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推广PPP模式是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

  •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 关键字:财政部,史耀斌,PPP,供给侧改革
  • 发布时间:2016-03-05 14:44

  推广运用PPP,既涉及到理念、观念的转变,又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变革,这本身就是一个难活,也是一个细活,需要我们花费大的力气去推动它、创新它、实践它。

  从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探索了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通过推广、运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供给双引擎。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

  在项目建设方面,我们以示范项目建设为抓手,对示范项目实现嵌入式、全流程的管理,从PPP项目的合同制定、融资方式、收益回报机制、绩效管理、信用管理、担保机制等等方面加强业务指导,在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制度和机制的规划,给予技术的支持,加快示范项目的进度,保障项目实施的质量,打造了项目的标杆和样板。

  在政策方面,我们以健全政策扶持为支撑,创新性地发起设立了总规模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这个基金马上就要组建起来,来破解PPP融资难的问题,研究制定以奖代补的政策,重点引导和鼓励地方的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的项目。同时,我们不断完善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来加大PPP政策扶持的力度。

  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了政府主导基本建设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大力培养契约意识,打破了财政资金有限和投入方式单一的束缚,实现了财政目标、手段和金融工具的融合发力。我们转变了举债搞建设的粗放模式,以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并且注重PPP项目本身的风险防控,实现防风险和增活力的双重目标。同时,我们要跳出被动买单的漩涡,不断地推进现代财政体制的建立,促进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到目前我们初步统计,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项目有6650个,计划投资额8.7万亿元,涵盖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城市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

  但从长远看,要推动PPP持续健康的发展,关键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社会资本的安全感和可信度。PPP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合约的政府和社会合作的一种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分担、利益补偿等等,都需要而且也必须用合同的方式加以明确。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是平等的主体,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双方都要诚实守信,认真履约,这是顺利开展PPP项目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与传统的一次性项目审批不同,PPP的模式需要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在合同有效期内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价格进行持续的监管,并且将政府付费和使用者付费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相挂钩。这样才能够确保PPP项目在长达二三十年的合同期内,政府有能力及时、足额按照合同履约。为此,财政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明确要求统筹评估和控制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将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纳入公共预算的预算管理中,并且由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进行监管,从而履行政府合同义务形成,而且形成了有效的约束。这是我们国家在推广PPP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的实践。

  推广运用PPP,既涉及到理念、观念的转变,又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变革,这本身就是一个难活,也是一个细活,需要我们花费大的力气去推动它、创新它、实践它。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探索阶段,在观念的认识、工作机制、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等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亟待破题解决的难点。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PP的规范发展和项目实施进度,因此,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来健全机制,注重长效,我们要努力健全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补充法律法规的短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来助推项目的规范实施。我们目前正在打造覆盖全国统一高效的综合信息平台。

  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广PPP模式的潜力很大。“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加强供给侧的改革,推广PPP模式就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配合,涉及的范围广,受众的人群多,很多项目关系到重大的国计民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