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市场之变
- 来源:读者新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月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21 13:52
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更代表了我们对团圆的美好向往。自从去年正式实施新版月饼国家标准之后。中秋月饼在品种品质方面会有什么变化?消费者购买月饼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新版国标以优质为先】
新版标准要求月饼更加“货真价实”。标准虽然换了,但传统月饼的生产流程并无明显变化。
其实,新版国标的最大变化并非数值变动,而是由强制性标准变成推荐性标准。《2016年全国月饼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中也提到,新国标调整为推荐性标准是为了适应市场上月饼门类众多的现状。月饼的“门派”不仅包括广式、京式和苏式月饼,还包括滇式、晋式和台式月饼等。强制标准显得有些以偏概全,执行推荐性标准更有利于月饼市场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版标准取消了原标准中限制过度包装的内容,但要求按照《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相关规定执行,对“豪华月饼”依旧严格限制。
在电商发达的今天,网店销售的月饼和月饼券数量大、品牌繁多。在网上以月饼券的形式进行销售的品牌主要是南方、港台和外国品牌。如元祖、哈根达斯和长发等品牌。而网店直销月饼的品牌主力则覆盖了中华老字号、南方品牌、中西部城市的品牌,例如稻香村、华美、五芳斋和杏花楼等。
虽然网上销售火爆,但对于一些品牌而言,大型商超仍是月饼销售主要平台。
网购月饼和月饼券仍存在风险。朋友圈最近冒出一批“月饼微商”,挂着“私房手工”的招牌销售月饼,有时会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制作图片,看上去是自家做的。其实这些图片不过是转发的。这些月饼虽然贴上“纯手工”“无添加”“够新鲜”“真材实料”的标签,但是也存在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及食品标签的问题。需要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谨慎甄别,在安全、美味、猎奇三者之间找到平衡。
【月饼销售走多样化路线】
月饼作为一款传统点心,大多数人对其形象认知是比较一致的。但现在市场有一些唤作“月饼”的产品,怎么看都跟想象中的月饼不太一样。
在今年中秋月饼市场上,“网红月饼”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月饼越来越“时髦”,模仿俄罗斯套娃用三层铁盒包装的“俄罗斯风情月饼”,馅料是米饭和三文鱼的“寿司月饼”,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售货员口中“很流行”的一款“法式红酒风味月饼”。
冰淇淋品牌也玩起了“跨界”:哈根达斯推出了一款冰淇淋月饼。酸奶冰淇淋月饼在去年的月饼市场就迅速走红,甚至出现脱销断货。今年该品牌在外观上做文章,与迪士尼开展合作,打造活灵活现、可爱俏皮的视觉形象。这款“网红月饼”一上市就出现了“一券难求”的现象。
以“网红月饼”为销售噱头的网店代购基本来自江浙沪,还有店铺来自四川和广东,这些特色月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其中榜上有名的有上海的新雅腌笃鲜月饼、浙江的白玉东坡酥、成都的麻辣牛肉月饼、浙江的奶黄爆浆流沙月饼等。而在价格方面,一盒月饼的价格都在百元左右。
近期互联网公司的月饼也博得了一定关注,以月饼为载体,配以礼品,企业文化鲜明的互联网公司月饼成为系统内联系情感的纽带。例如有的月饼就承载着企业创业至今的文化,在月饼盒内装有册子介绍企业发展史;有的在外观形象上体现企业的标识系统,配以别出心裁的宣传语;有的则在月饼盒内加入明信片,绘图内容源于企业内真实人物故事。
颜文字、企业标识、卡通图案、时尚元素、中国风、员工故事、领导祝福……互联网月饼更多的是在创意外观设计上进行情感传达。不同互联网名企员工对月饼的满意度不一,有的互联网月饼外观和口感都深得员工欢心。据阿里巴巴员工介绍,“每年都发月饼,算是一个传统。今年的月饼外形很Q,很好吃”。有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每年都发月饼,也可能是团购券,员工对今年月饼的反应则是:不仅不好吃,可能质量还有问题。
此外,近年中秋期间,高端礼盒市场冷清,手工定制月饼走俏。
来源: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