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赌蒜”,我们还能投资什么

  “蒜你狠”卷土重来。段子手们高呼:张口一股蒜味儿的就是在炫富!

  经济学家指出,2001~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年均增速为22%,M2(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速为16%,这说明M2并不虚,只是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以及与之相伴的货币规模所创造出的经济增加值偏少了;而且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的效益不佳,投资回报率偏低。而“蒜你狠”、“往前葱”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货币流动性过剩,从而导致游资畅游农产品领域。

  再去“赌蒜”来不及也有风险,那么当下我们还能投资什么?

  避险情绪催生“蒜你狠”,资本配置“平淡是真”

  余丰慧(财经评论员)

  先说“蒜你狠”。已有农产品分析人士指出,从产量上看,2015年大蒜产量虽然减产,但减产幅度不大,还不足以推动蒜价大幅上调,但库存量减少、雨雪天气使得部分地区蒜苗冻害严重,从而对大蒜减产形成预判,这就成为炒作者介入市场的有力支撑点。

  再看抢购国债。4月10日,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销售的第一天,竟然出现国债比春运火车票还难买的情况,部分银行网点都来不及卖出一笔,额度就全部被抢光。

  两个案例互为犄角,我们来分析:首先,说明百姓手中存量财富潜力是巨大的,理财诉求是强烈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场各个层面都不缺流动性。然而,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却在持续发酵。这折射出流动性结构配置出了问题,而不是总量有问题。

  当前,中国理财投资,特别是适合普通百姓的理财投资渠道和安全稳定的环境不容乐观。股市风险大众所周知,民间高利贷、高息集资正在崩盘,P2P高息平台老板“跑路”,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下滑。在这种投资理财环境下,资金资本避险情绪严重,短平快地炒炒葱姜蒜,或者一窝蜂地抢购收益率略高、又有国家信用背书的国债,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从国际角度看,美联储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背向而行,正在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欧洲、中国、日本等经济体在宽松,而美国却要收紧货币,美联储加息预期又促使资本外流。新兴市场国家风险越来越大了。

  敏锐的资本已经洞察到这些,从而作出了投资方向上的选择:国债、黄金等避险保值品种。当务之急是,央行应该从抢购国债堪比抢购春运火车票的现象中看到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优化货币政策目标。

  看准大势,股权市场投资大有可为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平淡是真,高波动时代对高收益资产永远保持清醒。称职的宏观分析不一定能赚钱,但一定能避免亏钱。从2015年股市深度波动之后我们就建议大家超配现金类和债券类资产,低配股票类资产,很多人不屑一顾,认为还是股市最刺激。结果不甘于平淡的投资者几乎片甲不留,而甘于平淡的投资者保住了自己的财富。尽管短期的信贷放量和稳增长刺激可能会带来资产价格的上涨,不必怯战,但只要经济疲弱、企业难过、汇率失衡的基本面不变,那么千万不要恋战,对高收益资产永远留一份小心,因为这些资产要么是刀口舔血(高风险资产),要么是空中楼阁(高杠杆刷收益率),经济、政策和汇率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将其打回原形,比如2015年年中的去杠杆、年底的美联储加息、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打板子政策。还是那句老话,在资产价格的高波动时代,不要过于眷恋高收益,平淡是真,安全为上。

  但股票市场仍然是中国很多投资者重要的投资领域,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因为基础比较好。我们认为,股权市场投资大有可为,主要涉及与中国经济转型消费转型相关的行业。

  一是消费领域。我们应看到消费是转型不可遏制的趋势,民众对改善自身境遇、提升生活水准的动力,应成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原动力。此外,中国的市场细分程度远远不够,开拓细分市场的机会甚多。

  二是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制造是中国工业转型的必备条件,也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的唯一路径。股权投资在该领域将会大有作为。

  三是互联网领域。互联网市场广阔,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投资成功率较低。

  不妨投资美元之外其他被低估的货币

  李迅雷(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大家普遍存在两大预期,一是贬值预期,二是通胀预期。

  贬值预期下投资者的本能反应是配置美元,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比较健康的经济体。只有美联储有加息可能,加息又会导致美元走强。但从第一季度的表现看,年初至3月末经历了一个冲高回落的过程,目前的汇率水平与年初几乎没有变化,都在6.48左右这个位置。但实际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贬值的,3月份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较2月末贬值1.5%。但同时美元也是贬值的,美元指数从年初的99左右降至目前的94.5。因此,从短期来看,人民币贬值的判断似乎没有错,错的是为了避险而换了美元。

  今后中国的汇率政策还是会采取盯住美元的策略。既然过去人民币一直盯住美元,那么,今后估计也会如此。另一个隐含理由是,政府层面的理想目标,即中国2020年人均GDP要超过1万美元,若对美元大幅贬值,则不利于该目标的实现。所以,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倒可能是买美元之外的其他被低估的货币。

  通胀如何看?我认为中国经济会面临通胀压力,毕竟2015年的降准降息对CPI会有一个滞后拉动作用。但通胀应该是一个缓慢上升过程,2016年应该在3%以内,2017年也未必会超过3%。理由是CPI超过3%或会导致恶性通胀预期的产生,从而带来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故国家可能会像应对汇率贬值一样来管控通胀。如前所述,目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偏低,一旦通胀失控,则央行不得不紧缩货币,导致债券价格大跌,这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配置黄金应该是两全之策,既可以应对贬值,又可以应对通胀。因为全球性的货币超发是十分显见的,中国尤甚。目前债券的收益率偏低,且信用债的风险仍然存在,所以,债券应该减配。

  在海外资产配置方面,还是应该增加。据中国建设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海外资产在居民总资产中占比只有1.6%。中国投资者与境外投资者,包括与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投资者相比,海外资产配置过低,是导致大家对人民币贬值恐慌的主要原因。

  全球资产配置正当时,但需谨慎

  赵璧(旅美华人)

  进入2016年,全球资产配置成为我“朋友圈”里的热门词汇。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海外优质投资标的“买买买”的同时,富裕起来的国内高净值人士正越来越多地以移民、海外投资等方式下一盘海外资产配置的“大棋”。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买家已成为美国地产的最大外国买主,贡献销售额超过286亿美元,占总销售额1040亿美元的近三成。我有朋友2016年春节后在东京购置了两三套公寓,打算经营民宿。看上去,国内高净值人群越来越意识到,在不同国家配置不同资产,是分散风险、大幅提升资产收益率的最佳选择。

  其实作个横向比较,就会发现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并不高。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家庭海外资产配置目前约为15%左右,有些国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人,坐在家里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比例高达37%。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与旺盛的人气和超高的期待值相比,海外资产配置对资金实力和投资专业知识的要求都很高。建议投资者要充分了解被投资国的法律、税收、经济状况等,尤其是对海外投资的相关法律规定。另外,各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差异都很大,在投资之前要充分评估项目风险。必要的时候要遵从专业人士指导,比如如何最大限度规避资金欺诈、发展商破产、产权纠纷等风险;还应跳出以往国内投资的惯性思维和方法,比如追求短平快的投资思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