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导航一个管窥智能手机终端决战之最佳样本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智能手机终端
  • 发布时间:2010-11-01 13:27
  2002年,中国移动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服务,随即引起了关于用户隐私的讨论,由于当时使用手机服务的大都是相对高端的人群,而且当时的LBS服务仅限于定位,没有其他的增值服务,因此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加,LBS又一次开始成为了热点。2010年3月,数家风险投资机构对基于位置的生活服务网站FourSquare作出了近1亿美元的估值,这家网站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拥有了超过100万的深度使用用户。而在此之前的2010年1月底,诺基亚宣布其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上的步行和驾驶导航将全部免费,新版Ovi地图将包含74个国家46种语言的语音导航、10多个国家的交通信息以及180多个国家的详细地图。

  更早一点的时候,全球范围内曾经出现过包括GyPSii、贝多等一系列基于LBS的手机社交服务,不过由于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往往都是碎片化和随机的,这些仅提供社交服务的LBS服务商并不能拥有足够的用户黏度。换句话说,用户需要更丰富的基于LBS的各种信息引导服务。

  “位置”产业链初探

  之所以LBS出现很久但一直未被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应用提供商在发展初期把LBS定位为“位置”服务,而没有更深地挖掘位置信息背后的价值。正如诺基亚全球副总裁、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邓元鋆所说,“位置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其实,单就位置信息本身来说,其价值的确不大,因为恐怕没有哪个用户会仅仅为了知道自己在哪买单,原因很简单,如果只是要知道自己在哪,在路边找人问路或许比用LBS更靠谱。LBS的实际价值,在于其可以提供的周边信息。

  如果我们把用户的位置看成原点,围绕这个原点的大量信息点可以被数字化并在数字地图上展现出来,其结果就是以用户当前所在位置为原点的一个坐标系,服务商完全可以以这个原点为中心,整合、组织和分发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有用信息。毫无疑问,对于用户和商户来说,这样的整合都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成熟的LBS应用其实包含两个阶段,定位和发布信息,首先需要通过GPS、基站、Wi-Fi等方式确定用户的位置,这一阶段虽然存在一些政策性的约束,但是技术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现在高端手机都已经具备了GPS或A-GPS定位功能,中低端手机还可以通过搜索和获取手机基站的位置进行三角定位。第二阶段则是从数据库中获取周边的信息点。发布信息,则是通过对周边信息点的获取和整合,向用户推送所需要的信息。这一阶段则因为3G的上马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而逐步成熟。

  动静之间 商机闪现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由于个人应用领域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所以目前移动位置服务应用仍然以政府和企业应用为主。2009年个人应用市场规模为6.73亿元,政府与行业应用市场达到16.45亿元,两者总计达23.18亿元.终端用户规模方面,2009年移动位置服务的个人用户规模大约在1000万左右,其中包括大量免费软件用户。在用户占有方面,使用率最高的是谷歌地图,占市场份额的52.6%;其次是高德的迷你地图,使用率35.8%;NoklaMap/Route 66则凭借终端内置占据第三位,使用率为20.5%。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Frost & Sullivan电信咨询顾问林起劲曾表示,近年来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大大推动了LBS应用的普及,一方面在日益强大的智能终端硬件性能(如GPS模块支持、3D加速)和系统软件(如触控界面)支持下,LBS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地图展现、更亲和的仿真界面和3D效果;另—方面,智能手机能够将LBS与Web2.O理念(如SNS、UGC/UGE应用)结合起来,这大大增加了LBS应用空间和实际价值。

  从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来看,基于LBS的个人应用导航目前还处于爆发的前夜,到2011年,个人应用规模将赶上政府和行业应用规模,到2012年,个人应用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元。在终端用户方面,预计2012年使用用户将达到5000万左右。

  更多应用的可能

  事实上,现有的LBS服务并不能让用户满意,原因很简单,因为目前的LBS服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绝大多数服务商都只能为用户提供普适服务,而对于更进一步要求的个性化服务,还没有哪家服务商可以提供。

  不过我们相信,这将是LBS服务未来重要的趋势。因为用户对LBS服务的深入使用,LBS服务商的服务器上已经积累和沉淀了大量用户使用数据,通过对这些用户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之后,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另一方面,终端的发展也将推动LBS服务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大大推动了LBS应用的普及。在智能终端硬件功能包括GPS模块支持、3D加速等和系统软件如触控界面支持下,移动位置服务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地图展现、更具有亲和力的仿真界面和3D效果。

  玩转位置服务

  细数基于位置的社交服务

  Google Latitude

  Google Latitude(谷歌纵横)是Google推出的基于位置的社交服务,目前在PC和手机上都可以使用,当然,大部分用户都是在手机上使用。Google Latitude可以让用户通过GPS、无线基站或是Wi-Fi基站对自身进行定位,然后将地理位置信息分享给Google好友,或是直接显示在Google Maps中,如果得到允许,还可以显示与好友的距离。目前,Google Latitude提供Android、BlackBerry、Symbian、iPHone和Windows Phone版本,不过,据说因为苹果的要求,iPhone版的Google Latitude是网页应用而非应用程序,目的是避免和iPhone内置的GoogleMaps发生混淆。

  GvPSii图钉

  图钉(GvPSii)是一款来自荷兰的LBS社交服务,由移动社交服务供应商GeoSolutiOns推出,其中国数据中心刚刚启动,并已经与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合作,联合面向中国联通iPhone用户推出最新3G SNS服务——由你社区。

  图钉客户端目前支持数百款手机和几乎所有的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以让用户以位置为关键字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并展开互动的综合性定位技术以及社交需求的新型应用,其主要使用移动基站定位。在进入中国之后,图钉也在进行一些本地化的改进。

  签到获取优惠的服务

  Fourquare

  Foursquare的兴起使得LBS又一次成为了热门话题。Foursquare的使用方式是由用户签到(check in)自己所在的位置,通过TWitter、Facebook等把自己的位置发布出去,与朋友一起分享。Foursquare会对用户每次“签到”、“发言”、“贴士”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用户标注的位置越多,签到某个场所的频率越高,获得的积分就越多,从而获得相应等级的徽章(badge),60天内签到次数最多的用户,就会成为某个商家的“Mayor”(主人),享受商家给予的优惠与折扣。

  街旁

  Foursquare在美国火爆之后,国内涌出了不下10个模仿者,街旁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街旁的产品包括iOS、Android两个系统客户端,同时还有普通WAP和高级WAP页面。除普通WAP页面之外,其它三种类别的街旁产品均是采用Html5语言的WAP页面,而不是传统的固定客户端。在规则制定上,街旁与Foursquare非常类似。

  街旁于2010年5月13日正式上线,7月就与苹果浦东零售店开幕联合做了签到送Tee的活动,随后还在北京、上海等地与众多实体商家进行了很多合作。到目前为止,不到20秒就有一个用户在街旁上进行签到。

  基于位置的团购服务

  拉手四方

  拉手四方团队的前一个作品拉手网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团购网站,已经在超过100个城市开展了业务。在拉手网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拉手团队又推出了拉手四方。

  拉手网创始人吴波认为,团购网站的特点就是时间性强,但是地域性却严重不足,可玩性也值得怀疑,用户登录拉手网可能只是为了看一眼今天的团购信息,无法保证用户的在线时间。而Foursquare模式的问题在于用户可以随时“签到”,但是这样的玩法在一段时间过后可能无法保留住用户的兴趣,不能为用户带来实惠,也没有办法给公司带来相应的利益。于是,吴波将LBS和团购模式结合,推出了拉手四方。

  拉手四方与目前国内其他LBS服务不同的是:用户进入拉手四方,不仅仅可以通过“签到”实现与其他LBS应用相同的报到自己所在位置,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把自己的位置发布出去,还可以获得商家给予的折扣,或者参与自己所在范围内的团购活动。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类似的服务提供商。

  GroupTabs

  在美国,GroupTabs也推出了与公司同名的LBS服务.GroupTabs服务具有让用户在本地企业或服务场所“签到”的功能,同时,用户还可以利用GroupTabs的“签到”来获取特别的优惠商品。目前GroupTabs只与本地企业合作,并且只在有足够多的用户签到的时候才提供这种交易,这种商业模式类似于目前正热门的GroupTabs团购服务模式。

  GroupTabs的出发点和拉手四方很类似。因为用户在利用类似于Foursquare的服务进行签到的时候,签到最多的用户并不能因此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如果签到不能带来切实的回报,有些用户就不会认为它具有价值。WeReward的“签到赚回馈”计划,Topguest的旅行奖励计划和Shopkickde的移动交易提醒服务等类似服务都是为了让签到对用户具有价值。

  同时,GroupTabs并不会取代现有的类似服务,而是自动选择用户之前所使用的服务。GroupTabs一开始就支持Foursquare帐号,之后还可以支持Brightkite和Gowalla帐号,也会支持Twitter和Facebook帐号。目前,GroupTabs是一个网页应用程序,随后将提供一个Android版本的本地应用程序,也可能会提供BlacKBerrv版本。

  基于已有资源的多元结合社交服务

  游玩网

  游玩网是由盛大推出的基于位置地点的SNS服务,目前手机客户端已经推出了iPhone、Android和WAP版。目前游玩网中的主要应用还是LBS的典型应用“签到”,用户可以在地图中选择相应位置签到,并成为某地地主。由于这一服务刚上线没几个月,盛大并没有针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只是在游玩网网站新增了手机端下载页面。

  不过,由于游玩网与盛大通行证打通了数据系统,也就是说,在盛大所有平台上的用户都可以直接登录到游玩网,而且还可以在游玩网中与游戏中的伙伴进行交互。这一特点充满了想象空间。同时,目前游玩网已经提供了类似于微博的功能。另外,游玩网的iPhone客户端还使用了AR增强现实功能。

  大众点评网

  大众点评网的LBS之路起步得比较晚,目前大众点评网已经提供了Android和iPhone的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可以用GPS定位当前的位置,无需输入任何关键词,即可自动搜索附近餐馆,当然也可以用关键词查看附近的餐厅和点评信息。

  大众点评网的位置服务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在于,大众点评网拥有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丰富商户数据库和大量愿意贡献内容的用户。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众点评网已有接近100万家商户数据,覆盖中国近500个城市,由于与商家的良好关系,大众点评网在签到后的激励手段上也更有优势。不过,大众点评网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要把签到和商家优惠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情,目前,在大众点评网上有优惠的商家并不算多,如何推动商家接受“签到换优惠”的模式,还是个有点难度的问题。另—方面,由于大众点评网上的用户都是独立的个体,用户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网站服务对于用户的黏度还不够。

  运营商:被遗忘的时光流年

  就在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都在疯狂追捧着基于LBS的各项服务的时候,有一个最应该参与其中的角色,却似乎失去了声音,这就是运营商。

  虽然目前已有不少手机产品都配备了GPS功能,但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基站定位依然会是LBS不可或缺的信息,而基站信息就是由运营商提供的,说到底,运营商应该是最适合做这个服务的人,可是现在的结果却是运营商似乎已经被边缘化,沦为简单的底层信息提供商。

  在3G市场开始升温的关键点,运营商大力推进定制手机,为的就是掌控更高ARPU值的数据业务。而现在的情形肯定不是运营商想要的结果。事实上,因为LBS对运营商还有技术上的需求,因此LBS服务商对运营商还有一定的忌惮,而对于其他只使用数据通道的增值服务商来说,运营商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管道,其力推的定制手机甚至是定制操作系统似乎并没有实现之前的预期。

  运营商扎堆定制

  “2G时代的定制手机比较少,运营商基本上以集采为主,定制的比较少。进入3G时代之后,数据业务在收入中的权重提高,因此运营商通常都会深度定制手机功能,中国移动甚至还自己推出操作系统。”一位曾任职著名通信行业媒体主编的业内人士这样对笔者表示。

  “运营商通过定制实现了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对于3G时代全球运营商定制的潮流,中国联通个人客户部处长任志国表示,定制模式的产业链以运营商为核心,包括终端厂商、芯片厂商和制造商,共同面对消费者提供服务。目前全球运营商当中前50强的运营商都支持定制,2009年仅WCDMA手机的定制就超过3000万部。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是全业务运营商,而且都在希望从“通道”向“服务平台”转变。运营商需要通过3G定制手机将用户吸引进来,然后用3G数据服务留住用户,并进一步提高ARPU值。为此,三大运营商都拿出了自己的法宝。

  拿到了最完善的3G网络WCDMA的中国联通经过几番波折签下了苹果,首先是iPhone 3GS,近期又开卖iPad和iPhone 4等明星终端;但是在数据服务方面,苹果最有价值的App Store和iTunes都没能登陆中国市场,中国联通暂时也还没能拿出替代品。而且客观来说,在中国市场,苹果的移动终端产品毕竟还属于高端手机,再加上庞大的水货市场,能为中国联通贡献的收入将非常有限。

  自成一家的中国移动推出了OPhone,也拉拢了众多国内外手机厂家加入其阵营。不过,有运营商内部的朋友透露,OPhone目前的销量与之前的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而在各个论坛上,也经常可以看到Ophone的用户对于内置的增值服务不满的帖子。另外,中国移动虽然早早引入了BbackBerry,但一直在高端用户中推广,并且BbackBerry没有TD-SCDMA版本,因此还无法为中国移动的3G战略提供实质的帮助。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在3G市场的动作最大,用户数量增长也最快。通过与酷派等厂商合作推出天翼互联网手机,中国电信已经开始在3G高端市场发力。最近,中国电信更是与加拿大RIM公司达成销售协议,将在中国市场销售BlackBerry手机和提供服务。

  数据业务入口之争

  事实上,运营商对手机的所谓“深度定制”究竟应该深入到哪个阶段,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在2G时代,运营商的定制一般是在SIM卡或是手机菜单中嵌入一些内容,让用户可以快速选择。进入3G时代之后,运营商的定制应该如何进行?

  和操作系统紧密结合成了运营商的新选择。在国外,来自澳大利亚的Telstra(澳洲电信)在使用Windows Phone 7架构中的多媒体中心、游戏中心等属于同一级别,为用户带来快速简单、内容丰富的消息,包括新闻、天气和体育等。这是3G时代运营商定制手机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中国移动的OPhone策略无疑更加深入。通过使用Android的的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中国移动推出了第一款由运营商完全主导的手机操作系统。从笔者对OPhone手机的试用来看,OPhone内置了大量中国移动的服务占满,其中以收费服务为主。

  运营商这种“简单粗暴”的霸占数据业务入口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在8月中旬公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报告,中国移动OPhone手机当季出货17.4万部,而同期中国移动TD-SCDMA在网用户数1046.1万。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并不愿意为中国移动的一厢情愿买单。

  对于运营商而言,统一定制终端操作平台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统一业务和应用平台,减少运营商推广业务时需要适配不同平台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看来,这似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运营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通吃产业链的上下游。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将自己并不擅长的对数据业务的深耕作交给更加专业的合作伙伴完成,这才是运营商在3G时代的应有态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