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此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由于在东南亚市场的支付使用量持续扩大,人民币1月份在全球支付的份额有所上升,稳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数据显示,人民币于2014年11月开始取代加元及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紧随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虽然2016年1月人民币支付金额下降5.7%,但所占的业务份额高于上个月,而从全球水平看,同期所有货币的支付金额下降了11.2%。1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份额为2.45%,较去年12月的2.31%进一步增加。去年11月,这一市场份额为2.28%。
报告同时显示,自2013年1月份以来,人民币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使用量第二大的货币。过去一年,马来西亚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之间人民币支付大幅增加68%,如果以3年为参照时间,这一增量更是高达214%。
解读: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年)》显示,近年来,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金额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4%。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截至2015年5月末,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实质性动用明显增加;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未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双边货币合作将继续稳步开展,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规模将进一步增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