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无利而不往。直播在今年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当然中间存在着不少利益。总结一下,目前直播平台的核心盈利方式是广告赞助和增值服务。
在广告赞助方面,广告是直播平台的常规业务,商业赞助是今年新兴的业务。例如,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官方赞助商欧莱雅邀请了樊野、章元一、雌和尚作为主播在美拍上进行直播。
在增值服务方面,主要是打赏费用的分成。网络直播平台为主播和粉丝提供平台,主播在直播平台上提供经验分享,或者才艺表演等内容,依靠粉丝的红包打赏或虚拟礼物来获得收入,直播平台根据不同等级或类别设置了礼物,分别对应现实中不同额度的费用,粉丝购买礼物赠送给主播产生了收入,主播和平台分成。主播的粉丝越多,受欢迎程度越高,获得的利润也就更高。
在利润的分配上,有两种模式,如果是两方分配,比例大致为6:4;如果是三方分,比例大致为6:3:1。总体而言,平台收入6成。
具体来说,直播的分配主体如果分为三方,主播、工会和直播平台,比如YY和9158,分成比例大多在主播30%,工会10%和平台60%。在一些小平台上,可能会达到55分成。
如果没有工会,如六间房,仅有主播和平台两方分成,比例大多在主播40%,平台60%。部分平台为主播设置了底薪,再根据流量和礼物表现进行分成,这部分的主播分成比例仍大多在30%-40%左右,平台分成约60%。
据此,可以简单测算出平台收入。假设在一个大型平台上,有1000主播,每个主播每年产生收入50万,那么一年收入可达到5亿元,按照64分成原则,平台获得3亿元。3亿元收入,意味着什么?可能还支付不了运营成本。这个数字肯定不准确。但是可以显示出,直播平台的发展,受制于主播数量。如果你的直播平台盈利模式过度依赖主播,而主播又是各家拼抢的重点资源,那么你在未来竞争中将会面临利润下滑的可能。
再看看游戏直播,现在市场规模11.7亿元,被五家主流平台一分,平均每家分到手约2.4亿元。
要知道,直播成本不老小。游戏直播的主要成本包括带宽、内容、运营三个方面。其中宽带的成本大概占40%,内容费用包括版权、赛事和战队,成本在30%-40%,运营成本约为20%,如果有推广,则还需要额外的成本。2.4亿元再减掉一多半成本,利润能剩下多少?或许能赚一点,一点点而已。当然,这个市场还没有充分的成长起来,未来还是有空间的。
网络直播其实是“贵族”的玩具。
原因有二:
第一,网络成本。网络直播运营中需要消耗巨大的服务器和带宽成本。直播中的所有信息数据的存储、传输都在云端,需要庞大的服务器数量和带宽支持。就按CDN一项来看,照业内的标准,假设按照峰值在线人数100万每人消耗1M流量来结算,就意味着带宽至少为1T(1T=1024G)。
1T的现在市场价大约是每月2000万。而据官方新闻显示,不少平台峰值人数往往不止百万,由此形成的费用更为惊人。以欢聚时代为例,媒体报道显示,仅2015年第四季度就需要支出1.611亿元的带宽成本。
第二,主播成本。知名游戏电竞主播在各大平台的争抢下成为抢手资源,主播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平台与知名游戏主播的合作方式大多是巨额底薪加分成模式,许多知名主播如若风等,签约底薪在2000万左右。根据媒体报道,2016年2月,电竞女神miss签约虎牙,竟然达成了年薪3000万的天价。而在一年前,miss与其前东家龙珠直播达成的年薪还是1700万,由此可见知名主播的身价增长速度之快着实令人惊叹。
由于直播的运营成本较高,带宽等基础技术投入很大,聘请知名主播也有很大成本投入,很多平台处于亏损状态。虽然直播平台的盈利方式看似多样,但大多数主要依靠的盈利来自于“增值服务”,商业模式比较单一。而对于粉丝经济的高度依赖,使得平台主播尤为重要,一旦主播跳槽,就会损失大量用户,这也导致了重金争抢主播的情况。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下,直播平台的盈利情况仍然不够理想。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直播行业的大小独角兽平台终于出现了。
第一个独角兽,当然是斗鱼TV。在2015年11月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后,基金公司给斗鱼估值10亿美元,成立短短两年时间,便成为了直播行业的“独角兽企业”。
第二个是美拍。这家低调的平台,背后是美图公司,早在2014年累积融资达到3.6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近期据传又在进行巨额的融资。
第三个,是准独角兽,2015年成立的熊猫TV。在完成天使轮融资后便估值25亿人民币。
第四个,无法忽视的行业先行者。早在2012年已上市的YY母公司欢聚时代目前估值已达到了38亿美元。国内上市的天鸽互动,总市值也超过10亿美元。
在动辄烧掉上亿美元的投资面前,那些初创的、还处于早期的新创平台,除了展示一下玩票的情怀,还会剩下什么?(本文整理自搜狐,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