不一定能懂那种艰辛和不易。
细细要论小米的品牌力,有两件事构成,而且目前来看其他品牌短期内难以超越。
一是小米官网,能把品牌官网运营到一个巨额流量导入端口,而且是一个接近于综合性的数码电商平台,普天之下,除了苹果,只有小米一家。
从平衡车、彩电、耳机,到充电宝,到充电宝保护套,这个官网商品贩售如此一应俱全,如此照顾屌丝数码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更不用说什么手办T恤这些日杂产品。
能够运营如此成功的官网,小米值得让人尊敬。
二是传说中非常好用非常人性化的【操作系统】MIUI,一个小米诞生至今最大的节操值保留区域——强调是UI,不是OS,没有越俎代庖揩谷歌的油。
而为这一切做背书的,就是小米巨大的出货量,特别是2015年销量未达预期以后,主要走量的都是低端红米系列,愈发显得小米这两大优势突出——官网购买渠道通畅,MIUI装机量巨大,更新有保障。这在千元机血战中,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由于1999价位的逐步失守,以及小米Note承载着冲击高端价位的失败,小米这种在手机上的品牌力,更多集中在千元档位,也正是这样,用户的口碑出奇的好,各路碰瓷型数码评测也不会对千元机太过刁难。
而目前小米的问题在于:开放购买后,如何打造不同于“奇货可居”的新品牌形象,任重而道远。
【华为:我很丑可是我也温柔】
说到国产品牌,说到高端两个字,必须提到华为。碰巧最近华为最新一款千元机上市的同时,余承东扬言以后不会再做千元机。为华为手机的高端形象再一次做了官方背书。
细细一品,华为的品牌力感觉很有趣。
公认华为的手机“商务范”十足,可什么才算是商务范?乘头等舱、坐奔驰后排,还是挤公交、送快递?“商务”二字,实际上覆盖范围极广,上至上市企业高管下至街头贩夫走卒,大家只要不是吃遗产的宅家富二代,不是跳广场舞的退休老头老太,出门不都是为了弄点钱回家?
那么比“商务”二字更精准的,应该是“科技感”。而这三个字,华为是当得起的。
毕竟“掌握核心科技”,底气十足,想没有科技感都难。
从2015年底双十一销量鏖战的结果来看,华为多年以来重金投入研发已经开始进入硕果累累的丰收期了,大家之所以对华为品牌用脚投票,相当多数也是看重了华为作为”国产“这种科技硬实力的荣耀感。
非常希望华为能在屏幕、相机模块等其他手机核心部件上也能做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时候手持一款华为,“国货当自强”的心情恐怕就可以变成“国货已自强”了。
等等,你问我为什么不买华为的手机,一言以蔽之:丑。
审美的事情,总不能强行说服我吧?要不你送我一台?
华为的问题,是何时提高颜值到一线的水准?
【OPPO/VIVO/一加:我们不掐架】
走在街头,明眼人看一眼商铺门头,很容易发现,现在的手机实体店,除了电信运营商的营业厅,和依地域分布的连锁手机品牌店,只有三种手机品牌可以作为店铺门头,苹果、三星和OPPO/VIVO,相对而言,显然只有国产品牌最有可能真的是品牌代理或者授权经销商。
所以当你看到新闻说OPPO/VIVO已经是线下销量第一,根本用不着惊讶。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手机品牌如小米这般如日中天,但步步高这个品牌就是有这种后发实力,一统实体店这个看似鸡肋实则巨大金矿的传统渠道。
由于这种渠道的强势能力,加上从不加价抢购,加上高额广告费、高比例销售提成以外,品质有保证的产品质量,铸就了OPPO/VIVO相对于互联网品牌“各种撕X”的“闷声发大财”。
现在妹子们选手机,除了肾牌,肯定首选会有OPPO/VIVO,这就是一种品牌力的体现。
而且掌握实体渠道,从不加价抢购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在网络上大体没有人会黑你。反过来你去做营销也犯不着黑别人。
这就是OPPO/VIVO的另一大品牌力优势:不黑人,也不招黑。
这一点,在同样资本背景下,单独运作为互联网品牌的一加手机身上,看得更明显。
虽然一加的产品在同价位里面,各方面也就是相对平衡的中马,手感、用料还有点下马的风险,但奈何刘作虎为人谦和,品牌运营低调务实,在2014-2015年,国产互联网手机品牌在网上想尽一切办法互相诋毁的混战格局中,刘作虎及其品牌,简直是一股清流。
OPPO们的问题或许是,如何在强调影音配置之外,给人更多科技感、更多技术上锐意进取的印象?
声誉上有节操或许是国产品牌并不是特别顾及的一个品牌力构成,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去年这个时候购买了锤子手机一代的用户,在微博上会屡屡遭受路人的嘲讽,企业家为了营销不择手段,最后负面效应居然会放大到真金白银买单的消费者身上,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国产品牌才能无所畏惧“Hold住”。
可是消费者,你作为一个花钱的主,买谁不是买,你“Hold住”?
【中酷联:作为已经消失的联盟】
也许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知道,当年国产手机还存在一个“中华酷联”的联盟,那时候小米才刚刚崛起,国产手机的吆喝还和星宿派老仙的路数差不多。
现在中兴已经式微,至少在声量上,已经远远不及3G时代,倒是子品牌努比亚,多少还有一点牛逼的资本。
酷派,在和周鸿祎的合作道路上,成为了价格战的牺牲品,现在酷派已经妥妥的沦为千元机品牌,虽然市面上还有2000元以上的酷派产品,但看配置看诚意,还都是千元机的水平。
倒是周鸿祎的奇酷,在今年双十一大放异彩,增长势头之猛,可以说是二分之一个小米第二吧。
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的联想还是无法给人提供更好的有关品牌力的联想,就目前的形势看,似乎联想只能靠乐檬和摩托罗拉两条腿走路,自家的联想,恐怕还是老老实实印在电脑设备上比较稳妥。
以联想的渠道力,对消费者的理解力,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做的如此吃力,可见有些事情,的确是命中注定的。
脆弱的联盟覆灭,或许反映出国产手机格局的一大变局——互联网手机攻城略地的时代差不多结束了。
接下来,还是大家拿出真本事,搞定供应链,好好卖货,卖好货。
反正有没有互联网,天下的商业,永远是“不怕货比货”。
【魅族:消失的逼格】
在这期专题制作即将结束之时,同事说,这期内容是不是有点一水黑魅族了?不是我们黑魅族,而是单纯就手机市场坐而论道来说,这些年魅族的变化,槽点实在太多。
曾几何时,魅族是所有国产品牌情怀的源头,甚至在苹果和三星的专利诉讼中,魅族还被苹果当作安卓的原创设计,用来指责三星设计涉嫌抄袭。
但是现在的魅族已经成为微博上群众嘲笑的“道歉营销”品牌,搞成这样,大家也是万万没想到。
基本上2015年的魅族出品,和三年前的魅族出品,要不是还有三星专供的CPU加持品牌特色,基本上以前魅族所打造起来的那些口碑,现在全都没了。
代价是什么呢?李楠白永祥高兴地说:出货量啊!
魅族代表着一种更大规模的罗永浩式的失败,一种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闪转腾挪出一大堆经不起推敲的“品牌特色”。
不是黑魅族忘了初心,也不是觉得白永祥在发布会上普通话太差,这些其实都是水友才会关心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提到魅族,满眼就是“泯然众人矣”的既视感。
看来文艺小清新在赚钱这件事上,还是要向五大三粗的实力派低头。
本来还要提一个国产品牌HTC,考虑到这个品牌现在实在是凄凄惨惨空悲切也怪不得别人都是自己作死,我们也就放它一马。
以上,手机品牌太多,时间有限,篇幅有限,考虑到阅读本文的你主要是使用某品牌某款手机,为了降低眼部疲劳,先到这里,后续还有相关话题,敬请关注。
文/顾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