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痞与后嬉皮

  • 来源:留学生
  • 关键字:雅痞,后嬉皮,时尚
  • 发布时间:2016-08-09 13:41

  在时尚界的广告圈内,你可以发现大多数模特都是很年轻的。尤其是西方社会中,时尚是年轻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时尚选择的首要面貌,衣服着装透露着自己的审美品味和一定的价值选择。标签化的手法也是年轻人用来寻找群体,获得归属感的有效捷径。同时身处全民偶像的时代,年轻人的模仿意识,使其更加注重时尚,一种对名流的追求和对偶像的学习。

  无论朋克还是雅痞的服饰都是特定群体的象征,通过衣服可以加速分类,既是个性化的选择,某种程度而言也是社会中的“群落现象”。在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下,年轻人往往需要社群的支持,在组织中获得同伴的认可,帮助组织延伸社会中的份额,加强自身的存在感。例如热爱重金属摇滚的青年往往偏好皮衣和机车,而嘻哈青年则偏爱鸭舌帽和球鞋。这两大青年群体像是两个标签,两种文化的发展延伸。通过不断推陈出新和沿袭,来“召唤”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所以说时尚是世界文化碰撞和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

  雅痞士

  和国内的小资相比,国外也有着一群具有类似特质的年轻人——雅皮士。在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批年轻的职业人士中逐渐形成的新人群,而到了80年代甚至从出现了更细化的雅皮士群体分支。雅皮士的年龄处于25-30岁之间,对自我要求高,深刻懂得社会规则,知道的社会地位并有意跻身上流社会。他们一般有着高薪的职业,也会成群结队出没,而且为了提高自身的消费能力,雅皮士一般都没有小孩。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住在很好的公寓,开好车和常常进高档餐厅约会。同时他们也是市面上各自科技新产品和时尚奢侈单品的拥护者。雅皮士的生活主调就是拼命工作和尽情享乐,这一群体的最大特质常常是广告人的灵感源泉。

  作为社会中的后起之秀,年轻的雅痞群体也会在社群中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这个呈上升态势的阶段。当遇到年长且竞争力有所下降的一些人群,例如乡绅们。双方就会产生一定的碰撞,甚至引起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的反感,反对者会认为雅皮士是利己主义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叛。雅皮士的大量流入会导致一个社群的人群结构比例失衡。甚至在有些地方,雅皮士是一个贬义词。许多人讨厌这个标签,认为它是唯物和功利的代名词,过于强调社会阶层的高低。而有一些人则因为媒体的讽刺报道对雅皮士持保留态度。

  在二十多岁的年轻气盛时期,雅皮士的独身和利己也应当是情理之中,他们的享乐主义带动了自身对于职业发展中的追求和坚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收入和低负担必定刺激了消费经济。

  雅皮士风格指南

  1.从一件定制的衬衫开始确立雅痞基调,无论男女,一件贴身剪裁的纽扣衬衫都是首选,外搭羊毛衫就是很经典的雅痞上身。当地城市周边寻找一些小众独立设计品牌的买手店,往往也可以找到很好的“雅痞味”衬衫。

  2.必备单品之一是白色或者灰色的V领T恤,这和后嬉皮风有点重合,但是雅痞相对更“小资”,T恤的材质相对昂贵和柔软。而女生的雅痞风格借由铅笔裙,连衣裙和包臀裙来体现。

  3.尝试不同样式的修身夹克,这会使得你的雅痞风格深入人心,留意各种不同设计的夹克,尝试不一样的颜色。但要保证是修身和好品质的夹克衫,会让你在办公室大放异彩。

  4.在正式的场合,修身甚至稍微贴身设计的西装外套也很重要,加上一些别出心裁的个性化袖扣,再配上细款领带将显得更有味道。

  5.一双高质量的皮鞋,注重保养和保持锃亮。皮鞋选漆皮材质会更加分。

  6.上世纪20年代的大背头已经不适用,留一头干净简洁低调的发型更合适。简单的发型更白搭,既可办公又可百搭。

  后嬉皮士

  据著名的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的记录,对于后嬉皮士的定义是“一群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反文化、宣扬独立思考、带有激进的政治立场,热爱艺术和独立摇滚。具有创造力和幽默感。这一群体多出现在世界性的文化中心,如纽约、芝加哥等。嬉皮士们对于时尚文化多样性的延伸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本身就是小众品牌和古着、独立设计的爱好者。这有效得与千篇一律的商业快消品抗衡。正是他们对商业和消费社会的排斥,通常嬉皮士们都没有固定或者高薪体面的工作,当然他们也并不在乎。他们喜欢在咖啡店打零工,喜欢玩车库乐队,生活松散衣着随意,而且时常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气场。他们的生活方式自信和坚定,处在边缘也并不在意他人看法的态度。而只要是边缘的事物永远有不同的声音。

  1948年,纽约时报书评人安娜托尔·布洛雅曾出版过一本书《A Portrait of the Hipster》(《一张后嬉皮士的自画像》),布洛雅企图对这个在格林威治村突然涌现的新群体做一个定义和分析。这一群体在当时颇受知识分子的追捧,认为这是一个带有英雄主义和反叛色彩的新标签。但是布洛雅却认为后嬉皮士们远比他们自身宣扬要反对的系统更加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独立诗人”、“独立音乐人”等,只要打上了“独立”的自我标签,就带有了一种自命不凡的处世态度。放言之于今天,这就是“套路”。所以这位犀利的书评在当时极力反对和讽刺后嬉皮士,也批判有意加入到这一大军的知识分子。

  后嬉皮士风格指南

  1.头发保持自然的状态,凌乱的头发和自然醒的感觉,不添加任何定型液更佳。模糊性别普遍认识的中性发型是后嬉皮士的一大特点。男士会选择留着络腮帮大胡子或者至少有蓄胡子的习惯,有些也会选择染一个突出的发色。

  2.混搭风,外套长短内外搭配,手上堆积三样以上手工饰品,戒指也是必需品。逛二手店买穿古着T恤,如果是长辈们退下来的旧衣服则更好。女生首选复古的花裙子,看起来随性自在又不是连锁店款式。

  3.旧物利用是一种节俭和良好的习惯,后嬉皮们则通过旧物利用的生活方式来证明自己不能被“潮流”定义。学会遏制住对新潮物品的疯狂追求,把生活中一切旧物重新利用起来,这也会带来很多新的乐趣。

  4.学小众的乐器,例如选择学尤克里里而不是钢琴。当人们称赞你的弹奏能力时装作一副轻松和不在乎的样子。听独立音乐而不是大众流行音乐,断定一个音乐人算不算“后嬉皮风”,只要问问你的“圈外”是不是不认识就可以了。

  6.持有不在乎外界眼光的态度,记住后嬉皮们的口头禅:“I liked them before they were cool.”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