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云大数据用户覆盖破亿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酷云,大数据,李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20 10:37
9月4日,“酷云EYE Pro”用户覆盖破亿。从2014年底被电视台关注并被冠以“野榜”称号,到2015年底在各大卫视推介会上第一次向广告商介绍自己,互联网技术公司酷云互动“跨界”闯入收视市场,掀起不小风浪。在外界看来,这家公司对标的是长期垄断市场的央视-索福瑞,但该公司董事长兼CEO李鹏几度接受《综艺报》采访时都否认了这种说法,直至最近央视-索福瑞联合欢网科技共同推出智能电视大数据实时收视率平台,李鹏还坚持“从来没有把索福瑞作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据李鹏的表述,央视已有频道按照酷云数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国内一家一流卫视也即将与酷云签约共同打造实时智能编播系统。在知道有酷云这家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内一半以上的4A公司跟酷云有过接触。
酷云有何底气闯荡传媒圈?《综艺报》独家专访李鹏,解读酷云2016年战绩背后的实力与“野心”。
提升大数据威力,深挖用户微观
今年9月“酷云EYEPro”智能电视和机顶盒终端用户覆盖破亿。而在去年年底,这个数字还停留在5000万。数据背后的力量除了终端合作伙伴销售数字增长外,还有一些新终端合作伙伴的加入。三星、索尼、康佳、创维、长虹仍在列,让李鹏更自豪的是,乐视、小米、暴风、PPTV、风行以及联想的17TV等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生产的电视,酷云都已覆盖。
品牌更丰富、终端覆盖以一倍的速度增长,在李鹏看来是酷云2016年最大的成功。因为终端数量越大,越能提升大数据的威力,由此产生的数据力量、广告力量、用户服务力量也会呈几何倍数增强。一亿,刚好是个拐点,它是互联网电视大数据产业从发展期走向快速成长期的标志。
掌握海量终端后,首先要丰富大数据底层,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深挖用户微观(用户画像),因为无论分析广告的曝光量、转化效果、用户跨屏行为数据,还是研究直播、点播、应用等数据,都要求提供精准的用户画像。所谓用户画像不单是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基础指标,还要有更深的维度。比如,在研究餐饮习惯时就有多重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这个人喜欢粤菜还是鲁菜、西餐,第二个维度是他经常在哪些区域吃这些菜,第三个维度是他喜欢这些菜种的哪些餐饮品牌。维度层级还可以不断往下渗透。
用户画像一定要深入到底层,了解到非常细节的数据,才能为后面的很多商业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做到这点需要大量时间,还要采集很多数据,且光靠自己不行——DT(数据科技)时代,人在物理的24小时之内接触到的海量数据分布在成百上千家公司,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霸最完美的大数据,酷云也做不到,因此需要与强者合作,建立传媒大数据联盟。截至目前,酷云已与阿里云、百度、新浪微博、分众传媒建立了大数据合作伙伴关系。李鹏描述,今年,酷云在用户画像能力上较去年“突飞猛进”。
打通广告平台,跨屏应用场景带来想象空间
酷云大数据是跨屏打通的,这会带来很多跨屏数据的应用场景,比如理论上和理想状态下,电视上正在播雅诗兰黛的广告,数据可以告诉广告主,看过这支广告的人有没有线上/线下搜索、购买该产品;反过来,凡是在网上搜索过雅诗兰黛产品的人,他打开电视就会出现该产品的广告。
在数据应用层面,酷云开发出一系列产品,继去年9月与阿里云数据打通并联合发布“酷云EYEPro”(K+A版)之后,酷云又与新浪微博、百度、分众传媒等主流大数据机构达成合作,其中与百度指数共同推出的“酷云EYEPro”(K+B版)即将面世。除了“酷云EYEPro”,酷云EYE系列产品中的酷云EYEAD是一个广告监测产品,可以实现对OTT平台上所有直播、点播、开机、硬广、软广的监测。
监测市场上还活跃着CSM、CTR、尼尔森等公司,酷云认为最完美的广告监测将是一个闭环模式。这个闭环模式有三个关键点,第一,帮助广告主还原比如开机广告的播放次数,这样的服务传统监测也会提供;第二,OTT屏是一对多的关系,一张屏上的开机广告不止一个人看到,所以要告诉广告主有多少人看;第三,看过这些广告的人之前有没有购买该产品,有没有关注这个品牌,对此品牌的好感度如何?看过广告之后,他有没有购买产品或者开始对产品感兴趣并在社交平台讨论、推荐这个品牌。第三点是用户效果分析,也是监测中最难的一步。
“很多传统广告监测公司会说,我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里面差异巨大,传统方式靠样本来做,但样本理论用在消费内容研究上面的准确度有限,必须要有海量数据才能真正还原消费场景,所以我们提出来闭环监测标准,希望通过这个新标准打破旧体系。目前来看,这一尝试深受广告主和其他内容方客户的欢迎。”
李鹏表示,有个在中国排名前五的电视广告投放品牌已跟酷云展开合作,该客户每个季度冠名大型综艺节目,或者投其他电视广告都要求酷云提供实时数据预测,具体要求是,把客户过去赞助的大型综艺节目的数据全部剖析一遍,再分析这些广告的用户画像和该品牌之间的消费联系,最终大数据会告诉这个客户,哪些赞助有效,哪些无效。
“对于每个广告主来说,透明一定是未来的方向,随着时间推移,数据的污点会慢慢消除,混水变清,这一定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同时,李鹏透露,酷云目前正在跟一些知名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对接,相当于完成数据打通之外,把广告平台也打通。今后通过这一广告联盟平台投放的广告可以出现在手机上、PC上以及电视大屏上,酷云希望把这些跨屏设备的相关数据打通,实现跨屏广告投放,帮助客户实现广告销售和投放的最大化。
“酷云会坚持’传媒大数据’的生态建设。这个生态中,第一家是上游的内容版权方(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第二家是下游的终端厂商(智能电视机、有线运营商、IPTV……),第三家是酷云和其大数据合作伙伴。酷云的角色就是平台服务商。这三家成功引入后,第四家就是广告主(4A等),让广告主的钱在整个平台中流转。
变革电视内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时
除却广告,在内容端李鹏发现,几乎每一个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对应的公司都跟酷云或多或少达成过合作,这种合作有浅层的数据合作,也有很多正在谈深层合作,深层合作关系就是把大数据用在影视作品的制作和出品上。比如近日,华策影视与酷云互动建立了大数据战略合作,华策影视将凭借“酷云EYEPro”的海量实时数据在节目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进行阶段性分析,以指导内容设计、辅助角色定位、开发广告营销、预测上线表现、追踪播放效果、科学综合评估等工作。李鹏说,酷云希望携手影视公司推动《纸牌屋》那样的大数据爆款产品在中国的落地,当然这是接下来比较难的一关,需要去跨越。在此过程中,不排除酷云也会杀入内容制作业。
如今,截屏酷云实时数据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朋友圈刷屏利器,并已经在切实指导电视台的生产经营活动。李鹏同时透露,酷云马上要跟某一线卫视签订协议,为其打造实时智能编播系统,帮助电视台做实时智能决策。
“传统意义上的编播滞后性强,酷云则会通过大数据回答电视台关心的诸如目前用户的动态、更倾向于看什么内容、现在播的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最好的广告插口在哪里等问题。不过,要真正执行下去,也会涉及很多实操难题,需要一个过程,这种改变将会在明年发生。”
李鹏认为,这件事情意味着中国电视业正在进行自我革命,酷云希望用大数据带动电视的产业变革,“这将是非常伟大的改革。”
酷云在2016年卫视广告招商会上完成第一轮亮相,2017年电视台广告招商季即将开启。李鹏说,今年希望为电视台提供升级服务,用更多的数据维度全方位阐释频道或节目的广告价值。“我们把用户使用电视的场景分为三种——直播、点播、应用,酷云过去在直播市场取得很大成绩,未来希望在点播和应用市场推出更好的服务。”
对话酷云互动董事长、CEO李鹏:酷云数据若作假,是自毁前程
《综艺报》:酷云是否盈利?主要的盈利贡献是哪几块?
李鹏:还在亏损,预计明年实现盈利。今年是商业化元年,大数据和广告模式都有进账,广告占比略高。
《综艺报》:有声音说酷云数据有假,你怎么回应?
李鹏:酷云诞生到现在,数据不存在任何水分。酷云数据作弊外部手段目前没有一种是可执行的,花一个亿都不一定能做成。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真实和安全性,我们内部组建了一个10人安全委员会,用多维检查的方式进行下一步工作。值得强调的是,酷云不是一家卖数据的公司,我们是利用数据做其他变现,如果数据有假,按这个数据所做的定向、精准广告投放也是错的,我们不可能放弃更大体量的商业利益去做小众的数据作假,这是自毁前程。
《综艺报》:酷云现在面临的最大机遇是什么,最大困难和挑战又是什么?
李鹏:机遇是智能电视市场迎来春天产生红利,我们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了酷云生态,现在终于开花结果。挑战是作为一家互联网平台技术公司,如何快速嫁接到传媒行业,快速学习。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好在最近一两年有很多传媒行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互联网行业,酷云可以吸收这样的人才加盟。我们想成为传媒行业的特种兵,看有没有这种可行性。
《综艺报》:今年直播风行,酷云大数据在这方面有何作为?
李鹏:我们的战略从来没有改变,就是以电视屏为原点,同时关注手机。做直播领域的研究很简单,只不过现在精力有限,没有独立展开,但等精力逐渐释放出来,同时直播领域的泡沫挤得差不多的时候,那的确是值得好好耕耘的一块市场。
《综艺报》:电视广告市场下滑严重,酷云有何良策?
李鹏:在过去的数据监测上,我们看到直播服务在电视屏的比重逐渐降低,但场景的变迁只代表用户体验方式的变迁,不代表用户对内容喜好的变迁。但很遗憾,由于数据的脱节,导致电视台在谈广告时只谈直播广告,难道用户点播收看就没有广告价值吗?这个市场原来有一个关健词叫IDmapping(广告定位),很多公司都在做,但我们发现大家还只停留在理论,并没有真正落地。这里说的真正落地是你的IDmapping是否能够一对一地跟着用户走。
我们希望广告主和电视台不要再提收视的概念,因为它只是一个传统名词。酷云使用的用户关注度代表一种新的理念,就是内容产生之后,不管是直播、点播的方式,不管是电视屏还是手机屏,只要用户对这个内容关注了,数据都能完整还原,这才是该内容所产生的眼球经济的量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商业价值。这个值永远大于只在直播当中的内容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广告主和电视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数据,甚至可以开放这些数据去建立一套市场都公认的方法。
文/赵国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