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格局影响深重 当他少了那个纯正前腰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高洪波,佩兰
  • 发布时间:2016-06-02 15:01

  高洪波首度执教国家队的时期,他非常重视对纯前腰技术型球员的考察,他不仅重用邓卓翔,还征召过陈涛、王新欣、汪嵩、邵佳一等多名能够打前腰位置的球员进行考察,但是当他离开之后,这些球员就很难再在国家队找到位置了。不过当高洪波二度出山执教的时候,纯前腰类型的球员也在他的大名单中消失了,难道他也走上了佩兰的老路?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外援格局影响深重

  高洪波第一次执教国家队的时候是2009年中期,那时候中国足球还在反赌扫黑,还没有广州恒大改变整个中超的引援格局,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很多纯技术型国产前腰,在联赛里还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说邓卓翔在俱乐部还能有球踢,陈涛和王新欣在泰达的双前腰组合还能风生水起,王永珀在鲁能也没有被外援挤掉主力位置,在高洪波第一次从国家队下课以前,国产前腰其实还是在联赛中有一席之地的。

  但是随着恒大的强势升入中超,恒大引进了像孔卡这样千万元级别的组织核心,一下子就让各个俱乐部看到了巨大收效,也加大了投资的决心。过去中超联赛的引援都是放在两头的,中后卫和前锋线加强,中场留给中国球员去忙活,因为那时候想要买一个外援组织型中场是非常贵的,便宜的不可能淘到实用的好货,所以大家都用中国球员。但是恒大改变了引援格局之后,整个中超原来可以由中国球员占据的中场中路,再度被外援碾压,越来越多的中场核心球员必须给外援让路了,越来越多的中路球员被逐渐挤到边路上去了。是中国足球的外援格局逐渐改变了国家队的用人格局,佩兰在位时就说,为什么他总是让国脚客串,因为在很多位置上中国球员是重叠的,在一些位置上中国球员又是无人可用的。他放弃中场强调走边路,也是因为中国足球根本就没有一个好的国产组织型中场让他放心,所以只能放弃中场。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十轮联赛过后,中超助攻排行榜上,占据前三位的竟然都是中国球员,分别是郜林6个助攻、武磊5个助攻和荣昊4个助攻,在传威胁球数量最多的中超前50名球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四个国脚是郜林25个、武磊18个、蒿俊闵16和于汉超14个。这两项数据结合来看,又是郜林和武磊遥遥领先,如果再从效率上进行调整排位的话,那么郜林平均31.2分钟传一次威胁球还是国脚第一;然后是于汉超39.6一次威胁球排第二;蒿俊闵44.3分钟传一次第三,武磊50.7分钟传一次威胁球排第四。从整个数量到效率,都是这四个国脚处于领先位置。那么传威胁球、助攻,这最应该是谁来刷的数据呢?看看跟他们一起上榜的外援在这些数据上领先的都是谁?传威胁球方面最多的是孔卡,然后是瓜林、莫雷诺(申花)、蒙特罗和奥古斯托、伊沃。他们全部都是清一色的中路球员,事实上无论是武磊、还是郜林、加上于汉超,他们都被外援挤到了边路,附带的,在射门机会上也让位于外援更多,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在球队立足,他们就不得不扮演起更多辅助者的角色,更多为队友创造机会、传威胁球、助攻,甚至在助攻数据上,几名中国球员暂时都把外援挤到了后面,干起了本来是前腰或者进攻组织者干的活,虽然说他们也都各自有联赛进球,但是实际上他们在联赛里真正干的活,要比纯射手要多得多。

  说到这里,就可以顺便提一下董学升,董学升在进球数据方面,无论是进球数,还是进球效率,没有一个国脚能够跟他媲美,8场比赛6个进球(截至第十轮),平均95分钟打进一粒入球,颇有国际射手的风范。这里面除了董学升超强的把握机会能力方面,还跟他在球队里承担的角色比较“纯粹”有关。李铁对他的要求就是进球,他不需要像其他国脚那样又是射手、又是前场进攻组织者,同时还得扮演给队友助攻的多重角色,因为华夏幸福这些方面前场外援全部能够包揽,董学升只要跟着他们做好配合就行了。

  现在看来,外援引进的格局对于中国球员在联赛中扮演的角色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各队的踢法确实给不了中前场由中国球员来扮演核心组织者的空间了,越来越多“一专多能”型的国脚横空出世,什么都会一些,什么都可以辅助着外援去做,但是真正什么是中国球员核心主力承担的角色,至少在进攻方面来说,除了董学升目前进球数据十分亮眼可以跟外援平分秋色外,其他的很难挑出来。这样给国家队造成的影响就是,当我们打国际大赛需要国脚独自完成进攻组织等重要角色扮演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与在联赛中扮演的职责不同而产生水平上的差异。因此高洪波想要再复制他第一次带队时那样的打法,想要找到一个真正纯粹的前腰很难了,他只能是通过改造。他让武磊、张稀哲都尝试过前腰的位置,他以前在国家队还尝试过让蒿俊闵练习打前腰,在打完了世预赛两场关键战役后,高洪波肯定要为12强赛重新确定一个更稳固的阵容,毕竟这次带队又补充了不少新人,如何磨合好这批新人和旧人的组合,将是决定他未来成绩的关键。

  高家军用人相对灵活

  世预赛成绩不佳后,很多人都批评佩兰的战术,但是昔日贵州人和主帅朱炯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联赛中多数球队的战术限定了国家队战术选择,找替罪羊是容易的,实质性(地)的提升看来是遥遥无期的。”朱炯直接点出了佩兰受制于国脚资源的问题。佩兰最喜欢用的18人当中,就中轴线而言,正印中锋只有杨旭一个人,包括郜林都不算是纯中锋,因为他在俱乐部经常踢边路;影锋有两人,于大宝和武磊,他们也可以说是边锋,因为都喜欢活跃在右路,佩兰把于大宝和武磊也都放在过中间,可让他们打中锋;中场中路有郑智、吴曦和蔡慧康,他们三个人中,郑智和吴曦都可以打前腰,但是他们在各自俱乐部踢的都不是前腰,而是中前卫,也可以说是组织型中场,他们的角色主要是辅佐外援,而不是负责纯进攻组织角色的;蔡慧康是纯正防守型后腰;而中后卫方面,原本梅方和冯潇霆是两个纯正中后卫,但是佩兰后期弃用了冯潇霆,他坚持用张琳芃担任其中一个主力中后卫,然后另外一个不断调整跟张琳芃搭配的人选。作为正印中锋的杨旭,无论是首发场次和出场时间,都只能排在11人之外,因为国家队首发阵容中经常是“无锋战术”;而后防线上,梅方虽然是中后卫,但并不是俱乐部的绝对主力,张琳芃不是中后卫,但是却一直客串;可以说国家队整个中轴线:没有前锋、缺少前腰、中后卫纯度不纯,这些其实是国家队一直潜在的问题。

  对于佩兰这种乾坤大挪移式的用人方式,他自己曾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说过:“中超中后卫的位置上大多数都被外援占据着,所以我认为目前中国球员能够打好中后卫这个位置的也就是我手上这几个球员。张琳芃有能力打中后卫,任航在江苏打三后卫的时候,他也能客串中后卫。我当然希望球员在国家队打俱乐部熟悉的位置,但也有事与愿违的时候,至少在我们集训的时候,这几名球员的表现是让我满意的。”

  从佩兰的话来看,他的资源问题有中超的现实问题,也有他自己选人的问题。而高洪波是怎么做的呢?

  在整个后防线的人选上,他选择了正印中后卫冯潇霆、石柯和李昂三人;事实上任航也是可以打中后卫的,在他的国家队里也打过中后卫,无论是正印还是客串他都不缺人;在边后卫的问题上,左后卫他有任航、荣昊、丁海峰、李学鹏四个选择,右后卫有张呈栋、赵明剑和王彤三个选择;因此整个后防线他都不缺在俱乐部打习惯性位置的球员;不用像佩兰那样,非得用一些非主力或者不是该位置上的人。至于前场,高洪波面临最大的难题,可能就是他原来最习惯于使用的传统型前腰没有了,但是,从数据上看,武磊和郜林,他们都能够在前场担任传球、助攻和射手的角色,因为高洪波不像佩兰那样,一定非要使用边路下底传中战术,所以中路必须要有个会包抄的正印中锋,使得选人特别有局限性,高洪波在中前场的战术相对灵活,射门不一定是中锋完成,可以用边锋内切,影锋插上、禁区前定位球多种战术。其中在对阵马尔代夫一战中,姜宁就是在右边锋的位置上独中三元,对阵卡塔尔的比赛,武磊在中路,黄博文在后腰位置上,都有进球。比起佩兰固执的打边路,高洪波用人更加灵活,进攻套路更加多样化,所以他应该暂时没有佩兰那种卡着一种标准、一种战术的用人的局限性困扰。

  记者贾岩峰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